黃永嫻
摘 要:能源是現代經濟的重要支撐,能源戰略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傳統能源已經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國迫切需要新的能源來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可持續增長是公司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長遠目標。因此,企業是否實現了可持續增長就成為了企業成長過程中最值得關注的問題。通過架JamesC .VanHome的可持續增長模型,計算新能源企業的可持續增長率、分析可持續增長率與實際增長率的關系,討論新能源企業是否真正實現了可持續增長。選取中國新能源企業30強中上市的具有代表性的10家公司2007—2010年的財務數據進行計算、分析,討論企業及整個行業的可持續增長情況。
關鍵詞:可持續增長模型;增長速度;失控現象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2-0011-05
一、研究意義
目前,中國的經濟正處在快速發展的階段,各行各業對能源的需求都在持續增加,但是隨著煤炭、石油與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減少以及環境污染的嚴重加速,能源供需的矛盾卻越來越突出。因此,污染少、儲量大而且可再生利用的新能源行業在整個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新能源產業一方面是可替代傳統能源的新的能源,另一方面也指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新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資源潛力大,環境污染低,可永續利用,是有利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能源。鼓勵發展新能源已成為國際社會共識,在政策方面,制定了新能源的發展目標或相關政策的國家與地區,從2005年初的55個增加到2010年初的100多個,大多數國家采取了多種激勵政策,中國已將新能源列為戰略新興產業加以扶持和推動。2009年,中國在新能源領域投資達346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從新能源行業發展總體情況來看,雖然部分技術趨向成熟,但無論從市場擴張速度還是成長前景看,新能源行業仍然處于生命發展周期中的成長期,并將在3年左右的時間內陸續進入成熟期。新能源行業目前投資成本仍然較高,尤其是大型風電基地、核電站的投資規模要求很高,行業存在一定風險,但短期來看,國家新能源發電優先上網的政策對新能源行業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雖然風電設備、多晶硅等部分潛在產能過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復建設的行業競爭趨向激烈,部分企業發展面臨困難。但在2020年前,在國家節能減排及能源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業均將保持在景氣區間,行業盈利水平有望持續提高,即2020年之前新能源行業發展仍將保持高增速。
增長是企業本能的需求。企業的增長不僅要求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提高創新能力,保持和增強自身的創新優勢,而且也要求財務資源的合理規劃與組織,保證在資金上能夠支持企業的可持續增長能力。企業可持續增長意味著企業的實際增長必須和自身財務資源相協調,它表達的是一種平衡增長的哲理。增長過快,會引發財務資源的緊張,進而招致企業的財務危機和破產;增長過慢,會使財務資源不能有效利用,同樣會引起企業的生存危機。因此,保持企業長期持續的競爭優勢,就成了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而上市新能源公司是新能源行業的重中之重,因此,上市新能源公司的可持續增長能力應該受到足夠的重視,對其進行評價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新能源類上市公司的增長狀況如何呢?是保持可持續增長,還是增長過度抑或增長不足?造成中國新能源類上市公司增長現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在財務方面保障可持續增長?基于上述思考,本文將以實證研究的方法對以上問題進行一一解答。
二、可持續增長模型的選取
企業可持續增長這一概念是由美國資深財務學家Higgins教授首次提出的,被波斯頓咨詢集團公司等普及使用。Higgins是從靜態的角度對企業的可持續增長問題進行了研究,他將企業可持續增長率(sustainable growth rate,簡稱SGR)定義為,“可持續增長率是指在不需要耗盡財務資源的情況下,公司銷售所能增長的最大比率”。其模型基于的基本思想是在公司沒有改變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的情況下,一個公司銷售的增長取決于公司資產的增加,而公司資產的增加則取決于股東權益的增長率。Van Horne將企業可持續增長率定義為“保持與公司現實和金融市場狀況相符合的銷售增長率”。
作者對該計算模型中的可持續增長率做出如下的解釋:
1.作者認為可持續增長率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可持續增長率總是基于一定的企業經營水平(指基本獲利能力和資產周轉能力)和財務政策之上的,由于企業的經營水平和財務政策是可以改變的,因而可持續增長率也是可以隨之發生相應的增減變化。
2.可持續增長率反映的是企業現有能力與未來增長速度之間的關系。這里所指的能力與前文所指的含義一致。
3.可持續增長率的概念特別強調了其作為企業未來增長速度的最高上限,是以企業在未來繼續保持當前經營水平和財務政策為前提條件的。它表明企業在下一年度并非不能以高于現有(本年度末)可持續增長率的速度增長,只不過如果企業希望在下一年度以高于現有可持續增長率的速度增長應該相應地采取措施提高其經營水平、調整其財務政策,以使企業在下一年度的增長速度與實施措施與之后企業新的經營水平和財務政策下的可持續增長率保持一致。
4.可持續增長率的概念表明在實際中企業的增長速度高于其可持續增長率這一上限的情況是完全可能存在的,例如管理者為了追求高利潤,盲目地改變資本結構或高額的舉債,從而使企業的資源短缺,企業的運作受到阻礙,這樣就會危及企業經營安全,使企業的持續增長成為泡影。
5.將銷售增長率視為可持續增長率只是計算可持續增長率的一個前提條件,也是為了便于獲取財務數據,而不是能否計算可持續增長率的前提條件。因為可持續增長率的計算并不僅僅局限于這一種模型,可以不以銷售為基礎。因此,即使在假設條件發生變化時,我們仍舊可以計算可持續增長率,只是在這種情況下,可持續增長率不再成為銷售增長的上限。endprint
在可持續增長模型的概念提出來之后,很多財務學家也提出了各自具體相應的模型系統,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和比較完善的是Higgins和Van Horne的理論。本文選取Van Horne的可持續增長模型,Van Horne的可持續增長模型分為穩定增長模型和非均衡條件下增長模型。三、新能源企業可持續增長模型的構架
以新能源企業30強中具有代表性的10家上市公司作為研究總體,在時間的選取上,采用2007—2010年報數據,計算2007—2010年可持續增長的有關指標變量。然后按年度構架可持續增長模型,并求出可持續增長率。對結果進行研究分析,與企業實際增長進行比較,從而分析企業的增長是否合理可持續,并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四、結論
從以上的數據結果及結論分析中可以看出,從2007—2010年中,新能源企業30強中上市10家公司實際增長率與可持續增長率不相匹配,其表現為實際增長率遠遠高于可持續增長率,而且存在顯著差異,說明從2007—2010年四年時間內,新能源企業未實現可持續增長。針對此種情況,作者對新能源企業從兩個不同的角度給出以下建議:
(一)從公司層面上
1.制定實施集團公司新能源發展戰略。根據集團公司的發展目標要求,按照“抓住機遇、搶占資源,政策扶持、技術領先,科學論證、突出效益”和“努力突破核電、大力發展風電、關注生物質發電和光伏發電”的發展思路,盡快組織制定新能源發展戰略,進行系統比選,按照實事求是和效益最大化的原則確定發展目標。
2.加強集團公司新能源人才隊伍建設。集團公司要重視新能源隊伍的建設,以滿足集團新能源快速發展的需要。新能源人才隊伍的建設應堅持引進和培養相結合的原則,通過系統外引進、系統選拔與培養等方式,為集團公司新能源產業的建設與運行管理,儲備人才。
3.加快技術進步及產業發展。整合現有可再生能源技術資源,完善技術和產業服務體系,全面提高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促進可再生能源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基礎上,加強消化吸收和再創造,盡快形成自主創新能力。
(二)從增長管理方面
1.在充分考慮經營效率和各項財務資源的基礎上制定其銷售增長目標,使企業合理地權衡增加收入與控制負債規模之間的關系,提高資產的營運能力。
2.結合企業的外部環境與內部的實際情況,綜合分析企業可持續增長率的各影響因素。
3.根據可持續增長率各影響因素的分析,提出企業下一年度的增長目標,并與本年的可持續增長率相比較,確定是超速增長或低速增長。
4.依據比較的結果,事先采取措施,以實現企業的持續增長目標。并且,今后在追求一定的增長速度的同時,要防止為片面追求短期增長速度而回到過去的老路,使產能過剩。
參考文獻:
[1] 油曉峰,王志芳.財務可持續增長模型及其應用[J].會計研究,2003,(6):48-50.
[2] Van Horne,James C.Sustainable Growih Modeling[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1988:56-53.
[3] 湯谷良,游尤.可持續增長模型的比較分析與案例驗證[J].會計研究,2005,(8):50-55.
[4] 劉斌,黃永紅,劉星.中國上市公司可持續增長的實證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2002,(9):150-154.
[5] 劉斌,劉星,黃永紅.中國上市公司可持續增長的主因素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2003,(12):111-116.
[6] 方擁軍.上市公司可持續增長研究[J].財會月刊,2007,(8):86-87.
[7] 李冠眾,陸宇建,孫永利.IPO是基于可持續增長的需求嗎[J].財貿經濟,2004,(4):87-91.
[8] 曹玉珊,張天西.企業可持續增長的財務戰略研究[J].經濟管理·新管理,2006,(8):73-79.
[9] 楊瑞瑾.基于可持續增長的企業財務戰略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7,(12):189-191.
[10] 油曉峰,王志芳.財務可持續增長模型及其應用[J].會計研究,2003,(6):48-50.
[11] 張家強.可持續增長理論及應用研究[J].財會月刊,2005,(10):23-24.
[責任編輯 吳高君]endprint
在可持續增長模型的概念提出來之后,很多財務學家也提出了各自具體相應的模型系統,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和比較完善的是Higgins和Van Horne的理論。本文選取Van Horne的可持續增長模型,Van Horne的可持續增長模型分為穩定增長模型和非均衡條件下增長模型。三、新能源企業可持續增長模型的構架
以新能源企業30強中具有代表性的10家上市公司作為研究總體,在時間的選取上,采用2007—2010年報數據,計算2007—2010年可持續增長的有關指標變量。然后按年度構架可持續增長模型,并求出可持續增長率。對結果進行研究分析,與企業實際增長進行比較,從而分析企業的增長是否合理可持續,并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四、結論
從以上的數據結果及結論分析中可以看出,從2007—2010年中,新能源企業30強中上市10家公司實際增長率與可持續增長率不相匹配,其表現為實際增長率遠遠高于可持續增長率,而且存在顯著差異,說明從2007—2010年四年時間內,新能源企業未實現可持續增長。針對此種情況,作者對新能源企業從兩個不同的角度給出以下建議:
(一)從公司層面上
1.制定實施集團公司新能源發展戰略。根據集團公司的發展目標要求,按照“抓住機遇、搶占資源,政策扶持、技術領先,科學論證、突出效益”和“努力突破核電、大力發展風電、關注生物質發電和光伏發電”的發展思路,盡快組織制定新能源發展戰略,進行系統比選,按照實事求是和效益最大化的原則確定發展目標。
2.加強集團公司新能源人才隊伍建設。集團公司要重視新能源隊伍的建設,以滿足集團新能源快速發展的需要。新能源人才隊伍的建設應堅持引進和培養相結合的原則,通過系統外引進、系統選拔與培養等方式,為集團公司新能源產業的建設與運行管理,儲備人才。
3.加快技術進步及產業發展。整合現有可再生能源技術資源,完善技術和產業服務體系,全面提高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促進可再生能源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基礎上,加強消化吸收和再創造,盡快形成自主創新能力。
(二)從增長管理方面
1.在充分考慮經營效率和各項財務資源的基礎上制定其銷售增長目標,使企業合理地權衡增加收入與控制負債規模之間的關系,提高資產的營運能力。
2.結合企業的外部環境與內部的實際情況,綜合分析企業可持續增長率的各影響因素。
3.根據可持續增長率各影響因素的分析,提出企業下一年度的增長目標,并與本年的可持續增長率相比較,確定是超速增長或低速增長。
4.依據比較的結果,事先采取措施,以實現企業的持續增長目標。并且,今后在追求一定的增長速度的同時,要防止為片面追求短期增長速度而回到過去的老路,使產能過剩。
參考文獻:
[1] 油曉峰,王志芳.財務可持續增長模型及其應用[J].會計研究,2003,(6):48-50.
[2] Van Horne,James C.Sustainable Growih Modeling[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1988:56-53.
[3] 湯谷良,游尤.可持續增長模型的比較分析與案例驗證[J].會計研究,2005,(8):50-55.
[4] 劉斌,黃永紅,劉星.中國上市公司可持續增長的實證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2002,(9):150-154.
[5] 劉斌,劉星,黃永紅.中國上市公司可持續增長的主因素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2003,(12):111-116.
[6] 方擁軍.上市公司可持續增長研究[J].財會月刊,2007,(8):86-87.
[7] 李冠眾,陸宇建,孫永利.IPO是基于可持續增長的需求嗎[J].財貿經濟,2004,(4):87-91.
[8] 曹玉珊,張天西.企業可持續增長的財務戰略研究[J].經濟管理·新管理,2006,(8):73-79.
[9] 楊瑞瑾.基于可持續增長的企業財務戰略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7,(12):189-191.
[10] 油曉峰,王志芳.財務可持續增長模型及其應用[J].會計研究,2003,(6):48-50.
[11] 張家強.可持續增長理論及應用研究[J].財會月刊,2005,(10):23-24.
[責任編輯 吳高君]endprint
在可持續增長模型的概念提出來之后,很多財務學家也提出了各自具體相應的模型系統,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和比較完善的是Higgins和Van Horne的理論。本文選取Van Horne的可持續增長模型,Van Horne的可持續增長模型分為穩定增長模型和非均衡條件下增長模型。三、新能源企業可持續增長模型的構架
以新能源企業30強中具有代表性的10家上市公司作為研究總體,在時間的選取上,采用2007—2010年報數據,計算2007—2010年可持續增長的有關指標變量。然后按年度構架可持續增長模型,并求出可持續增長率。對結果進行研究分析,與企業實際增長進行比較,從而分析企業的增長是否合理可持續,并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四、結論
從以上的數據結果及結論分析中可以看出,從2007—2010年中,新能源企業30強中上市10家公司實際增長率與可持續增長率不相匹配,其表現為實際增長率遠遠高于可持續增長率,而且存在顯著差異,說明從2007—2010年四年時間內,新能源企業未實現可持續增長。針對此種情況,作者對新能源企業從兩個不同的角度給出以下建議:
(一)從公司層面上
1.制定實施集團公司新能源發展戰略。根據集團公司的發展目標要求,按照“抓住機遇、搶占資源,政策扶持、技術領先,科學論證、突出效益”和“努力突破核電、大力發展風電、關注生物質發電和光伏發電”的發展思路,盡快組織制定新能源發展戰略,進行系統比選,按照實事求是和效益最大化的原則確定發展目標。
2.加強集團公司新能源人才隊伍建設。集團公司要重視新能源隊伍的建設,以滿足集團新能源快速發展的需要。新能源人才隊伍的建設應堅持引進和培養相結合的原則,通過系統外引進、系統選拔與培養等方式,為集團公司新能源產業的建設與運行管理,儲備人才。
3.加快技術進步及產業發展。整合現有可再生能源技術資源,完善技術和產業服務體系,全面提高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促進可再生能源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基礎上,加強消化吸收和再創造,盡快形成自主創新能力。
(二)從增長管理方面
1.在充分考慮經營效率和各項財務資源的基礎上制定其銷售增長目標,使企業合理地權衡增加收入與控制負債規模之間的關系,提高資產的營運能力。
2.結合企業的外部環境與內部的實際情況,綜合分析企業可持續增長率的各影響因素。
3.根據可持續增長率各影響因素的分析,提出企業下一年度的增長目標,并與本年的可持續增長率相比較,確定是超速增長或低速增長。
4.依據比較的結果,事先采取措施,以實現企業的持續增長目標。并且,今后在追求一定的增長速度的同時,要防止為片面追求短期增長速度而回到過去的老路,使產能過剩。
參考文獻:
[1] 油曉峰,王志芳.財務可持續增長模型及其應用[J].會計研究,2003,(6):48-50.
[2] Van Horne,James C.Sustainable Growih Modeling[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1988:56-53.
[3] 湯谷良,游尤.可持續增長模型的比較分析與案例驗證[J].會計研究,2005,(8):50-55.
[4] 劉斌,黃永紅,劉星.中國上市公司可持續增長的實證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2002,(9):150-154.
[5] 劉斌,劉星,黃永紅.中國上市公司可持續增長的主因素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2003,(12):111-116.
[6] 方擁軍.上市公司可持續增長研究[J].財會月刊,2007,(8):86-87.
[7] 李冠眾,陸宇建,孫永利.IPO是基于可持續增長的需求嗎[J].財貿經濟,2004,(4):87-91.
[8] 曹玉珊,張天西.企業可持續增長的財務戰略研究[J].經濟管理·新管理,2006,(8):73-79.
[9] 楊瑞瑾.基于可持續增長的企業財務戰略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7,(12):189-191.
[10] 油曉峰,王志芳.財務可持續增長模型及其應用[J].會計研究,2003,(6):48-50.
[11] 張家強.可持續增長理論及應用研究[J].財會月刊,2005,(10):23-24.
[責任編輯 吳高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