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華
時下,越來越多的人士,特別是一些中老年人和愛美的女性,開始步入素食者的行列。專家提醒,素食不等于健康,吃素要注意營養均衡,吃素如果不得法,會給身體帶來不利影響。為了健康長壽,素食者要走出以下營養誤區。
誤區一:不控制油和糖、鹽攝入量
由于素食的自然風味較為清淡,有些人會添加大量的油脂、糖、鹽和其他調味品來烹調。例如經常吃加入油脂的酥點和酥餅,經常吃炒飯和炒面,炒蔬菜的時候加入大量的油脂,調配飲料時加入大量的糖,調味的時候放大量鹽和味精等。殊不知,這些做法給素食帶來過多的熱量,也對健康不利。精制糖和動物脂肪一樣容易升高血脂,而鈉鹽會升高血壓。很多人還忽視了一個重要的事實:植物油和動物油含有同樣多的能量,食用過多一樣可引起肥胖。
誤區二:吃過多水果
并未相應減少主食
很多素食愛好者都熱愛水果,每天三餐之外還要吃不少水果。但他們往往會發現,盡管水果素有健康之名,卻沒有給他們帶來苗條。這是因為,水果中含有較高的糖分,熱量不可忽視。如果吃半斤以上的水果,就應當相應減少正餐或主食的數量,以達到一天當中的能量平衡。除了水果之外,每日額外飲奶或喝酸奶的時候,也要注意同樣的問題。很多素食者喜歡吃奶酪,調味時加入大量奶酪粉,這也會增加膳食中的熱量。
誤區三:以生冷食物
為主
一些素食者認為蔬菜只有生吃才有健康價值,因而很少吃熟的菜肴,熱衷于涼拌和沙拉。實際上,蔬菜中的很多營養成分需要添加油脂才能很好地吸收,加熱后細胞壁完整性破壞,吸收率大幅度提高。例如,維生素K、胡蘿卜素、番茄紅素都屬于烹調后更易吸收的營養物質。其中維生素K對骨骼健康是必需的,胡蘿卜素是維生素A的前體,而番茄紅素是抗氧化和預防癌癥的重要健康成分。同時還要注意,沙拉醬的脂肪含量高達60%以上,用它進行涼拌,并不比放油脂烹調熱量更低。此外,生冷食物往往會削弱人體的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對于一些本來消化不良的人并不適合。例如有些人容易腹脹,容易受寒腹瀉,就不應多吃生冷食物。
誤區四:只認幾種“減肥蔬菜”
對于嚴格素食者來說,蔬菜的營養意義更為重要,不僅要擔負供應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的重任,還要在鐵、鈣、葉酸、維生素B2等方面有所貢獻。所以,應當盡量選擇富含這些營養素的蔬菜,綠葉蔬菜是其中的佼佼者,例如芥藍、花椰菜、莧菜、菠菜、小油菜、茼蒿菜等。為了增加蛋白質的供應,菇類蔬菜和鮮豆類蔬菜都是上佳選擇,如各種蘑菇、毛豆、鮮豌豆等。如果只喜歡黃瓜、番茄、冬瓜、苦瓜等少數幾種所謂的“減肥蔬菜”,就很難獲得足夠的營養物質。
誤區五:不限制吃加工食品
專家稱,只有盡量以天然食品形態攝入、加工食品比例很低的素食,才具有健康作用。而不少素食者以為,只要不含動物食品原料,就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物。實際上,不少加工食品都是以植物性原料制成,但是其中大多用精白米和精白面粉制作,除去了其中的膳食纖維,并添加了大量的油、糖或鹽,并不能替代新鮮天然食品的健康作用。針對人們對素食和植物性食品的青睞,一些產品甚至以使用“植物奶油”、“植物起酥油”等為宣傳賣點,而就對血脂的影響而言,這類“素油”比動物油更糟糕。已經有多項研究證實,這些產品所含“氫化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會大大增加人們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還可能危害大腦的健康。
誤區六:忽視攝取
蛋白質
廣義素食者不僅需要從奶類當中獲得鈣質,還要從中補充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A和維生素D;嚴格素食者更需要從豆腐中補鈣,還要從添加豆類的主食中獲得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很多女士在開始素食時熱衷于水果和蔬菜,卻往往忽視蛋白質來源,忘記素食也有保障營養充足的問題。
誤區七:沒有攝入發酵食品
對于嚴格素食者來說,膳食中最容易缺乏的是維生素B12,而這種食品不存在于純植物食品當中,只能從發酵食品和菌類食品中補充。缺乏維生素B12可能導致惡性貧血。此外,嚴格素食者還可能缺鋅、缺鐵,而發酵豆制品中礦物質的吸收率提高,對于預防微量營養素的缺乏很有幫助。
誤區八:該補充復合營養素時沒有補
在一些發達國家,食物中普遍進行了營養強化,專門為素食者配置的營養食品品種繁多,素食者罹患微量營養素缺乏的風險較小。然而在我國,食品工業為素食者考慮很少,營養強化不普遍,因此素食者最好適量補充復合營養素,特別是含鐵、鋅、維生素B12和維生素D的配方,以預防可能發生的營養缺乏問題。
誤區九:室外運動過少
嚴格素食者的食物中缺乏維生素D,這種維生素存在于肝臟、魚類、蛋黃和脂肪當中。嚴格素食者必須經常照射陽光,靠紫外線作用于皮下組織的7-脫氫膽固醇,使人體自行合成維生素D。一些素食者整天蜷縮于寫字樓當中,終日不見日光,嚴重缺乏維生素D,不利于他們的骨骼健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