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釗

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違反中央有關規定,舉債建豪華樓、造地標,搞華而不實的形象工程、奢華工程。但隨著八項規定出臺后的肅風之舉,眾多帶有“違規基因”的形象工程,或停工觀望,或“改頭換面”,甚至有些不惜浪費動輒上千萬元資金 “一拆了之”,以防引火上身。
據報道,廣西柳州日前全面清理整治奢華浪費建設,從8月開始拆除尚未完工的柳宗元銅像底座。按規劃,這座2012年動工的雕像高68米,可360度旋轉,欲建成“國內最高人物銅像”。該雕像由柳州市城市投資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概算投資7000萬元建設,雖然2013年已停工,但巨大的雕像底座已矗立江邊。
從輿情傳播走勢圖可以看到,新聞量和微博量的傳播態勢雖略有差異,但都呈現“低—高—低”的傳播走勢,且均在9月11日達到最高峰值。
傳統媒體傳播,觀測期內特點為報道類型多樣。而在自媒體平臺中,主要特點為網民積極參與互動。
通過對新浪、騰訊等熱門微博平臺監測發現,針對此次事件,網民對各大媒體、機構官方微博的相關報道積極轉載和評論。有小規模(單條微博轉發評論量超過100條)的集中討論。此外,部分意見領袖也參與了評論。
在此次事件中,網民的態度比較理性和深入。有評論指出,柳州作為一座旅游城市,挖掘自身歷史,紀念先賢柳宗元,弘揚傳統文化,可以提升城市形象、拉動旅游經濟,本是一個不錯的發展思路。但是盲目追求最高最大的扭曲思想,讓當初的民生工程變成了奢華工程,甚至淪為某些官員牟取私利的工具,錯不在于“造”而在于“奢”。
而更多的觀點則認為,這種違反中央有關規定的華而不實的形象工程、奢華工程,嚴重侵害了百姓利益、損害了黨和政府形象,本身就是另一種形式的腐敗。
綜合觀察和分析網絡輿論,在評論中占據較大比例的是對決策者責任及反思的討論。大量網友呼吁此事絕不能“一拆了之”,必須追究相關人的責任,只有讓權力有敬畏感,才能杜絕這種“說建就建,說拆就拆”的“拍腦袋”決策。
如《人民網》評論指出,“柳宗元銅像”建到一半被停工拆除這樣的“瞎折騰”工程,不僅勞民傷財,也關乎黨和政府的形象,決不能拆得不明不白。如果我們放任這些官員胡來,不讓他們付出代價,不僅不能讓老百姓服氣,也很難讓決策者們引以為戒。更不能杜絕類似問題在其他地方再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