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廷勵 張曉湄 張永紅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人民醫院眼科,廣西柳州 545006
慢性淚囊炎是較常見的眼病,在鼻淚管下端阻塞,淚囊內有分泌物滯留的基礎上發生[1]。治療的基本原則是重建鼻內引流通道,即使阻塞的鼻淚管再通[2]。傳統的手術方式是經皮膚鼻腔淚囊吻合術,新興的手術方式有內窺鏡下淚囊鼻腔造孔術、淚道激光成形術、淚道支架植入術、淚道浚通術等,其治療效果不盡相同。本研究選擇2012年2月~2013年9月對在柳州市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就診的慢性淚囊炎患者170眼,分別做淚道浚通術、球頭硅膠管植入術、淚道浚通聯合球頭硅膠管植入術(簡稱聯合術),觀察療效,現報道如下:
慢性淚囊炎患者112例170眼,其中男15例20眼,女97例150眼;年齡22~72歲;發病1~10年。術前淚道沖洗有膿性分泌物反流,均為鼻淚管阻塞。分成3組:淚道浚通術組39例58眼,球頭硅膠管植入術組41例57眼,聯合術組32例55眼。三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臨床癥狀和病情等一般資料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簽訂同意入組的自愿承諾書。
WZC-III型淚道高頻治療儀,球頭硅膠管植入器械包,眼科淚道沖洗、探通常規器械。
3組術前準備相同:術前半小時均用呋麻液滴患側鼻腔3次,術眼奧布卡因眼液表麻3次,利多卡因眶下神經阻滯麻醉和上淚小管浸潤阻滯麻醉。擴張上淚點,生理鹽水沖洗淚道分泌物。
1.3.1 淚道浚通術組 高頻淚道探針自上淚小管旋轉進針,沿淚小管進入內囊,向下進入鼻淚管并探通,到鼻淚管下口。采取“邊退針邊電灼”的方法,旋轉出針,重復操作,至退出探針時無阻力為止。
1.3.2 球頭硅膠管植入術 淚道探針探通淚道,帶線鼻淚管送線針自上淚點入,達鼻腔,利用注水沖線法,用取線鉤至下鼻道鉤出引線,鼻淚管擴張繩逆行擴鼻淚管,退出擴張繩,用引線自鼻腔將球頭硅膠管引入淚道,使球頭部進入內囊,尾部留置鼻腔,剪斷并抽出牽引線[3]。
1.3.3 聯合術 淚道浚通后帶線鼻淚管送線針自上淚點入,達鼻腔,利用注水沖線法,用取線鉤至下鼻道鉤出引線,用引線自鼻腔將球頭硅膠管引入淚道,使球頭部進入內囊,尾部留置鼻腔,剪斷并抽出牽引線。
1.3.4 術后處理 3組手術術后處理相同:術畢均用生理鹽水沖洗淚道??诜股? d,滴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2周,鼻腔滴呋麻液3 d,術后第2天生理鹽水沖洗淚道1次,第5天沖洗淚道1次,之后每月沖洗1次,6個月拔管。
治愈:淚道沖洗通暢,淚道阻塞的癥狀和體征消失;好轉:淚道沖洗部分回流,淚道阻塞的癥狀和體征好轉但未完全消失;無效:淚道沖洗不通,淚道阻塞的癥狀和體征無改善[4]。具體計算方法如下:有效率=[(治愈+好轉)/總例數]×100%。
運用統計學分析軟件SPSS 17.0對數據進行分析,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組術后均隨訪6~12個月,淚道浚通術組有效率為77.58%;球頭硅膠管植入術組有效率為80.70%;聯合術組有效率為89.09%。結果顯示:三組有效率不全相同。聯合術組與淚道浚通術組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術組與球硅膠管植入術組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淚道浚通術組與球頭硅膠管植入術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眼)
慢性淚囊炎是眼科常見病,多發病。傳統的手術方式是經皮膚切口鼻腔內囊吻合術,該手術存在瘢痕影響美觀、損傷大等不足。近年來開展的鼻內窺鏡下行鼻腔造孔術彌補了傳統手術的許多不足之處,但因昂貴的醫療設備及對該設備較高的技術要求,在大多數基層醫院難以開展。而其他的一些手術方式,如淚道插管、激光探通術等的低治愈率也不能滿足患者的治療要求[5]。微創、高效、簡單的手術方式因而成為我國治療慢性淚囊炎的發展方向。
本研究中,淚道浚通術使用的是WZC-Ⅲ型淚道高頻治療儀,治療原理是采用高頻電燒灼炭化淚道內的阻塞組織,恢復淚道通暢[7]。該治療無切口,出血少,不改道,符合人體生理要求。它的不足之處是創面反應性水腫[8],易使再通的管腔閉合;纖維化的疤痕或肉芽組織阻塞淚管也可致再次阻塞[9]。
球頭硅膠管外形設計與內囊-鼻淚管結構相吻合,減少了眼部機械性刺激。球部嵌入淚囊中,可有效防止硅膠管脫落[10]。但其使用的擴張繩反復機械摩擦鼻淚管,易加重創面的感染及肉芽的增生,也易引起滲出性阻塞。
以上兩種手術方式各有優缺點,而二者的聯合術式,可揚長補短。該術式先用高頻淚道探針電燒灼炭化淚道內的阻塞組織,替代了單純球頭硅膠管植入術中擴張繩的機械摩擦,之后用球頭硅膠管支撐再通的管腔,從而防止管腔閉合。電燒灼炭可止血,殺菌,較擴張繩反復機械摩擦鼻淚管減少感染機會,提高有效率。而球頭硅膠管的植入,可阻斷瘢痕和肉芽組織的再粘連,可進一步減少復發。且醫用硅膠管無毒,組織相容性好且不易老化[11],非常適合在淚道中使用。本研究表明,對比任一單獨的手術方式,淚道浚通聯合球頭硅膠管植入術臨床療效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論與國內相關學者的研究報道相一致[12-16]。另外,該聯合手術時間短,15~20min,出血少,損傷小,手術有效率高,投入成本低,值得臨床推廣。
[1]葛堅.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7.
[2]范先群.眼整形外科學[M].2版.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8.
[3]陳金卯,曹乳芳,涂娟,等.鼻淚管逆植球頭硅膠管術難點與對策[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17):3188.
[4]王凌華,陳冬,王智崇.淚道浚通聯合硅膠管植入術治療上淚道阻塞的療效觀察[J].眼科研究,2006,24(10):415-417.
[5]Metaireau JP.Treatment of canalicular block[J].Eye,1988,2:220-222.
[6]王巖.人工鼻淚管植入術在慢性淚囊炎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2):138-139.
[7]楊繼君,任永紅.高頻電聯合淚道插管治療淚道阻塞療效觀察[J].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05,4(27):306.
[8]揭子英.高頻淚道浚通術治療鼻淚管阻塞的護理[J].求醫問藥,2012,10(7):167.
[9]王育文,張大予,袁建樹,等.淚道高頻電灼浚通術后兩種藥物充注的臨床觀察[J].臨床眼科雜志,2007,6(1):57-58.
[10]田音.球頭硅膠管逆行鼻淚道插管的療效分析[J].中華眼科雜志,2003,11(39):701.
[11]趙光陸.生物用材料[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6:21.
[12]占順堂,黃健男,肖社平,等.兩種方法治療慢性淚囊炎的療效比較[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19-20.
[13]左志剛,夏智,劉亞會,等.逆行淚道置管術治療鼻淚管阻塞療效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14,14(1):167-168.
[14]湯靜,韓宇,盧建群,等.淚道浚通聯合硅膠管植入治療淚道阻塞性疾病臨床觀察[J].臨床眼科雜志,2012,20(5):447-449.
[15]伍繼光,蔣紅文,楊明善,等.淚道探通治療新生兒淚囊炎療效分析[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13,21(1):34-36.
[16]王弘,宋蕾.新生兒急性淚囊炎的治療[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11,19(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