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國際“四大”與高審計質量

2014-10-16 19:23:17袁知柱等
財經理論與實踐 2014年4期

袁知柱等

摘 要:基于股價波動同步性新視角,以2003~2011年的中國上市公司為樣本,對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審計質量是否顯著高于國內“非四大”這一問題進行了檢驗。研究結果表明:國際“四大”審計的上市公司的股價波動同步性與“非四大”沒有顯著差異,因此兩者提供的審計質量差異不顯著。進一步對各“四大”事務所的單獨檢驗結果發現,安永華明、畢馬威華振、德勤華永和普華永道中天的審計質量與“非四大”的差異均不顯著。最后按照會計準則、投資者保護程度、終極控股人性質及管理層持股等方法將樣本分組檢驗,發現在各種不同的內外部治理環境下審計質量仍然沒有顯著差異。

關鍵詞: 國際“四大”;國內“非四大”;審計質量;股價波動同步性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3-7217(2014)04-0053-08

一、引 言

2012年5月,《中外合作會計師事務所本土化轉制方案》由我國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要求境內的國際四大中外合作會計師事務所①(即普華永道中天、畢馬威華振、安永華明、德勤華永,以下簡稱國際“四大”)轉為特殊普通合伙制,境外合伙人占事務所合伙人總數的比例不得超過40%,到2017年不得超過20%,且首席合伙人必須具有中國國籍。轉制方案公布后,部分境外媒體報道,我國推進“四大”本土化轉制,將可能降低審計質量、導致“四大”聲譽受損,因為本土化使部分合伙人不得不退出中國市場。對此,我國財政部會計司司長楊敏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本土化轉制不會降低“四大”審計質量,因為它符合“四大”在我國的發展戰略,有利于“四大”事務所更好地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轉制方案非常重視轉制成功后的審計質量控制,相比于以前中外合作的形式,特殊普通合伙制將進一步強化事務所和審計師的執業責任,全面提高風險防范意識[1]。

因此,目前業內外人士基本都認為國際“四大”事務所的審計質量明顯要優于“非四大”事務所,所以才會擔心本土化會降低審計質量。那么,國際“四大”的審計質量真的要高于“非四大”嗎?從國內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王詠梅、王鵬(2006)[2],林永堅、王志強(2013)[3]等文獻發現國際“四大”的審計質量要高于“非四大”。但劉運國、麥劍青(2006)[4],劉峰、周福源(2007)[5]和郭照蕊(2011)[6]卻發現審計質量并不存在顯著差異。劉峰、周福源(2007)[5]甚至發現國際“四大”審計的上市公司的會計盈余比“非四大”更不穩健。因此,目前急需更多文獻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對國際“四大”與“非四大”的審計質量差異做出準確的判斷。

不同于上述學者從盈余反映系數,操控性應計利潤、非標意見概率及盈余穩健性等角度來度量審計質量,本文從股價波動同步性角度來考察審計質量。股價波動同步性(Stock Price Synchronicity)即是我國通常所說的“同漲共跌”現象,是指在某一時間范圍內某公司股票價格未能反映公司真實信息,同其他公司股票價格一起上漲或下跌。股價波動同步性越高,則股票價格中包含的與公司基本價值密切相關的信息就越少,此時股票價格中的噪音成分較多,股價信息效率較低,反之則反是[7]。一般來說,審計質量越高,公司披露的會計信息就越可靠,投資者的信息搜集成本越低。此時套利者基于真實信息進行套利的可能性將增加,知情交易概率增加,公司層面特質信息將更快進入股票價格,股價波動同步性降低[8]。因此審計質量與股價波動同步性呈顯著負相關關系,這樣就可以把股價波動同步性作為審計質量一個間接度量指標。本文采用股價波動同步性方法度量審計質量,以2003~2011年的中國上市公司數據為樣本,實證考察國際“四大”能否比“非四大”提供更高的審計質量,從而為這一領域的研究提供新的實證證據支持。

二、理論分析及研究假設提出

DeAngelo(1981)認為規模大的事務所比規模小的事務所有更強的提供高質量審計以維護其品牌聲譽的內在經濟動因,因為大所如果因質量問題喪失聲譽,將損失更多的獲取未來準客戶的機會[9]。規模大的事務所具有“深口袋”效應,當遭受訴訟時的財產損失的潛在成本是不可限量的,因此會充分考慮審計風險、加強獨立性,關注審計質量[10]。Teoh和Wong(1993)的研究顯示,上市公司對國際“八大”與“非八大”的審計質量認同度有著顯著的差異,普遍更認可國際“八大”的審計服務[11]。DeFond和Jiambalvo(1993)[12],Chi et al.(2011)[13]基于應計盈余管理的視角,實證證明國際“四大”審計客戶的應計盈余管理程度比“非四大”更低。Khurana和Raman(2004)實證檢驗后發現,相對于“非四大”,國際“四大”審計的上市公司權益資本成本較低,且這種現象只出現在法律訴訟風險較高的美國,而在訴訟風險較低的西方國家則不存在,因此是法律訴訟而不是品牌效應促使國際“四大”提供了高質量審計服務[14]。Behn et al.(2008)研究發現,當上市公司由國際“四大”審計時,分析師對公司盈余的預測精度更高,預測偏度更小[15]。

無論是聲譽理論[9]還是“深口袋”理論[10],均是在西方成熟資本市場體制上建立起來的。這種成熟性在審計市場上的具體體現為:有效的審計需求、以保護投資者利益為重的訴訟制度和審計監管體系、暢通的信息流通渠道等。相比之下,中國資本市場的歷史較短,法律法規及審計監管制度建設還不完善,民事賠償執行機制不健全,會計師事務所所面臨的依然是一個并不嚴厲的市場。尤其是國際“四大”在我國所選擇的一般都是財務狀況和經營績效都很好的大公司。這實際上降低了國際“四大”遭受訴訟的風險,因此國際“四大”在我國并沒有對“深口袋”的擔憂[16]。國際“四大”的優質品牌引發的“超國民待遇”,客觀上導致監管弱化,懲罰成本進一步降低。如在相當長一段時期里,“四大”可以不執行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相關規定、包括接受同業檢查的規定等,這樣,“四大”的同業檢查風險實際上為零。即便事后證據表明“四大”行為存在機會主義的現象,它實際所承擔的風險也遠遠低于國內會計師事務所[5]。劉峰、許菲(2002)認為在我國目前需求相對無效的市場環境下, 低法律風險必然導致低審計質量,并且國際“四大”也會根據我國相對低的執業風險來降低其審計質量[17]。Khurana和Raman(2004)也認為,雖然國際“四大”在聲譽、規模和資費方面都高于“非四大”,但是當面臨訴訟和遭受損失的風險水平較低時,兩者所提供的審計服務質量可能并沒有顯著差異[14]。

國內也有部分文獻實證研究了國際“四大”的審計質量是否顯著高于“非四大”,得到的研究結論不一致。漆江娜等(2004)[18],林永堅、王志強(2013)[3]發現經“四大”審計的公司的操控性應計利潤顯著低于“非四大”,這說明“四大”在中國審計市場保持了較好的審計質量。王詠梅、王鵬(2006)采用盈余反應系數(ERC)來代表審計質量,探討了在新興市場環境下會計制度與市場格局的變化對國際“四大”市場認同度的影響。研究發現:“四大”與“非四大”審計質量市場認同度確實存在差異,市場更認同“四大”的審計質量[2]。

甘道武、劉波(2003)以修正Jones模型計算出來的可操縱盈余作為審計質量代理變量,實證發現國際“四大”與純內資會計公司之間的審計質量差異并不顯著[16]。劉運國、麥劍青(2006)使用審計意見和可控應計利潤作為審計質量的衡量指標,實證發現兩者與國際“四大”并不存在統計水平上的顯著相關性,說明“四大”與“非四大”審計質量沒有顯著差異[4]。劉峰、周福源(2007)采用4種方法來度量審計質量,從非標意見概率、操控性應計利潤、盈余持續性的檢驗結果來看,國際“四大”與“非四大”審計質量不存在著顯著的差異, 但從盈余穩健性角度來看, 強烈的證據表明國際“四大”比“非四大”更不穩健[5]。郭照蕊(2011)基于盈余管理的視角,對施行新會計準則和新審計準則后國際“四大”提供審計服務的質量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國際“四大”與“非四大”在審計質量上并不存在顯著的差異,某些年度“四大”甚至比“非四大”更差[6]。此外,為了考察規模大的事務所能否提供更高的審計質量,王兵等(2011)另辟蹊徑,研究了“四大”之間的審計質量是否存在差異。在中國,普華永道中天的市場份額遠遠高于其他“三大”所,根據理論預期其審計質量也應顯著高于(或者不低于)其他“三大”所。研究發現普華永道中天審計質量沒有顯著高于其他“三大”會計師事務所,甚至在部分檢驗中,普華永道中天審計質量更低。這表明基于中國獨特的市場法律環境,“四大”沒有采取一貫的審計質量策略[19]。

基于前述理論分析,我們認為,盡管國際“四大”在聲譽、規模和審計技術等方法存在優勢,但我國相關的制度體制和低法律風險未能促使“四大”提供高質量審計服務。此外,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近些年來發展較快,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國內大量事務所進行合并重組,規模迅速增加。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網站披露,國內“前十大”會計師事務所2003年的收入總額為71588萬元,僅為國際“四大” 會計師事務所的1/3,CPA總人數僅為2049人。而到2012年國內“前十大”事務所收入總額增加到了1135654萬元,首次超過國際“四大”。CPA總人數也增加到了10080人,2012年瑞華和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均進入全國5強。隨著規模不斷擴張,國內事務所資源優化整合,在審計技術創新、審計人才培養、審計風險及審計質量控制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市場知名度也迅速擴大。在此背景下,國際“四大”的規模效應優勢逐漸弱化,無論是聲譽理論[9]還是“深口袋”理論[10]的效用機制均難以產生作用。綜上分析,提出假設1:

假設1:國際“四大”的審計質量與“非四大”并不存在顯著差異。

不同于已有文獻從盈余反映系數、操控性應計利潤、非標意見概率及盈余穩健性等角度來度量審計質量,我們從股價波動同步性角度來考察審計質量。股價波動同步性研究在國內外已經取得了較多成果,很多文獻也支持了其信息效率內涵解釋。如Durnev et al. (2003)[20],袁知柱、鞠曉峰[21]研究發現,股價波動同步性越高,股票價格反映未來會計盈余的能力越強,股價信息含量越高。Durnev, Morck和Yeung(2004)[22]發現股價波動同步性與資源配置效率顯著負相關,因此同步性越高,股價中包含的公司層面特質信息越少。Johnston(2009)發現應計質量與股價同步性顯著負相關,因此會計信息質量越高,股價波動同步性越低,股票定價效率越高[23]。Piotroski和Roulstone(2004)[24],袁知柱、鞠曉峰(2009)[7]等文獻也從其他方面證明了股價同步性度量定價效率的有效性。

從控制變量來看,基金持股比例越高,股價波動同步性越低。個人投資者絕大部分都是小戶投資者,缺乏時間與能力去搜集信息、分析行情,因此知情交易概率較低。而基金投資者一般由經驗豐富的專業投資者組成,投資行為相對理性化,投資規模相對較大,投資周期相對較長,分析與判斷能力強,能基于搜集到的真實信息進行交易,因此股價能反映公司特質信息,波動同步性較低。BHSHARE系數顯著為負,說明在B股或H股雙重上市的公司股價波動同步性較低,這一方面是由于B股與H股要按照國際會計準則或香港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表,而且監管也更嚴格,這一定程度上能減少侵害投資者利益的行為;另一方面,B股或H股主要面向境外投資者發行,相比國內投資者他們的投資經驗更豐富,因此能搜集更多公司層面信息,從而提高股票定價效率[8]。公司規模越大,股價波動同步性越高,說明大公司與市場大盤聯動的可能性更高一些。換手率越高,交易者獲得特質信息越多,公司信息進入股價的可能性越高,股價波動同步性越低。盈余波動程度越大,公司盈余變化越頻繁,其股價與其他公司股價同步波動的可能性越低。

(二)各個“四大”事務所與“非四大”審計質量單獨比較的檢驗結果

表1是將國際“四大”當成一個整體來研究其審計質量與“非四大”的差異。實際上,王兵等(2011)發現,國際“四大”由于其市場份額有差異,規模大小不同,因此審計質量也是有差異的[19]。這里將國際“四大”分開進行檢驗,分別考察各個“四大”事務所審計質量與“非四大”的差異。

從表2可以看到,安永華明、畢馬威華振、德勤華永和普華永道中天的回歸結果中自變量BIG4的回歸系數均在10%的水平上不顯著,因此它們與國內“非四大”的審計質量均沒有顯著差異。盡管王兵等(2011)發現國際“四大”之間的審計質量存在一定差異[19],而本文的研究結果則發現任何一家“四大”事務所與“非四大”的審計質量的差異均不顯著。從控制變量來看,其回歸結果與表1基本一致,調整后R2達到0.170以上,所選擇自變量及控制變量對因變量有較好的解釋能力。

(三)按不同方式分組的分類檢驗結果

為了檢驗國際“四大”與“非四大”審計質量差異的不顯著性在不同的外部制度環境及企業內部環境中是否仍然存在,這里通過4種方法對樣本進行分組檢驗。首先,按照是否實施了新會計準則將樣本分為2003~2006年的舊會計準則樣本及2007~2011年的新會計準則樣本,考察國際“四大”是否在新會計準則下提供了更高質量的審計服務。其次,按照樊綱、王小魯和朱恒鵬(2011)[26]的《中國市場化指數——各地區市場化相對進程報告(2011)》中的市場化整體指數大小將整體樣本均分兩組,考察強投資者保護程度能否促使國際“四大”提供顯著高于“非四大”的審計服務。第三,按照終極控制人性質將整體樣本分為國有控股樣本與非國有控股樣本,考察在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國際“四大”能否提供顯著高于“非四大”的審計服務。第四,按照管理層是否持有公司股份,將整體樣本分為持股比例大于0的樣本及持股比例等于0的樣本,考察在持股比例等于0(委托代理成本較大)的樣本中國際“四大”能否起到審計監督作用,提供高于“非四大”的審計質量。

回歸結果發現,在四種不同的分組方式下,任何一個子樣本中BIG4的回歸系數均在10%的水平上不顯著。因此在四種不同的內外部環境下,國際“四大”與“非四大”的審計質量仍然沒有顯著差異,這進一步證明了表1的準確性。限于篇幅,這里不再列示檢驗結果。

(四)樣本自選擇偏誤導致的內生性問題的穩健性檢驗

盡管前面已經得到了國際“四大”審計與股價波動同步性相關關系不顯著的結果,但不能排除樣本存在自選擇偏誤的問題,即某些特定的公司選擇了國際“四大”進行審計,從而導致了兩者關系不顯著,而不是由于國際“四大”與“非四大”的審計質量差異較小造成的。這里采用Heckman(1979)的二階段回歸模型來解決樣本自選擇偏誤導致的內生性問題[27]。第一階段建立預測上市公司是否選擇國際“四大”進行審計的Probit模型。參照林永堅、王志強(2013)[3],Khurana和Raman(2004)[14],Gul, Kim和Qiu(2010)[8]等文獻的做法,采用公司營業收入、資產負債率、權益市場賬面價值比、地理位置、盈余管理程度、盈利能力等變量作為解釋變量,此外,基于中國特殊股權結構,還增加了國有股比例作為預測變量,考察國有股比例較低的公司是否更可能選擇國際“四大”進行審計。

第二階段考察國際“四大”提供的審計服務的質量是否顯著高于“非四大”,回歸模型與方程(3)基本一致,只是需要將第一階段的Probit模型回歸后計算得到的樣本自選擇系數LAMBDA (inverse Mills ratio,即逆米爾斯比率)也加入方程(3)作為解釋變量,以控制自選擇偏誤所導致的內生性問題。如果LAMBDA回歸系數顯著,則說明確實存在樣本自選擇偏誤問題,否則說明不存在自選擇偏誤問題。兩階段模型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看到,第一階段Probit模型回歸結果中,SALES、REGION、ROA這3個變量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因此上市公司注冊地在北京、上海,營業收入越多,或收益能力越強,越傾向于選擇國際“四大”進行審計;LEV、MB、GUORATIO、EM這4個變量的回歸系數顯著為負,因此公司資產負債率越高,或權益市場賬面價值比越大,或國有股比例越高,或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越傾向于選擇國內“非四大”進行審計。Pseudo R2達到了0.303,方程整體解釋能力較強,所選自變量能較好的解釋上市公司為何選擇國際“四大”進行審計。從第二階段回歸結果來看,變量BIG4的回歸系數0.006的t檢驗值為0.18,仍然在10%水平上不顯著,這與表1的結果一致。自選擇偏誤變量LAMBDA的回歸系數-0.063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說明確實存在樣本自選擇偏誤導致的內生性問題,只是這種偏誤并不影響本文的研究結果,即在剔除自選擇偏誤因素后,國際“四大”提供的審計質量與“非四大”的差異仍然不顯著。從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來看,盡管部分變量的回歸系數及t檢驗值發生了一定程度變化,但其總體結果與表1基本一致。采用同樣的方法對表2的結果進行了樣本自選擇偏誤檢驗,發現研究結果同樣沒有顯著改變。五、研究結論及啟示

從股價波動同步性視角來考察審計質量,以2003~2011年的中國上市公司為樣本,對國際“四大”的審計質量是否優于“非四大”進行重新考察。研究結果發現:國際“四大”審計的上市公司的股價波動同步性與“非四大”并沒有顯著差異,即國際“四大”的審計質量并不高于“非四大”。進一步對“四大”事務所的單獨檢驗結果發現,安永華明、畢馬威華振、德勤華永和普華永道中天的審計質量與“非四大”的差異也不顯著。新會計準則、強投資者保護程度、非國有終極控股及低管理層持股比例等治理環境下國際“四大”也不會提供質量顯著高于“非四大”的審計服務。此外,還對研究結果進行了穩健性檢驗,發現樣本自選擇偏誤并不影響研究結果。

2012年財政部等五部委發布《中外合作會計師事務所本土化轉制方案》,要求我國境內的國際“四大”中外合作所轉為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務所,部分境外媒體與人士擔心本土化轉制可能會降低事務所審計質量、引發信譽風險[1]。然而本文的研究結果發現,國際“四大”提供的審計質量與國內“非四大”并沒有顯著差異,盡管國際“四大”在聲譽、規模和審計技術等方面存在優勢,但我國相關的制度體制和低法律風險未能促使國際“四大”提供高質量的審計服務。因此要想提高國際“四大”的審計質量,必需進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和審計監管體制,提高投資者保護程度,加大審計失敗的賠償風險。從這一角度來說,轉制并不會降低國際“四大”的審計質量,相反,正如財政部會計司司長楊敏所指出,轉制方案重視轉制后的事務所的質量控制,轉制將進一步強化事務所的執業責任,增強事務所風險防范意識,最終將提高國際“四大”的審計質量。

注釋:

①國際著名會計師事務所經歷了從“八大”到“六大”、“五大”的變化過程,2002年安達信解體后又變成“四大”,為了行文方便,下文中的國際“八大”、“六大”和“五大”統稱為國際“四大”。

參考文獻:

[1]韓潔, 何雨欣. “四大”本土化不會降低審計質量[N]. 新華每日電訊, 2012-05-24.

[2]王詠梅, 王鵬. “四大”與“非四大”審計質量市場認同度的差異性研究[J]. 審計研究, 2006, (5): 49-56.

[3]林永堅, 王志強. 國際“四大”的審計質量更高嗎?——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 財經研究, 2013, 39(6): 73-83.

[4]劉運國, 麥劍青. 論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初步證據[J].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 46(3): 118-124.

[5]劉峰, 周福源. 國際四大意味著高審計質量嗎——基于會計穩健性角度的檢驗[J]. 會計研究, 2007, (3): 79-87.

[6]郭照蕊. 國際四大與高審計質量——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證據[J]. 審計研究, 2011, (1): 98-107.

[7]袁知柱, 鞠曉峰. 制度環境、公司治理與股價信息含量[J]. 管理科學,2009,22(1): 17-29.

[8]Gul Ferdinand A.JeongBonKim and Annie A.Qiu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foreign shareholding, audit quality, and stock price synchronicity:evidence from china[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0, 95(3): 425-442.

[9]DeAngelo, L.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81, 3(3): 183-199.

[10]Dye. R.Auditing standards,legal liability and audit or wealt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3, 101(5): 887-914.

[11]Teoh, S H, T J Wong.Perceived auditor quality and the earnings response coefficient[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3, 68(April): 346-366.

[12]DeFond M,J Jiambalvo. Factors related to auditorclient disagreements over income increasing accounting methods[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993, 9(2): 415-431.

[13]Chi Wuchun, Ling Lei Lisic and Mikhail Pevzner. Is enhanced audit quality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 Horizons,2011, 25(2): 315-335.

[14]Khurana L, K. Raman. Litigation risk and the financial reporting credibility of big 4 versus nonbig 4 audits: evidence from angloamerican countri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4, 79(2): 473-495.

[15]Behn Bruce K JongHag Choi and Tony Kang. Audit quality and properties of analyst earnings forecast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8, 83(2): 327-349.

[16]甘道武, 劉波. 國際四大為我國提供了高質量的審計服務嗎?——基于我國審計市場審計質量差異的實證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年會組委會.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冊)[C].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6: 995-1004.

[17]劉峰, 許菲. 風險導向型審計·法律風險·審計質量兼論“五大”在我國審計市場的行為[J]. 會計研究, 2002, (2): 21-27.

[18]漆江娜, 陳慧霖, 張陽. 事務所規模·品牌·價格與審計質量——國際“四大”中國審計市場收費與質量研究[J]. 審計研究, 2004, (3): 59-65.

[19]王兵, 蘇文兵, 何夢莊.“四大”審計質量在中國存在差異嗎[J].審計研究,2011, (6): 89-97.

[20]Durnev A, R Morck, B. Yeung,P. Zarowin. Does greater firmspecific return variation mean more or less informed stock pric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3, 41(5): 797-836.

[21]袁知柱, 鞠曉峰. 基于面板數據模型的股價波動非同步性方法測度股價信息含量的有效性檢驗[J]. 中國軟科學,2009, (3): 174-185.

[22]Durnev A, R Morck,B Yeung. Value enhancing capital budgeting and firmspecific stock return variation[J]. Journal of Finance,2004, 59(1): 65-105.

[23]Johnston J A.Accruals quality and price synchronicity[D]. PHD Dissertation, Baton Rouge: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2009.

[24]Piotroski J D, D T Roulstone. The influence of analysts,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insiders on the incorporation of market, industry, and firmspecific information into stock pric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4, 79(4): 1119-1151.

[25]Roll R. R2[J]. Journal of Finance, 1988, 43(2): 541-566.

[26]樊綱, 王小魯,朱恒鵬. 中國市場化指數——各地區市場化相對進程報告(2011)[M].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2011.

[27]Heckman J J.Sample selection bias as a specification error[J]. Econometrica, 1979,(47):153-162.

[28]Jones J. 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 investigatio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1, 29(2): 193-228.

[29]Roychowdhury. Sugata.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6, 42(3): 335-370.

(責任編輯:漆玲瓊)

Abstract:Using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data from 2003 to 2011 as samples, the paper examines the issue that whether the international “Big 4” accounting firms (Ernst & Young, KPMG, Deloitte, and Price Waterhouse Coopers) provide significantly higher audit quality than China's accounting firms based on the new perspective of stock price synchronicity.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stock price synchronicity between the companies audited by international “Big 4” and “nonBig 4” in China, indicating that the audit qualit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re not significant. Further test based on the “Big 4” accounting firms separately finds that the audit quality differences between Ernst & Young, KPMG, Deloitte, and Price Waterhouse Coopers and “nonBig 4” are not significant. Finally the paper divides the sample into several subsamples in accordance with accounting standards, investor protection degree, the nature of the ultimate controller and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finds that the audit quality differences are still not significant in a variety of different internal and external governance environments.

Key words:International “Big 4”; Chinese Accounting Firm; Audit Quality; Stock Price Synchronicity

[21]袁知柱, 鞠曉峰. 基于面板數據模型的股價波動非同步性方法測度股價信息含量的有效性檢驗[J]. 中國軟科學,2009, (3): 174-185.

[22]Durnev A, R Morck,B Yeung. Value enhancing capital budgeting and firmspecific stock return variation[J]. Journal of Finance,2004, 59(1): 65-105.

[23]Johnston J A.Accruals quality and price synchronicity[D]. PHD Dissertation, Baton Rouge: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2009.

[24]Piotroski J D, D T Roulstone. The influence of analysts,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insiders on the incorporation of market, industry, and firmspecific information into stock pric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4, 79(4): 1119-1151.

[25]Roll R. R2[J]. Journal of Finance, 1988, 43(2): 541-566.

[26]樊綱, 王小魯,朱恒鵬. 中國市場化指數——各地區市場化相對進程報告(2011)[M].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2011.

[27]Heckman J J.Sample selection bias as a specification error[J]. Econometrica, 1979,(47):153-162.

[28]Jones J. 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 investigatio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1, 29(2): 193-228.

[29]Roychowdhury. Sugata.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6, 42(3): 335-370.

(責任編輯:漆玲瓊)

Abstract:Using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data from 2003 to 2011 as samples, the paper examines the issue that whether the international “Big 4” accounting firms (Ernst & Young, KPMG, Deloitte, and Price Waterhouse Coopers) provide significantly higher audit quality than China's accounting firms based on the new perspective of stock price synchronicity.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stock price synchronicity between the companies audited by international “Big 4” and “nonBig 4” in China, indicating that the audit qualit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re not significant. Further test based on the “Big 4” accounting firms separately finds that the audit quality differences between Ernst & Young, KPMG, Deloitte, and Price Waterhouse Coopers and “nonBig 4” are not significant. Finally the paper divides the sample into several subsamples in accordance with accounting standards, investor protection degree, the nature of the ultimate controller and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finds that the audit quality differences are still not significant in a variety of different internal and external governance environments.

Key words:International “Big 4”; Chinese Accounting Firm; Audit Quality; Stock Price Synchronicity

[21]袁知柱, 鞠曉峰. 基于面板數據模型的股價波動非同步性方法測度股價信息含量的有效性檢驗[J]. 中國軟科學,2009, (3): 174-185.

[22]Durnev A, R Morck,B Yeung. Value enhancing capital budgeting and firmspecific stock return variation[J]. Journal of Finance,2004, 59(1): 65-105.

[23]Johnston J A.Accruals quality and price synchronicity[D]. PHD Dissertation, Baton Rouge: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2009.

[24]Piotroski J D, D T Roulstone. The influence of analysts,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insiders on the incorporation of market, industry, and firmspecific information into stock pric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4, 79(4): 1119-1151.

[25]Roll R. R2[J]. Journal of Finance, 1988, 43(2): 541-566.

[26]樊綱, 王小魯,朱恒鵬. 中國市場化指數——各地區市場化相對進程報告(2011)[M].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2011.

[27]Heckman J J.Sample selection bias as a specification error[J]. Econometrica, 1979,(47):153-162.

[28]Jones J. 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 investigatio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1, 29(2): 193-228.

[29]Roychowdhury. Sugata.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6, 42(3): 335-370.

(責任編輯:漆玲瓊)

Abstract:Using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data from 2003 to 2011 as samples, the paper examines the issue that whether the international “Big 4” accounting firms (Ernst & Young, KPMG, Deloitte, and Price Waterhouse Coopers) provide significantly higher audit quality than China's accounting firms based on the new perspective of stock price synchronicity.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stock price synchronicity between the companies audited by international “Big 4” and “nonBig 4” in China, indicating that the audit qualit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re not significant. Further test based on the “Big 4” accounting firms separately finds that the audit quality differences between Ernst & Young, KPMG, Deloitte, and Price Waterhouse Coopers and “nonBig 4” are not significant. Finally the paper divides the sample into several subsamples in accordance with accounting standards, investor protection degree, the nature of the ultimate controller and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finds that the audit quality differences are still not significant in a variety of different internal and external governance environments.

Key words:International “Big 4”; Chinese Accounting Firm; Audit Quality; Stock Price Synchronicity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无码| 国产丰满成熟女性性满足视频|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yxsp|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狠狠色综合网| 国产va视频|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国产白浆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伊人AV天堂|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1024国产在线|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国产欧美另类|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亚洲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午夜啪啪网| 国产在线第二页|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人体视频| 91视频99|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亚洲欧美成人网| 国产午夜不卡|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99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5388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噜噜噜久久|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成人午夜天| 亚洲国产清纯|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国产精品性|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91成人试看福利体验区|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中文字幕2区|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julia中文字幕久久亚洲|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亚洲性影院|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精品福利视频网| 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国内精品91|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久久黄色视频影|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