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清 何開蓮 ▲ 龍 霖 何 江 任華蓉 劉 航
1.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護理部,四川南充 637000;2.川北醫學院護理學院,四川南充 637007
癌癥不僅給患者帶來嚴重不適和痛苦,還會使患者產生嚴重的心理應激反應和適應性不良行為[1]。喉癌是頭頸部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喉癌的治療方案仍然以手術和放療為主,手術方式包括全喉切除術或部分喉切除術[2],術后因語言交流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佩戴氣管套管、呼吸道改道、自我形象紊亂等因素,患者極易產生焦慮、抑郁心理。希望是個體追求目標時擁有的精神能量,是促進積極信念的情緒狀態。希望水平是衡量個體心理狀態的重要標示之一,也是應對疾病的重要因素,是個人與其他人精神之間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一種認知[3]。個人內在希望水平的高低與其心理發展和健康狀況顯著相關[4]。本研究主要探討喉癌術后患者希望水平的高低、焦慮、抑郁情緒發生情況,以及希望水平與焦慮、抑郁情緒的相關性,旨在為喉癌術后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提供幫助和支持。
選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在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耳鼻喉科被確診為喉癌并行喉切除手術患者98例,其中,男74例(≥60歲45例,<60歲29例;已婚64例,未婚2例,離異 4例,喪偶 4例);女 24例(≥60歲13例,<60歲11例,已婚22例,未婚1例,喪偶1例);年齡38~80歲,平均65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57例,專科及以上41例;鱗狀細胞癌78例,未分化癌11例,腺癌9例;來自農村系農村合作醫療保險67例,來自城市系城鎮職工醫療保險31例。排除心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腎疾病及各種感染。
1.2.1 調查量表
1.2.1.1 一般情況調查表 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社會支持狀況等。
1.2.1.2 Herth希望量表 由Herth研究設計,經中國醫科大學趙海平等[5]翻譯引入我國,王艷華[6]將其用于癌癥患者希望水平的調查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量表共12個條目,包含3個維度:①對現實和未來的積極態度(T);②采取積極的行動(P);③與他人保持親密的關系(I)。 12 個條目中,1、2、6、11 條目評價對現實和未來的積極態度,4、7、10、12條目評價采取積極的行動,3、5、8、9條目評價與他人保持親密的關系,每個條目采用1~4級評分,從非常反對、反對、同意至非常同意,總分為12~48分,12~23分為低等水平,24~35分為中等水平,36~48分為高等水平,分值越高表示希望水平越高。
1.2.1.3 焦慮自評量表(SAS) 量表共20個條目,按1~4級評分。SAS在進行心理衛生評定的時候通常使用標準分,即所有條目得分相加得到總的粗分,再用總粗分乘以1.25,所得的整數部分即為標準分。按照中國常模,焦慮評定的臨界值為50分,≥50分表示存在焦慮情緒,分值越高,表示焦慮傾向越明顯[7]。
1.2.1.4 抑郁自評量表(SDS)量表共20個條目,按1~4級評分,其標準分的計算方法同SAS量表,按照中國常模,抑郁評定的臨界值為53分,≥53分表示存在抑郁情緒,分值越高,表示抑郁傾向越明顯[8]。
1.2.2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由測評人員將問卷調查表發給行喉切除術后3個月、意識清楚、病情相對穩定、具有理解溝通能力、能獨立完成閱讀書寫工作并自愿參加本研究的患者。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討論通過,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所有問卷調查表均由測評人員親自發放和回收,調查前針對問卷調查表內容及方法對測評人員進行統一培訓,測評人員必須熟悉各種調查表的具體內容及含義。選擇比較安靜的環境講解填寫方法,采用不記名的方式讓患者在30 min內獨立完成,對不清楚的問題,由測評人員給予解釋和指導,填寫完畢,當場收回問卷并逐一檢查,及時填補缺失項。由測評人員按照量表要求進行評分,并由研究者本人隨機抽查進行復核,以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對不符合標準的問卷予以排出。本研究共發放問卷104份,收回104份,有效問卷98份,有效率為94.2%。
應用SPSS 17.0統計軟件包對資料進行統計描述,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Pearson檢驗進行相關性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患者的總體希望水平得分為(33.52±4.95)分,希望水平的等級分布為高水平37例,占37.76%;中等水平55例,占56.12%;低水平6例,占6.12%。具體各項得分及等級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喉癌術后患者希望水平分布(分,±s)

表1 喉癌術后患者希望水平分布(分,±s)
注:T:對現實和未來的積極態度;P:采取積極的行動;I:與他人保持親密的關系
希望水平 例數構成比(%) T P I 總分低水平中等水平高水平6 55 37 6.12 56.12 37.76 7.17±0.75 10.44±1.17 12.70±1.05 7.00±0.63 10.29±0.98 13.00±0.85 7.00±1.10 10.69±1.02 12.95±1.10 21.17±1.84 31.42±1.76 38.65±1.27
本研究患者的焦慮情緒總均分為(53.44±8.25)分,焦慮患者60例,占61.22%;抑郁情緒的總均分為(57.77±7.82)分,抑郁患者 70例,占 71.43%。 見表 2。

表2 喉癌術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發生情況
喉癌術后患者希望水平總分及其3個維度與焦慮、抑郁情緒總分呈顯著負相關(P<0.01)。見表3。

表3 喉癌術后患者希望水平與焦慮、抑郁情緒的相關性(r)
患者年齡、文化程度、居住地及醫療付費方式與抑郁均有相關性(P<0.05)。 見表4、5。

表4 不同年齡、文化程度、居住地及醫療付費方式患者抑郁分布情況

表5 患者年齡、文化程度、居住地及醫療付費方式與抑郁的相關性
Dufault等[11]認為,希望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希望是指對未來的一種幸福但不確定的感覺,以及個體對生活有價值的感受,它不與具體的希望目標相關;狹義的希望指的是對達到某一特定目標的期望。Herth[12]認為,希望有多維的概念:希望是一種信念,這種信念可以使患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有一種積極的、現實的、期待的目標能夠實現;希望又可以看作是人們對實現目標的一種信心,是個人與他人之間在精神上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一種認知。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喉癌患者的希望水平處于中、高等水平,表明喉癌患者雖然面臨死亡的威脅,并且忍受著軀體上和心理上的雙重折磨,但大多數喉癌患者仍然沒有放棄希望。希望對于每例患者,尤其是癌癥患者來說,是一種內在主宰生活的力量。這與高玲玲等[13]的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為本研究所選擇的喉癌患者都是術后3個月以上,病情相對穩定,患者在經歷了否認、憤怒、協議、抑郁等負性情緒后,在心理上接受了身患癌癥的事實。對此,他們會采取各種方法來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從而提高生活質量[14]。本研究中的已婚患者占比87.8%,未婚、離異、喪偶僅占12.2%,絕大多數患者都有比較穩定的家庭社會支持系統,這也是本研究中喉癌患者希望水平處于中、高等水平的另一原因。
盡管喉切除術可以延長喉癌患者的生存時間,但是由于喉切除術后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語言溝通交流障礙,以及自我形象的紊亂等因素將導致患者自尊心受到嚴重損害,加之喉切除術后喉的吞咽保護功能受損,進食時容易發生嗆咳或誤咽等現象,影響了患者進食,許多患者會產生嚴重的焦慮、抑郁情緒。因此,建議醫護人員在喉癌術后患者出院后盡早給予心理干預,提供自我護理的相關知識和方法,鼓勵患者盡早參與自我護理,以降低患者焦慮、抑郁的發生率及持續時間[9]。心理干預是根據醫學心理學的理論[10],在醫務人員與患者在診療過程中,通過溝通交流,影響和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和行為,促進疾病的康復并向健康方向發展。
本研究表明,喉癌術后患者的希望水平越高,其焦慮、抑郁情緒越低,越有利于疾病的康復,這與Vellone等[15]的研究結果相似,國內的研究也有相似的結論。這些研究結果提示,希望是治療癌癥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患者應對疾病的重要策略[16]。臨床醫護人員應當善于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知識,采取各種護理干預措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提供必要的社會支持,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建立生活的目標,來提高喉癌術后患者的希望水平,減少焦慮、抑郁情緒的發生,促進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其生存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喉癌術后患者抑郁情緒的發生與年齡、文化程度、居住地及醫療付費方式具有相關性,年齡偏大、文化程度較低、來自農村的患者抑郁情緒發生率高,這可能因為來自農村、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由于認知缺陷,喉切除術后一旦出現語言溝通交流障礙,不善于采用其他非語言方式進行溝通交流,因此極易產生焦慮、恐懼、悲觀、失望而對治療喪失信心,進一步導致抑郁情緒的發生。另一方面,醫療付費方式系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患者抑郁情緒發生率高,這可能與我國醫療保險制度不健全,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報銷比例低、自費額度高有關,喉癌患者檢查和手術及放化療費用相對較高,對家庭經濟沖擊較大,導致思想負擔加重而致抑郁情緒的發生。城市患者在醫療資源分配上占有優勢,報銷額度大,自費比例低,經濟狀況好,可以獲得更好的治療和護理,發生抑郁情緒的患者相對較少。
[1]趙彩萍,方建群,李媛,等.胃癌患者希望水平與人格特征、焦慮抑郁情緒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65.
[2]高紅,杜瑞霞,夏祥斌.綜合護理干預對喉癌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30):158.
[3]Herth K.Development and refine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hope[J].Sch Ing Nurs Pract,1991,5(l):39-51.
[4]徐蕓,張靜,王萍,等.乳腺癌患者術前希望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3,28(12):73.
[5]趙海平,王健.血液透析患者的社會支持與希望[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5):306-308.
[6]王艷華.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用于癌癥病人的可行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0,24(1):20-21.
[7]汪向東.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235-238.
[8]Hong IW.Hope among terminally ill patients in Singapore:all exploratory study[J].Soc Work Health Care,2007,45(3):85-106.
[9]蔡潔,鄭燕丹,鐘曉珊,等.喉癌病人情感障礙的心理干預效果評價[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27):2744-2745.
[10]張玉清,史素麗,張麗梅.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癥的護理干預[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5):144.
[11]Default K,Martocchio BC.Hope: its spheres and dimensions[J].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1985,20(2):379-391.
[12]Herth K.Abbreviated instrument to measure hope:developmentandpsychometricevaluation[J].JournalofAdvanced Nursing,1992,17:1251-1259.
[13]高玲玲,張英華,張美芬.癌癥患者的社會支持與希望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4,13(1):100-101.
[14]張云萍,薛小玲.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與焦慮、抑郁情緒的相關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2):1063.
[15]Vellone E,Rega ML,Galletti C,et al.Hope and related variables in Italian cancer patients[J].Cancer Nurs,2006,29(5):356-366.
[16]張靜,陳力,王萍,等.乳腺癌病人希望水平和焦慮抑郁情緒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0,30(5):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