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媛
江西省吉安縣婦幼保健院,江西 吉安 343000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在產科中較常見,有5%~10%產婦患有妊娠高血壓[1]。妊娠期間孕婦壓力過大、營養攝入不足等都會引發該病的產生。最近幾年來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對孕婦的身體情況與胎兒的生命健康都有很大的威脅。我院對60例妊娠期高血壓孕婦開展了硫酸鎂聯合拉貝洛爾的藥物治療方式,獲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婦產科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壓孕婦12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1~34歲,平均 (24.56±1.29)歲;孕周29~39W,平均 (35.13±2.01)W;初產婦41例,經產婦19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0~37歲,平均年齡 (24.98±1.25)歲;孕周28~40W,平均 (34.79±2.19)W;初產婦38例,經產婦22例。兩組孕婦的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硫酸鎂藥物治療,采用靜滴方式,首次靜滴以25%硫酸鎂20ml注入5%葡萄糖100ml,靜滴完畢后以25%硫酸鎂60ml注入5%葡萄糖1000ml繼續靜滴,1次/d。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拉貝洛爾用藥,給予硫酸鎂方式同對照組,拉貝洛爾60mg注入5%葡萄糖250ml開展靜脈注射,1次/d。用藥后患者取仰臥位休息3h。
1.3 療效判斷標準 依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尿蛋白與血壓情況設置四個療效標準。顯效:癥狀、尿蛋白均消失,血壓水平降至正常水平;顯效:癥狀、尿蛋白情況好轉,動脈壓下降2.6kPa以上;有效:癥狀、尿蛋白輕微好轉,動脈壓下降1.31kPa~2.5kPa;無效:癥狀、尿蛋白無變化,動脈壓下降小于1.30kPa,或出現上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計數采用χ2檢驗,組間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經藥物治療后,對照組總有效率90.00%,觀察組總有效率98.34%,觀察組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表[n(%)]
2.2 兩組患者舒張壓與收縮壓情況比較 經藥物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舒張壓與收縮壓均有所改善,觀察組改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舒張壓與收縮壓情況比較表 (mmHg)
妊娠期高血壓是妊娠期一種常見并發癥,是指發生于妊娠20周后全身小動脈痙攣引起的一組以高血壓、蛋白尿、水腫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征,嚴重威脅到母嬰安全[2]。該病的主要病理變換是孕婦產生全身小動脈血管痙攣,致使各臟器的灌注量發生減少,進而對孕婦及產婦帶來危害。
硫酸鎂中鎂離子對神經肌肉接頭產生作用,對鈣離子釋放有拮抗作用,消除血管的痙攣,最終使孕婦血壓有效降低,但是單獨使用硫酸鎂,在短時間內無法對患者產生大幅度降壓的作用。拉貝洛爾是一種具有對α-受體及β-受體組織作用的水楊酰胺衍生物[3],通過阻滯α-受體,擴張血管容量及周圍組里,減輕心臟負荷,進而降低血壓。本研究結果顯示,對60例妊娠高血壓患者開展硫酸鎂聯合拉貝洛爾的藥物治療,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壓,獲得滿意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聶朝俠,鄭麗.30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4):703-704.
[2]王瑞華.護理干預對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的臨床療效分析[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11,23(5):582-583.
[3]葛愛春.拉貝洛爾治療妊娠高血壓45例臨床療效及對分娩結局的影響[J].陜西醫學雜志,2013,42(7):897-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