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珊
廣東省汕頭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廣東 汕頭 515000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84例巨細胞病毒感染患兒行藥物治療的臨床資料,探討更昔洛韋聯合丙種球蛋白治療嬰幼兒巨細胞病毒感染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兒科2011年5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巨細胞病毒感染患兒84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感染消化組制訂的有關巨細胞病毒感染診斷標準[1](1981年版),且實驗室檢查血CMV-IGM及尿CMV-DNA均呈陽性,均有黃疸消退延遲、肝睥腫大等臨床癥狀。包括男性患兒52例,女性32例;年齡19天至6個月,平均年齡 (2.3±0.7)月。按照不同治療方案分試驗組 (45例)和對照組 (39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兒入院后均予能量合劑、護肝利膽、維生素K1、維生素C、茵梔黃等藥物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給予更昔洛韋 (國藥集團國瑞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5993)5mg/kg靜脈滴注,每12小時1次,連用28d,每次控制用藥時間在60min以上;試驗組患者更昔洛韋用法用量同對照組,另再給予丙種球蛋白(成都蓉生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19993042)400mg/kg靜脈滴注,1次/d,連用3~5d。密切觀察肝、腎功能、血常規等變化;治療28d后復查血清及尿CMV-DNA。
1.3 療效判斷[2]治愈:治療28d后,黃疸消退、肝功恢復正常,血或尿CMV-DNA轉陰;好轉:28d后,黃疸、肝功能明顯改善,但血或尿CMV-DNA仍為陽性,拷貝數≤103/ml;無效:治療28d后,患兒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或加重,血或尿CMV-DNA仍陽性,拷貝數≥103/ml。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數據均以“[例數 (%)]”形式表示,組間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1.1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9.2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表[例 (%)]
2.2 兩組患者血或尿CMV-DNA轉陰率比較 試驗組45例患兒經治療后有43例血或尿CMV-DNA轉陰,轉陰率95.55%(43/45);對照組39例患者經治療后有30例血或尿CMV-DNA轉陰,轉陰率為76.92%(30/39);組間血或尿CMV-DNA轉陰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CMV是引起新生兒圍生期感染最常見的病原微生物,經統計其發生率占圍生期感染的17.5%[3],超過10%的先天性CMV感染新生兒在出生時即表現感染癥狀,大部分患兒沒有感染癥狀,但無癥狀性CMV感染者有10%~15%出現遠期神經系統后遺癥,如智力低下、耳聾、視覺障礙等。CMV感染主要損害肝臟,嚴重時可伴肝功能衰竭,并發凝血功能異常,可引起膽道閉鎖甚至危及患兒生命。更昔洛韋是臨床常用于治療人類CMV感染的有效藥物,是一類新型的廣譜抗DNA病毒藥物,在細胞激酶和病毒胸苷激酶的作用下可轉化為活化三磷酸型,再通過選擇性抑制CMV病毒的DNA聚合酶,直接滲入病毒DNA,終止病毒DNA鏈的延長,抑制病毒復制。更昔洛韋是一種病毒抑制劑,它只能抑制毒性感染,不能徹底消滅病毒。CMV本身存在免疫抑制,可降低患兒免疫力,當患兒機體免疫力降低時易致感染復發或反復排毒,增加機會菌感染的可能,加重病情。本研究采用更昔洛韋聯合丙種球蛋白對45例CMV感染患兒進行綜合治療,再與單用更昔洛韋治療的39例患兒進行對照觀察,發現聯合用藥組在治療有效率及血或尿CMV-DNA轉陰率方面均優于單用更昔洛韋組,分析原因丙種球蛋白可增強患兒機體抵抗力和免疫調節功能,降低機會菌感染的概率,再加上強有力的抗病毒治療,有效降低了CMV的排毒率及復發率,使CMV感染得到明顯控制。
綜上所述,更昔洛韋合丙種球蛋白治療嬰幼兒巨細胞病毒感染療效滿意,抗病毒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盧立黨,郭愛紅,柳會瓊.嬰幼兒巨細胞病毒性肝炎應用更昔洛韋的效果評價[J].兒科藥學雜志,2013,19(005):17-19.
[2]楊寧.更昔洛韋聯合異甘草酸鎂治療嬰兒巨細胞病毒肝炎療效觀察[J].兒科藥學雜志,2013,19(004):20-22.
[3]吳強,狄連君,趙逵.成人巨細胞病毒感染致重度肝損害 1例報道[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3(7):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