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濤 韋秋連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鐵中心醫院康復科,廣西柳州 545007
膝骨性關節炎主要以膝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和關節邊緣骨贅的形成為特征,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腫脹變形和功能障礙。病程遷延日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近年來,本研究采用溫針灸聯合超聲波治療膝骨關節炎患者,取得較好療效,現總結如下:
選擇2012年8月~2013年6月柳州市柳鐵中心醫院門診及住院的60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溫針灸聯合超聲波組(治療組)和超聲波常規治療組(對照組)。治療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齡54~79 歲,平均(68.87±5.58)歲;病程 11 個月~18 年,平均(7.97±3.58)年。對照組 30 例,男 12 例,女 18 例;年齡55~80 歲,平均(68.11±4.48)歲;病程 1~20 年,平均(7.63±3.51)年。 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長短、疼痛積分、關節僵硬積分及日常活動積分等各項指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入選診斷標準 診斷采用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診斷標準(2007年)[1]:①近1個月內反復膝關節疼痛;②X線片(站立或負重位)示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變、關節緣骨贅形成;③關節液(至少 2次)清亮、黏稠,白細胞<2000/mL;④中老年患者(≥40歲);⑤晨僵≤30 min;⑥活動時有骨摩擦音(感)。綜合臨床表現、實驗室及X線檢查結果,符合①②條或①③⑤⑥條或①④⑤⑥條,可診斷為膝關節骨關節炎。
1.2.2 排除標準 ①治療部位有傷口、感染或嚴重皮膚病患者;②心臟起搏器植入患者;③出血性疾病患者;④活動性肺結核患者;⑤貧血及惡性腫瘤患者;⑥其他原因導致膝關節疼痛者;⑦有膝關節手術史;⑧感覺神經減退或消失者;⑨不愿意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對照組:患者屈膝,采用深圳產838A-H-O-S(綜合型)超聲波治療儀,聲頭直徑 3 cm,采用直接接觸法。治療時先在膝關節周圍及治療頭上分別涂上耦合劑,聲頭在治療部位上作緩慢直線往復移動圓周移動。移動速度每秒1~2 cm,強度0.75~1.25 W/cm2,每日1 次,每次 8~10 min,5 次/周,治療 4 周,共計 20次。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溫針灸治療。取穴:陽陵泉、三陰交、足三里、犢鼻、血海。操作:用直徑0.30 mm、長度40 mm毫針刺入穴位,行提插捻轉手法,得氣后,在針柄上加直徑10 mm、長度15 mm艾柱由上端點燃,待艾柱燃完后,繼續留針10~15 min,每日1次。
兩組患者均輔以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和股四頭肌肌力訓練。
運用數字疼痛評分法 (numerical pain rating scale,NPRS)及西安大略和麥克馬斯特大學骨關節炎指數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于治療前、治療后進行評估。
NPRS:是用數字計量評測疼痛的幅度或強度。數字范圍為 0~10。0代表“無痛”,10代表“無法忍受的痛”,患者選擇一個數字來代表他自覺感受的痛。WOMAC是目前公認最佳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自評量表,通過患者對24個問題,包括5項疼痛、2項僵直和17項功能障礙指標的回答進行評分。WOMAC總積分最低為 0分,最高為 100分,總積分越高表示病情越嚴重。雙膝發病者均以較重一側的積分為依據。本研究在治療前及治療結束后分別進行測量及評估。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全部完成4個療程治療周期,治療過程中無脫落。療程結束后NPRS評分治療組較對照組下降明顯比較(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 NPRS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 NPRS評分比較(分,±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306.42±1.293.17±0.83治療組306.47±1.412.67±0.88*
兩組患者治療后疼痛積分、關節僵硬積分、日常活動積分較治療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間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WOMAC量表各項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WOMAC量表各項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1
組別 疼痛積分 關節僵硬 日常活動 總積分積分 積分對照組(n=30)治療前9.83±1.775.07±1.0550.80±2.7065.33±4.69治療后5.53±1.17*2.87±0.68*29.63±2.25*38.03±0.41*治療組(n=30)治療前9.93±1.625.13±1.0750.97±3.1265.93±4.96治療后4.63±1.00*△1.83±0.79*△24.70±1.77*△31.17±2.52*△
骨關節炎指由機械性和生物性等多種因素所引起的,關節軟骨細胞、細胞外基質和軟骨下骨合成與降解進行性失去平衡,導致關節軟骨纖維化、皸裂、潰瘍、脫失,臨床表現相同或相似的關節內紊亂綜合征[2]。臨床上以膝骨關節炎最為常見,主要特征包括軟骨退行性變和關節邊緣骨贅的形成,臨床表現為非對稱性的關節疼痛、壓痛、彈響、關節積液、活動受限、關節畸形以及可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炎癥。
超聲波療法是應用超聲波作用于人體以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物理治療方法。超聲波療法可促進生物體局部的血液循環、淋巴循環,加強新陳代謝,提高組織的再生能力和營養狀況,降低肌肉和結締組織張力及感覺神經興奮性,緩解痙攣及疼痛[3]。實驗研究證實,超聲波能有效減少軟骨細胞MMP-1的含量從而利于軟骨細胞的修復,治療膝骨性關節炎[4]。胥方元等[5]研究表明超聲波聯合股四頭肌肌力訓練對膝骨關節炎有良好療效。Cetin等[6]在應用超聲聯合熱敷、等張肌力訓練治療女性膝骨性關節炎患者的隨機對照單盲試驗中,觀察到聯合使用超聲波治療可增加療效,減少疼痛和提高患膝功能。本研究結果也同樣證實了相似的結論,即超聲波治療聯合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和股四頭肌肌力訓練可改善患者的疼痛、關節僵硬及生活能力評分。為了進一步提高膝骨關節炎患者的療效,我們在超聲波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使用溫針灸治療。
膝骨關節炎屬于中醫學“痹癥(病)”的范疇,多以“骨痹”稱之。中醫認為該病以肝腎虧虛、筋骨衰憊為基礎,復因勞損外傷、感受外邪而誘發,形成“以虛為本,以實為標,虛實夾雜”的特點,最終導致筋骨萎痹。溫針灸是針刺與艾灸聯合應用的一種方法,艾灸產生的熱力順針身直達病所,溫熱效應則透皮吸收,起溫經散寒、活血通絡之力,同時亦可直接激發經氣,促進血液循環,使凝滯、閉阻的經脈得以溫通暢行,筋骨、關節得以氣血溫煦滋養,具有熱療、光療、藥物刺激和特定穴的刺激于一體的作用[7-9]。針刺取穴多以近處取穴為主。足少陽膽經之合穴陽陵泉,五行屬土,八會之筋會。《難經·四十五難》云,“筋會陽陵泉”,具有舒筋和壯筋的作用;三陰交乃是太陰、厥陰、少陰之會,脾主運化榮肌肉、肝主藏血以柔筋、腎主藏精以充骨,故調理三陰交則健脾疏肝益腎并舉,肌奏、氣血筋骨兼顧;足三里有益氣養血、舒筋通絡之功,是下肢痿痹的治療要穴;三穴相伍,以補其虛。犢鼻穴為足陽明胃經腧穴,具疏調陽明經氣之作用,主要用于治療膝關節病變;血海養血活血、舒筋活絡,對改善膝關節局部的血液循環作用顯著,更起到了活血散瘀、通痹止痛的作用[10-12];兩穴相用,以祛其實。諸穴合用,標本兼治,虛實兼顧,起到補益肝腎、益氣養血、溫筋散寒、舒筋活絡、通暢血脈的作用。
本研究表明,溫針灸聯合超聲波治療膝骨關節炎能更好地改善患者關節疼痛、僵硬及提高日常活動能力,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治療過程中未見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
[1]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關節炎診治指南(2007年版)[J].中華骨科雜志,2007,27(10):794.
[2]劉向前.中西醫聯合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23.
[3]燕鐵斌.物理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418-419.
[4]李衛平,蹇睿,胥方元.超聲波對實驗性兔膝骨關節炎軟骨細胞基質金屬蛋白酶-1表達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1,26(10):911-914.
[5]胥方元,何成松,余茜,等.超聲波聯合股四頭肌肌力訓練治療老年膝關節骨關節炎[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3,25(9):541-543.
[6]Cetin N,Aytar A,Atalay A,et al.Comparing hot pack,shortwave diathermy,ultrasound,and TENS on isokinetic strength,pain,and functional status of women with osteoarthritic knees:a single-blind,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J].Am J Phys Med Rehabil,2008,87(6):443-451.
[7]張青元,胡淑萍.艾灸機理研究現狀與探析[J].上海針灸雜志,2008,27(5):5750.
[8]斯琴高娃,董秋梅,那仁滿都拉,等.蒙醫銀針加熱配合玻璃酸鈉注射液治療膝骨關節炎35例[J].環球中醫藥,2013,6(4):286-288.
[9]陳日新,張波,蔡加,等.溫和灸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腫脹型)不同灸感的臨床療效比較研究[J].世界中醫藥,2013,8(8):856-858.
[10]鄧啟龍,武歡,孫國杰,等.關節對應取穴針刺結合運動療法治療膝骨性關節炎[J].世界中醫藥,2013,8(1):76-77.
[11]徐汝璽.玻璃酸鈉注射液聯合氨基葡萄糖等藥物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8):54-56.
[12]黃佩軍.獨活寄生湯配合中藥熏蒸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50 例[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