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紅春
江蘇省東臺市四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江蘇 東臺 224248
腹腔鏡技術已經應用到醫學各個領域,傳統頸部切口甲狀腺良性腫瘤的手術時間長,術中出血量大,對患者的心理創傷大。經過多年發展,腹腔鏡甲狀腺切除術也逐漸走向成熟[1]。本文研究經乳暈入路腹腔鏡甲狀腺良性腫瘤手術的臨床療效,探析其臨床價值。
1.1 臨床資料 隨機抽取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47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0例,女性37例,年齡25~66歲,平均 (44.2±3.0)歲,術前B超、CT檢查診斷甲狀腺良性腫瘤,與術后病理切片診斷一致。腫瘤直徑1cm~3cm,其中,單側40例,雙側7例。入選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實驗組25例,對照組22例,比較兩組的臨床基本信息,具有可比性 (P>0.05)。
1.2 手術方法 對照組靜脈復合麻醉,給予氣管插管,在頸部胸鎖關節上2cm處做橫向切口,逐層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在頸闊肌處游離,將舌骨下肌群切開,充分暴露甲狀腺,根據腫瘤具體情況,確定合適的手術方法,切除腫瘤,縫合,固定引流管。實驗組靜脈復合麻醉,給予氣管插管,利用注射器在胸骨正中乳頭平面打出一個直徑約為10mm的皮丘,后借助剪刀片做100mm左右的橫向切口。借助甲狀腺分離器在皮下多次穿刺,分離皮下,建立置管通道,置入直徑10mm廣角腔鏡,將CO2壓力控制在4~5mmHg[2],在雙側乳暈區內部做切口,利用穿刺器穿刺,伸入所造隧道,在內窺鏡的引導下,利用超聲刀分離皮下組織,靠近胸筋膜,找到正中頸白線,探查瘤體,根據病變范圍及性質,給予切除,撤出內窺鏡及穿刺器,縫合,固定引流管。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并統計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引流量;②統計兩組并發喉返神經暫時性損傷、皮下瘀斑的例數,計算兩組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統計軟件SPSS11.0進行數據處理,t檢驗計量資料,卡方檢驗計數資料,差異以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以P<0.01為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觀察指標比較 實驗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引流量均少于對照組 (P<0.01,P <0.05)。見表1。±s)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臨床觀察指標的比較(
2.2 兩組并發癥對比 實驗組出現并發癥的例數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例 (%)]
甲狀腺良性腫瘤常見于年輕女性,傳統甲狀腺手術疤痕較長,直接影響患者美觀,患者會因此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同傳統甲狀腺手術相比,微創甲狀腺手術安全性高,美容效果好,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影響小,已經得到眾多女性患者的認可。
耿中利、別克·扎提[3]等人比較了乳入路腔鏡甲狀腺手術與傳統頸部切口甲狀腺手術對機體的創傷,比較兩組術中出血量及手術時間,腹腔鏡組優于傳統組 (P<0.05),比較兩組術后引流量、術后候上神經損傷及喉返神經損傷,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研究結果與報道一致,提示改良甲狀腺切除術切口小,手術時間短,對患者的影響小,恢復快。此外,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改良甲狀腺切除術擁有和傳統甲狀腺切除術相同的預后效果,值得推廣。
微創甲狀腺手術雖然更能滿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但在手術過程中,應明確解剖層次,避免發生皮下血腫、瘀斑及神經損傷,此外,還應改進分離、切除技術,這樣,可為術后縫合離斷肌肉節省時間[4]。
綜上所述,改良甲狀腺切除術治療良性甲狀腺腫瘤患者,安全性高,療效顯著,值得廣大基層醫院推廣。
[1]靳小建,盧榜裕,蔡小勇,等.腔鏡乳暈徑路甲狀腺良性腫瘤手術的學習曲線[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9,03(09):174-176.
[2]殷凱,徐魯白,周斌,等.130例腔鏡甲狀腺良性腫瘤手術治療體會及方法改進[J].溫州醫學院學報,2009,06(09):602-603.
[3]耿中利,別克·扎提,楊樂,等.胸、乳徑腹腔鏡甲狀腺手術與傳統頸部切口甲狀腺手術對抗體創傷的對比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3,36(06):50-51.
[4]鳳雷,張續民,張恒剛,等.改良乳暈入路腔鏡甲狀腺良性腫瘤切除術的臨床研究[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3,08(09):59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