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耿

新型城鎮化的實現,既需要政府對公共服務的投入,又需要市場主體的參與,前者體現的是公益,后者體現的是經濟。江蘇郵政走出了一條將這兩者縫合的城鎮化參與路徑。已完成轉企改制的江蘇郵政,不是搖身一變為純粹的“經濟動物”,反而強化了其公益性的一面。
目前,江蘇郵政正致力于打造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將農資配送、支農資金代發、助力農村中小企業發展、資金回流農村等整合其中,這些帶有很強公益性的經濟活動,賦予了郵政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雙重角色:社會責任主體以及市場主體。
郵政在農村的新生長
城市平民社區與農村是公共服務覆蓋的淡色區,綜合服務平臺便設立于這兩個區域。
在城市中,昆山市郵政局的社區郵政服務平臺進入社區,提供公共費用代繳和交通票務代售,使辦事的居民“少跑最后1公里”。
農村對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需求更大。江蘇郵政在每村物色一個小超市、小百貨或小賣部的業主,吸收為“蘇郵惠農”加盟店,農民繳費、買票在加盟店即可解決。
郵政網絡亦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生長,原先郵政最基層的組織設在鄉鎮,“蘇郵惠民”加盟店使郵政的毛細根系扎得更深。店招使用江蘇郵政標識;電腦中全省統一加裝蘇郵惠民信息管理系統;定期評比先進并在形象刊內頁上展示店主形象;支局工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定期巡視、巡檢;甚至在遴選店主時,還對“政治素養”有所要求。
信息、服務、產品、資金,全方位參與
促成農村的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江蘇郵政在新型城鎮化中“生活型”的貢獻,與之相比,“生產型”貢獻則更重要。
江蘇省農業委員會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玉慶說,“農資、科技、資金、銷售是農業發展的四要素,郵政都有參與”。
江蘇郵政不僅向農民提供優質農資,而且提供增值服務,組織合作社的社員統一整地播種,統一水肥管理,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機械收獲,促進農業生產向規模化、標準化發展的方向轉變——這正是新農村的生產藍圖。
大批在改制中作為“包袱”被卸掉的農技員,重回講臺,還領到了郵政發放的每月1500元補貼。
近兩年中,江蘇郵政已為農民發放涉農貸款170萬元,農村“夏糧”、“秋糧”等特色經濟提供存款服務約20億元,涉農保險173億元。
農民成立專業合作社的主要動機在于銷售,但是,合作社的渠道往往很窄。郵政則以投遞平臺為基礎,向電商等產業鏈上游整合資源,推動農產品的返城。
江蘇郵政在麾下的電子商務網站“中郵快購”開通了優質農產品專區,由各屬地分公司組織原產地農產品,“一市一品”,全省配送,為農產品返城銷售拓寬道路。
城鄉兩得利與政府、社會、郵政三贏
對于轟轟烈烈的城鎮化,江蘇郵政所做的不僅是融入城鎮化,還積極地融入城市發展主題。其在昆山市打造的便民服務平臺,就是融入昆山市的智慧城市戰略。因為主動為政府“分勞”與“分憂”,昆山郵政局與當地政府建立起聯系會議制,定期與區鎮、供電等各方進行溝通。
徐州市郵政局組成了以市農委分管副主任、郵政分管局長為組長,農委糧食處、土肥站、種子站、植保站和郵政局相關人員組成的協調工作組,制定了季度溝通會、半年聯席會制度。
江蘇郵政系統積極助力政府工作,使便民服務平臺的啟動獲得了不可復制的便利:與政府部門的聯合會議,下發關于郵政服務“三農”相關文件,推動三農服務總店、示范田等建設。老百姓是最終受益者,服務平臺在多地媒體的報道中被稱為“德政”工程,而郵政也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得到進一步拓展業務的機會。這是一個政府、社會與郵政三贏的結果。
新媒體對郵政的挑戰與重塑
江蘇郵政所開展的業務早已突破了傳統郵政業務的內涵,這是對新媒體時代挑戰的回應。
江蘇省郵政電子商務局局長張新華認為,新媒體挑戰的不僅僅是傳統媒體,實體店等各行各業,甚至壟斷性較強的電信和移動、銀行等都面臨挑戰,郵政也不例外,比如紙質對賬單為電子對賬單所取代,而且隨著“八項規定”、“三公”消費等新政的推進,較大依賴于公務市場和政務市場的傳統郵政業務面臨萎縮,比如明信片定制已叫停,郵政要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
農村市場與電子商務的結合點被視為新增長點所在。
“我們依托郵政傳統的線下優勢來構建自己的電商產業鏈,即以線下反推線上,而將業務非從線上反到線下。”“中郵快購”網站總經理說。
郵政物流網的優勢是深入到國土毛細血管的覆蓋,這些以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普遍服務為宗旨鋪設的投遞網絡,在電子商務的召喚下迎來了貢獻于市場經濟的機遇。
“圈人、圈心、圈地”運動
郵政組織向農村的新生長在內部被認定為“圈人、圈心、圈地”運動——通過吸收農民入合作社“圈人”,通過提供優質服務“圈心”,最后達到圈住農村根據地的目的。
“郵政對農村的認識也經歷了轉變,過去是把農村當作市場,傾銷產品,現在是把農民當作合作伙伴,為他們提供服務。”張新華說。“關鍵是使‘農民需要什么與‘郵政需求什么相遇。”
郵政通過組織質優價廉的商品在農村分銷,提升了農村消費市場的品質,實現了農民在購物權利上的平等;通過電商為農村帶來都市化生活體驗,消弭城鄉數字鴻溝,亦是對城鎮化的貢獻。
從回歸郵政本位的角度來看,江蘇郵政在農村的全業務推進,反而強化了傳統郵政業務在農村的存在。新業務領域的開拓早已突破了傳統“郵政”的內涵,又不忘在新領域中照應“郵政”,時刻在向外界詮釋著一種郵政業務的融合發展之道:無錫陽山水蜜桃分銷項目的產品盒內,有一張由明信片“變身”而來的質量跟蹤卡;蘇州陽澄湖大閘蟹分銷活動的產品卡,也是用明信片來印制的;2013年中秋的月餅盒中,投放了5萬張由省報刊部門專業開發的全省通用型報刊訂閱抵金券。
江蘇省郵政公司總經理王曙東說:“郵政電商的立足點是推動郵政本身業態的發展,通過響應國家城鎮化和服務城鄉,探索江蘇郵政可持續發展的新的商業盈利模式和經濟增長方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