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滿梅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ICU二區,湖南 郴州 423000
ICU是醫院監護重癥病人的場所,ICU的工作環境和護士的護理質量,直接影響了患者的安危。隨著我國現階段不斷改革的醫療體制,不僅在技術和服務層面要做到優質的護理,還要注重護理中的人文關懷。所謂人文關懷主要是指在生命與身心健康上對人的尊重與關愛[1]。ICU病房是一個特殊科室,主要任務是搶救危重患者,而此時的患者有著特殊的心理狀態,因此,將持續性的人文關懷理念應用在ICU護理中變得更加必要[2]。本研究觀察80例ICU病人為研究對象,運用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貫穿整個護理過程,探討其在臨床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在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間治療的的ICU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包括26例休克,24例嚴重創傷,12例心功能不全或有嚴重心律紊亂,8例急性中毒。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在 (33~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 (41.6±5.4)歲,其中男性5例,女性15例;觀察組患者年齡在(36~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 (40.5±4.6)歲,其中26例男性患者,有14例女性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情況等方面上無顯著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1.2 治療方法 在對ICU重癥監護患者的護理中,對照組運用常規ICU護理方法,包括:護理人員能夠遵循醫囑對患者采取治療性的措施 ,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精心護理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觀察組在常規ICU護理模式上融入持續性人文關懷護理。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主要包括:①醫護人員的衣著:科室對醫護人員的著裝要求要嚴格,并應提供備用衣服,確保實時保持醫護人員的著裝整潔。②護理溝通:使用語言與能夠用語言順利交流、意識清醒的患者展開適當的溝通;而同時輔以動作、表情以及手勢等非語言溝通方式與因手術護理措施的需要導致暫時性交流障礙或因病情較嚴重而喪失語言能力的患者展開深度的交流。交流時,面部表情應當盡可能保持和藹可親,且能夠明顯的表達出善意。在此過程中,應注意患者的面部、口型表情語言反應等一些反饋,可在提問后對喪失語言能力的患者提供答案選擇。③病房環境:確保ICU病房內的儀器以及報警器所發出的聲響保持最低的音量。病房內確保安靜,切忌大聲喧嘩。醫護人員討論患者病情問題時要低聲小心交談,并可在為患者設置窗簾,提供患者適當的個人空間,對患者隱私進行保護。④患者家屬的人文關懷:醫護人員應注意定時同患者家屬經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應當家屬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牢固的信任關系,針對家屬提出的各種疑問,醫護人員應當耐心地詳細地一一做答。⑤加強基礎護理:醫護人員應嚴格按規范操作各項基礎護理措施,保證切實落實,及時清潔患者個人衛生。每天對患者實施眼部、皮膚或口腔部位的護理。若患者伴有多汗的癥狀,應幫助其每天擦洗身體,及時有效地將異味和褥瘡避免。并勤加清洗和更換床單,確保其清潔衛生。
1.3 觀察指標 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根據病人及家屬對住院期間護理滿意度(有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三個選項)的填寫情況,對問卷調查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護理的滿意度的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
ICU危重患者的各器官功能都處于危急狀態,其疾病變化快、病情急,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而當前的醫生對于掌握關于器官功能資料,評估病人的身體狀況沒有充足的時間。或者因為病情較嚴重而沒有時間將必要的輔助檢查完成,經驗和常識成了推斷和處理病情的唯一方法[3]。這時,護理人員提供的患者的病情觀察則成為了快速做出相應診斷、做好術前緊急處理、決定手術與否的主要依據。為了保障手術順利進,為將麻醉風險和手術意外降至最低,在盡最大努力補充血容量的同時,請院中麻醉科大夫會診,對麻醉方案和最佳麻醉進行選擇[4]。同時還需了解手術性質和風險、了解合并存在的疾病。醫護人員要及時與患者家屬交流,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手術護士觀察和密切配合以及麻醉醫師也是搶救ICU危重患者的關鍵。對綜合素質的處理技能的掌握能夠使多ICU病人的搶救成功率得到提高,對愈后的影響也很大[5]。持續性的人文關懷理念的中心是將間斷的心理護理進行改良,使持續的、全面的關懷與照顧得到擴散。其中主要包括溝通、環境、衣著、基礎護理和家屬人文關懷。從本次實驗結果中也可以看出,對患者實施人文關懷后患者對護理滿意度 (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 (82.50%)實施常規護理的患者,可見,人文關懷能夠有效提高ICU護理質量,改善護患關系以及患者的疾病恢復情況,幫助消除患者焦慮、緊張、抑郁的不良情緒,促使患者疾病恢復。
總之,持續性的人文關懷理念在ICU患者的護理過程中的應用能夠促使護理人員為患者自覺地提供服務,給予患者親情感、家庭感和溫馨感。針對不同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特點,或是患者不同的教育層次和生活閱歷,護理人員應當盡可能地使患者各種合理需求得到滿足。護理工作中持續性的人文關懷理念的應用,能夠使護理工作的內涵得到豐富,營造出一個以患者為中心,以人為本,尊重患者,關心患者的人文文化。
[1]王芳.持續性的人文關懷理念在ICU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36):17-18.
[2]劉義蘭.優質護理服務工作中加強人文關懷的思考[J].護理學雜志,2012,27(9):1-2,26.
[3]文紅英,楊艷,孫雪梅等.人文關懷護理在食管癌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6):23-24.
[4]劉于皛,姜安麗.國內外護理人文關懷測評工具的分析及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1):1045-1047.
[5]崔麗君,魏雪梅,馮曉芬等.人文關懷護理對直腸癌結腸造瘺口患者圍手術期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3):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