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群 歐紅梅 葉小紅 毛 楠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人民醫院 517300
多項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來中、老年人的糖尿病發病率正逐年攀升,血糖長期不達標將引發冠心病、失明、尿毒癥、截肢、死亡等一系列危害[1]。近來多次研究報告提示,動態血糖監測聯合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可顯著控制患者血糖、延緩并發癥[2]。特此,本文中,進行了動態血糖監測與胰島素泵的聯合應用研究,抽取96例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并行有效護理,臨床效果較為理想,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96例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作為本次臨床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試驗組(48例)和常規組(48例)。試驗組的48例中,男28例,女20例;年齡42~65歲,平均年齡(50.5±5.6)歲;病程6~21年,平均(12.3±2.7)年。常規組的48例中,男29例,女19例;年齡45~70歲,平均年齡(50.6±6.6)歲;病程5~20年,平均(12.0±2.5)年。試驗組患者與常規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上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符合世界衛生組織1990年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2)患者納入研究前及研究期間無血液并發疾病;(3)患者知情同意后納入研究且保證完成隨訪者。
1.2 方法 常規組給予常規糖尿病治療,即給予普通胰島素注射治療和降糖藥口服治療,并給予相關護理措施。試驗組給予動態血糖監測與胰島素泵聯合治療,并采取相關護理措施。試驗組護理操作前確保血糖監測儀與胰島素泵為正常工作狀態,并確保基礎醫療衛生。指導研究對象以平臥位接受動態血糖監測,于患者腹部臍旁側行穿刺,固定探針于皮下。1h后測量患者指尖血糖值,啟動血糖監測儀后,每天將患者早7點、飯后2h、晚10點的指尖血糖值輸入血糖監測儀并傳遞數據至計算機,利用動態血糖監測系統分析數據。胰島泵治療要求胰島素泵軟管置于探針頭位置反側并固定,結合患者入院血糖值或24~72h動態血糖值設立胰島素初基礎量,即餐前劑量,以餐前劑量為基礎,可在使用過程中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及醫生指示調節胰島素劑量,注意穩定、慢速給予胰島素,胰島素泵的治療時間應為72~120h。要求護理人員行穿刺時安撫患者,提高一次成功率、避免情緒對血糖波動的影響。比較常規組患者與試驗組患者的治療結果、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d)、住院費用(元)及患者滿意度(%)。
1.3 臨床療效評價標準[3]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和血糖情況,將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疾病穩定、無效共四個等級,顯效為血糖有效控制且臨床癥狀消失,有效為血糖受到控制且臨床癥狀改善,疾病穩定為血糖有所降低臨床癥狀改善,無效為指標無改善或癥狀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疾病穩定率(%)。
1.4 統計學方法 選取SPSS15.0軟件對本文的相關數據行統計學分析,采用(±s)表示計數資料,采取t檢驗進行計數資料的數據對比;采用率(%)表示計量資料,采取卡方校驗進行計量資料的數據對比;P>0.05,表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護理結果 觀察得出試驗組患者的臨床表現均優于常規組,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7.92%,常規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75.00%,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護理結果(%)
2.2 兩組患者的治療表現 觀察得出試驗組患者的治療表現均優于常規組,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25.00%)低于常規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68.75%)(P<0.05);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間(7.32±2.12)d短于常規組患者的住院時間(16.38±6.12)d(P<0.05);試驗組患者的住院費用(1 829±183.2)元少于常規組患者的住院費用(4 000.3±202.1)元(P<0.05);試驗組患者的滿意度(95.83%)優于常規組患者的滿意度(68.75%)(P<0.05);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糖尿病在老年患者的代謝性疾病中一直位居前列,需行之有效的臨床治療與護理[4]。傳統的糖尿病治療以靜脈血和血糖儀監測為主,血糖變化及趨勢無法全面反映,動態血糖監測與胰島素泵聯合應用可有效緩解矛盾[5]。本文結果也證實了動態血糖監測與胰島素泵的聯合應用及有效護理,可取得較好效果。
糖尿病目前的綜合治療中主要包括藥物、健康宣教、飲食、運動和自我監測,糖尿病的相關護理也主要圍繞降低患者血糖、緩解糖尿病的相關臨床癥狀和體征展開[6]。傳統糖尿病治療的血糖反映不全面且造成痛苦和抵觸。24h持續血糖的動態監測則可完全展示患者的血糖變化圖譜,準確評估胰島素用量并隨時調整[7]。與之聯用的胰島素泵即人工胰島,為新興的計算機操控的高科技精密醫療儀器,可在電池驅動先定時、定量注入外源性胰島素,并最大限度模擬胰島素的正常生理釋放和正常胰島素水平,從而使患者24h內的血糖一直處于正常范圍內[8,9]。本文中,動態血糖監測聯合胰島素泵治療臨床表現更佳(P<0.05),體現了其顯著的臨床療效。先進療法要求采用與之對應的臨床護理,首先需確保使用儀器的正常工作,確定相關操作的規范性,并盡量避免與之相關的放射性檢查影響療效[10]。試驗組中有5例患者發生感染,因此應加強無菌化操作,并對儀器定期消毒。研究提示,糖尿病患者中67.3%以上的患者存在生活作息不規律、缺乏運動鍛煉等問題,護理人員應與醫生一同加強疾病知識宣教,培養患者形成良好生活作息,減緩疾病進程[11]。同時,有效的心理護理有助于患者緩解疾病負擔,有助于提升臨床療效。
另外,本文中,試驗組更少的患者出現相關不良反應(P<0.05),住院費用、住院時間等治療負擔顯著緩解(P<0.05),進一步體現其優越性。由于研究時間和研究條件的限制,今后將進一步擴大樣本容量,細化療效評估內容行相關對比分析,以細化研究結果。
綜上所述,在治療糖尿病中,動態血糖監測聯合胰島素泵臨床優勢顯著,可動態檢測患者血糖狀態,將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減少并發癥發生,縮短住院天數,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提高患者滿意度及生活質量。
[1]漆紅萍.動態血糖監測聯合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的療效觀察與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4):57-58.
[2]Raman VS,Heptulla RA.New potential adjuncts to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type 1diabetes mellitus〔J〕.Pediatr Res,2009,65:370-374.
[3]時風杰.健康教育在胰島素泵聯合動態血糖監測系統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3,11(25):2390-2391.
[4]藍艷,劉靈芝,石穎花.臨床護理路徑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動態血糖監測聯合胰島素泵治療健康教育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3):437,438.
[5]吳嘉維,顧蘭,徐琴娟.規范化護理對2型糖尿病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5):1420-1421.
[6]李雪芹,周敏.延續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2010,11(8):98-99.
[7]Sweeney TJ,Kenny DJ,Schubert CC.Inpatient insulin pumptherapy:assessing the effetiveness of an educational program〔J〕.J Nurses Prof Dev,2013,29(2):84-89.
[8]吳丹,潘天榮,杜益君.動態血糖監測聯合胰島素泵治療初診2型糖尿病的護理〔J〕.安徽醫藥,2011,15(8):1051-1052.
[9]程霞.延續護理對糖尿病院外使用胰島素泵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3):10,12.
[10]Churchill JN,Ruppe RL,Smaldone A.Use of continuous insulin infusion pumps in young children with type 1diabetes:a systematic review〔J〕.J Pediatr Health Care,2009,23:173.
[11]劉家紅,鄭顯蘭,郭蓉,等.健康教育路徑對住院糖尿病患者療效影響的 Mets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