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啟文
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檢驗科,江蘇 蘇州 215006
小兒感染性疾病是臨床兒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一般較急,且缺乏特征性癥狀,易與其它疾病混淆。因此,尋找敏感的實驗室診斷指標,對于提高兒科感染性疾病診療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C-反應蛋白 (CRP)是由肝細胞合成,是人體受到細菌感染時產生的一種時相反應蛋白,是公認的最敏感的炎性指標之一[1],有助于區分細菌及病毒性感染的檢測。CRP為兒科感染性疾病快速診斷提供了重要的依據。此外,WBC計數及ESR檢測法也常用于臨床。本研究對兒科感染性疾病患兒 CRP、WBC、ESR聯合檢測,觀察其在小兒感染性疾病診治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2年至2013年就診的兒童患者65例,分為兩組,細菌感染組36例、病毒感染組29例,另隨機選取同期門診體檢的健康兒童21例作為對照組。65例患兒中,大葉性肺炎16例,上呼吸道感染11例,細菌性腦膜炎9例,病毒性肺炎29例。兒童年齡3~8歲。
1.2 臨床檢測方法 CRP檢測采用OLYM-PUS AU64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其原廠配套的試劑及校準品進行檢測;WBC計數選用BECKMAN COULTER LH75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ESR檢測采用ESR-30血沉儀,測定管及抗凝劑均用配套成品。CRP、WBC、ESR在檢測過程當中,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門診病人到后立即對其進行檢測,入院患兒在1天之內采集完標本,并立即送檢,CRP、WBC、ESR正常參考值分別是<8mg/L、5×109~12×109/L及<20mm/h。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各組CRP、WBC、ESR的測定結果 細菌感染組與對照組比較,CRP、WBC、ESR顯著上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1);病毒感染組與對照組比較CRP、WBC變化不明顯,無顯著性差異 (P>0.05),但ESR明顯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1)。細菌感染組與病毒感染組比較CRP、WBC均有顯著性差異 (P<0.01),但ESR變化不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3組兒童CRP、WBC、ESR的測定結果
2.2 細菌感染組CRP、WBC及ESR陽性情況 陽性率采用χ2檢驗處理,CRP陽性率較WBC高,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CRP與ESR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 (P<0.01),WBC與ESR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P>0.05),見表2。

表2 細菌感染組中CRP、WBC和ESR陽性率
感染性疾病在兒科中較為常見,占患兒疾病的80%以上[2]。當機體發生細菌、病毒等感染時,會出現炎癥反應,研究顯示,CRP在炎癥后6~8h可出現明顯升高,當炎癥得到控制后,又會下降到正常水平[3]。小兒患病初始其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表現一般不典型,從而會給診斷帶來一定的困難,而CRP的檢測一般不受患兒年齡、性別、免疫功能等因素的影響,是目前公認的敏感性炎癥指標之一,在判斷小兒感染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4]。WBC檢測是診斷感染性疾病的常用指標,但其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劇烈運動后、生理期等都能夠導致WBC的升高。本實驗研究發現,在細菌感染組中,WBC檢測的陽性率為75.0%,而CRP檢測的陽性率為91.6%,高于WBC檢測。因此單純觀察WBC的變化,不能夠準確反應患者的病情,容易造成誤診、漏診;ESR是臨床上檢測感染性疾病的常用方式。研究發現,ESR在感染性疾病發生后2~3天才會升高,經過有效治療幾周后仍沒有降到正常水平[5],因此其在感染性疾病的診斷中特異性較差,但其在初步判斷機體是否有感染,組織損傷是否壞死等上面仍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綜上所述,CRP、WBC以及ESR的聯合檢測對于診斷兒童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在臨床上值得推廣。
[1]耿海慧,李文華.末梢血CRP和WBC檢測在兒科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15):3566.
[2]蘇麗莎.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測在兒科感染疾病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7):884-885.
[3]賈文魁,胡玉麗.手足口病患兒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聯合檢測的結果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33(12):1501-1502.
[4]閆軍,張芹.C反應蛋白在早期新生兒細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意義[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17):1396-1397.
[5]金春巖.CRP,WBC和ESR聯合檢測在兒童感染性疾病中應用及意義[J].現代醫藥衛生,2010,26(13):1926-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