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強
(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臨渙煤礦,安徽 淮北235136)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煤炭生產也必須緊跟市場的變化,生產市場需要的產品,創造最大經濟效益。臨渙煤礦設計生產能力180萬t/a,1985年投產,2009年核定生產能力300萬t/a,生產原煤品種分為2種,以采區劃分,Ⅰ3、Ⅰ4、Ⅰ6、Ⅱ2采區為主焦煤,Ⅰ9、Ⅰ11、Ⅰ13采區為焦肥煤;即Ⅰ3采區及西部采區為焦煤,其余東部采區為焦肥煤。生產的原煤全部進入選煤廠配洗焦煤,為了充分發揮主焦煤優勢,使產出效益最大化,主焦煤、焦肥煤必須分別運輸。
主井安設2套提升系統,分別為南勾、北勾,其中南勾產能160萬t/a,雙箕斗提升,箕斗容量12t;北勾產能160萬t/a,雙箕斗提升,箕斗容量8t;運行方式為南勾提矸、北勾提煤。
(1)礦井東翼包括Ⅰ3、Ⅰ9、Ⅰ11、Ⅰ13 4個采區,其中Ⅰ3采區為主焦煤,Ⅰ9、Ⅰ11、Ⅰ13 3個采區為焦肥煤,東翼4個采區生產的原煤都要經過東翼主運膠帶輸送機運至主井裝載煤倉。礦井西翼有Ⅰ4、Ⅰ6、Ⅱ2 3個采區,生產的原煤均為主焦煤,經西翼主運膠帶輸送機運至主井裝載煤倉。如圖1所示,井下東、西翼原煤經過主運膠帶輸送機都運輸至主井北勾2#煤倉,東翼原煤中主焦煤、焦肥煤無法分離,礦井東、西翼采區生產的原煤也無法做到不同品種分離,主焦煤、焦肥煤無法在井下分開。
圖1 井底車場布置
(2)主焦煤、焦肥煤混合,原煤運至選煤廠無法配洗精煤,市場需要主焦煤,而且其價格比焦肥煤高一倍以上,主焦煤、焦肥煤不能分離,產品就無法適應市場的需求,從而會對精煤洗選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3)井底南勾煤倉上口安設有翻車機1套,用于卸載礦井巖巷掘進生產的矸石,主井南勾僅用于提升運輸礦井矸石之用,礦井年產矸石量70萬t,主井南勾提升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無形中造成設備資源浪費。
(4)井底北勾1#煤倉上口安設翻矸機1套,用于卸載礦井散煤,并由主井北勾提升。主井井底裝載系統南勾、北勾相對獨立,如圖1所示,裝載系統有3個煤倉,完全具備主焦煤、焦肥煤、矸石分倉儲運、分倉裝載的條件。
(5)地面南、北勾提升均有相對獨立的膠帶輸送機運輸系統與地面儲存煤倉,也具備主焦煤、焦肥煤分裝分運的條件。運輸系統裝備齊全,運輸設備資源也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綜上所述,現在的運輸方式不僅無法實現原煤按品種進行分裝分運,帶來較大經濟損失;同時運輸設備資源也沒有充分利用起來,極大地限制了礦井的生產能力。因此,很有必要實施技術改造,完成原煤分裝,同時釋放礦井運輸能力,為礦井實現高產高效生產奠定基礎。
為充分利用現有運輸系統解決上述問題,如圖2所示:從東翼1#主運皮帶機巷至南勾煤倉新做一東翼分煤皮帶機巷,西翼1#主運皮帶機巷至南勾煤倉新做一西翼分煤皮帶機巷。
圖2 井底車場改造
(1)在新建的東、西翼分煤皮帶機巷內分別安裝膠帶輸送機1部及相應的電控系統。
(2)原煤東、西翼主運膠帶輸送機轉載問題是本次技術改造的關鍵,在主運膠帶輸送機與分煤膠帶輸送機交叉處實施不分斷主運膠帶輸送機方式直接轉載。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在主運膠帶輸送機上安裝犁式卸料器,用于改變原煤流向,主運膠帶輸送機仍保持原運行方式。
由犁式卸料器把原煤從東翼或西翼膠帶輸送機分流至南勾煤倉,由主井南勾提升;這樣就把東翼主焦煤和焦肥煤分開運輸,東西翼不同品種的煤也分開運輸。
(3)北勾1#煤倉替代原南勾煤倉,改為矸石倉使用,用于翻卸運輸矸石。原主井南勾提矸改為主井北勾分時提矸。
(1)充分利用礦井現有運輸系統,井底僅僅增加150m巷道工程、增設2部膠帶輸送機、2臺犁式卸料器,施工簡潔、投資少、見效快。
(2)在井下實現主焦煤、焦肥煤分裝分運,礦井產品能適應市場需求,既提高了經濟效益,也提高了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
(3)實現主井分時提矸、提煤,主井提升運輸能力得到釋放,提高了礦井生產效率。
(4)礦井現有資源、設備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設備利用效率。
礦井于2013年5月實施分裝分運技術改造以來,系統運行正常,效果良好,得到了上級領導與專家的一致好評。
(1)分裝分運后,每噸主焦煤可提高收入60元。礦井年產主焦煤150萬t,每年就可創經濟效益150×60=9 000萬元,經濟效益極高。
(2)改造后,礦井運輸系統更合理,充分利用現有的設備、設施,使現有設備發揮最大功效,具有較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1]任荷,來五星,吳波,等.煤礦井下運輸管理系統[J].計算機系統應用,2011(5)
[2]張榮立,何國維,李鐸.采礦工程設計手冊[M].煤炭工業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