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效章 江蘇省睢寧縣慶安鎮衛生院 221246
臨床醫學血液細胞檢驗,即血常規檢驗,主要包括PLT(血小板)、WBC(白細胞)、HGB(血紅蛋白)、RBC(紅細胞)等指標,臨床常將其作為血液性疾病的診斷依據,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及可靠性對疾病的正確診斷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提高檢驗質量具有重要意義[1]。本文就臨床醫學血液細胞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進行觀察,并探討相關質量控制措施,以提高臨床檢驗質量,現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2009年2月-2013年10月于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志愿者200例,其中男128例,女72例,年齡19~62歲,平均年齡(41.8±6.2)歲,所有患者血型相同。
1.2 方法
1.2.1 血液采集。患者取靜坐體位,實施靜脈采血,扎止血帶時間<60s,采血后將標本放置于專用試管內,并標注患者信息。
1.2.2 抗凝劑的應用。應用EDTA-K2抗凝劑,對200例患者的血液標本分別以1∶5 000與1∶10 000(正常比例)兩種不同比例進行稀釋,并將相同稀釋比例的標本混勻,平均分為200份,進行檢測,并對比兩種稀釋比例的檢測結果。
1.2.3 標本的儲存方法。將采集的200份血液標本混勻,并平均分為200份,放置于22℃的室溫條件下,分別于
0.5 h、4h、8h對其中的70份、70份、60份標本進行檢測。另外,將混勻后的200份標本放置于6℃的低溫條件下,分別于
0.5 h、4h對其中100份、100份標本進行檢測分析。
1.3 觀察指標 對比不同的抗凝劑配比、放置時間及溫度條件下血液標本PLT、WBC、HGB、RBC、RDW(紅細胞分布寬度)、PDW(血小板分布寬度)及 MPV(平均血小板體積)等指標檢測結果的不同。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軟件:SPSS16.0,計量資料用(±s)表示,并用t檢驗,且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比例抗凝劑的檢測結果對比 不同稀釋比例標本在PLT、WBC、HGB及RBC等指標上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比例抗凝劑的檢測結果對比(±s)

表1 不同比例抗凝劑的檢測結果對比(±s)
比例 例數 PLT(×109/L)WBC(×109/L)HGB(g/L)RBC(×1012/L)1∶10 000 100 189.1±40.1 10.4±3.2 145.9±8.15.2±0.7 1∶5 000 100 131.3±41.9 6.3±2.9 107.8±7.9 4.1±0.2 t 12.394 11.583 13.903 8.394 P<0.05 <0.05 <0.05 <0.05
2.2 不同溫度條件下不同放置時間的檢測結果對比 (1)在室溫條件下,血液標本放置時間越長,細胞形態變化越大,且各項指標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越低,對RDW的影響尤為顯著。不同放置時間,檢測結果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2)在低溫條件下,不同放置時間標本各項指標存在明顯差異(P<0.05),且與室溫條件比較,結果有顯著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果如表2、表3所示。
表2 室溫條件下不同放置時間的檢測結果對比(±s)

表2 室溫條件下不同放置時間的檢測結果對比(±s)
注:與0.5h相比,#P<0.05。
時間 例數 PLT(×109/L)WBC(×109/L)HGB(g/L)RBC(×1012/L)0.5h 70 13.7±3.1 6.4±1.2 119.9±18.14.3±0.7 4h 70 20.6±2.9# 6.3±1.9 119.8±17.9 4.6±0.6 8h 60 19.5±2.8# 6.5±1.3 118.6±18.24.5±0.4
表3 低溫條件下不同放置時間的檢測結果對比(±s)

表3 低溫條件下不同放置時間的檢測結果對比(±s)
時間 n PLT(×109/L)RDW(%)PDW(%)MPV(%)0.5h100 186.1±31.1 14.4±3.4 15.9±4.1 0.05 10.2±3.7 4h100 128.3±31.9 19.3±2.8 19.8±3.9 15.1±3.2 t 13.356 11.746 10.907 9.975 P<0.05 <0.05 <0.05 <
本文通過對200例血液標本進行檢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稀釋比例、不同放置時間以及不同溫度條件下標本的檢測結果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與柴曉俊[2]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血液標本的稀釋、放置時間及溫度等各種因素對檢驗結果均可產生影響,因此為保證檢驗質量需選擇適當稀釋比例、放置溫度,且避免放置時間過長。除此之外,檢驗質量的保證需對檢驗全過程進行控制,包括標本采集時,嚴格按操作規范進行采樣,保證樣本滿足血液分析儀的要求[3];檢驗過程中,需對儀器的準確性進行核對,提供適宜的檢測環境等;完成檢驗操作后,以細胞直方圖為依據,進行進一步檢查,并結合臨床癥狀綜合分析[4]。
綜上所述,影響檢驗質量的因素較多,為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需嚴格把握與控制血液檢測過程的每一環節,提高檢驗質量,為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重要保障。
[1]沙薇,郭偉娜,于文波,等.試析臨床醫學血液細胞檢驗的質量控制〔J〕.中外醫療,2011,18(10):187.
[2]柴曉俊.臨床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控制方法的探討〔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3,25(10):196-197.
[3]徐曉嶸.淺析臨床醫學中血液細胞檢驗的質量控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19(9):1378-1379.
[4]楊秀芳.淺析臨床醫學血液細胞檢驗的質量控制〔J〕.中國衛生產業,2013,29(2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