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真理 鄢 瓊 裴靜波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中醫院外科,浙江杭州 311200
創傷性顱腦損傷是常見急癥,病情較重,病死率和致殘率較高[1]。近年來隨著高空作業及交通事故增多,創傷性腦損傷發病率逐年上升,部分患者搶救成活后會遺留不同程度神經、肢體運動及日常生活能力等功能障礙,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預后[2-3]。以往對創傷性顱腦損傷的治療往往重視早期生命的搶救,而忽視功能的早日康復[4]。近年來研究發現,早期康復護理用于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對其功能康復具有積極改善作用[5-6]。本研究觀察了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的神經、肢體運動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在杭州市蕭山區中醫院(以下簡稱“我院”)神經外科住院治療的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84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伴有不同程度神經、肢體運動功能障礙,且發病時間<24 h。排除標準:①以往有神經、肢體運動、精神功能障礙的患者;②伴有神經或肌肉骨骼疾病者;③行手術治療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納入的84例患者隨機分為康復護理組(42例)和常規護理組(4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構成、年齡分布、疾病類型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評分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方案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前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兩組患者均予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控制顱內壓、預防感染、營養腦細胞及對癥支持治療。常規護理組予以顱腦損傷常規護理,康復護理組予以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兩組干預療程均為4周。早期康復護理具體內容包括:①心理護理: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常存在煩躁、焦慮、精神緊張等心理障礙,護理人員要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耐心解答其疑惑,消除其不良心理障礙,提高患者對生活的信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②康復護理:早期要使關節及肢體于功能位,以肢體的被動運動康復為主,活動強度應逐漸增強,起到放松痙攣肌肉和預防關節肌肉攣縮作用;待患者病情穩定后被動活動鍛煉逐漸轉為主動活動鍛煉為主,可對患者進行進餐、穿脫衣服、坐位、立位、平走、上下樓梯等功能訓練以及聽說功能的鍛煉。干預療程均為4周。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神經、肢體運動及生活質量的變化。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3.1 神經及肢體運動功能評估 采用神經功能缺損程度(NIHSS)評分評定患者的神經功能[7]。采用Fugl-Meyer運動量表評定肢體運動功能[7],包括上肢、下肢、平衡、四肢感覺恢復和關節活動5個項目。
1.3.2 生活質量評估標準[8]采用生活質量測評量表(QOL)進行生活質量評價,包括日常生活、物質功能、社會功能和心理功能4項,QOL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干預前NIHSS評分和Fugl-Meyer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4周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下降,Fugl-Meyer評分較干預前明顯上升(P<0.05或P<0.01),且康復護理組改善的幅度明顯大于常規護理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NIHSS評分和Fugl-Meyer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NIHSS評分和Fugl-Meyer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P<0.01;與常規護理組干預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NIHSS評分 Fugl-Meyer評分常規護理組干預前干預后康復護理組干預前干預后42 25.52±4.87 21.06±4.31*74.29±7.24 80.62±8.12*42 25.13±4.65 16.72±3.87**▲74.05±7.12 86.47±8.92**▲
兩組患者干預前日常生活、物質功能、社會功能和心理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4周后,兩組患者日常生活、物質功能、社會功能和心理功能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改善 (P<0.05或P<0.01),且康復護理組改善幅度明顯大于常規護理組(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的變化(分,±s)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的變化(分,±s)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P<0.01;與常規護理組干預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日常生活 物質功能 社會功能 心理功能康復護理組干預前干預后常規護理組干預前干預后42 28.54±4.52 41.27±5.13**▲21.27±3.64 27.02±4.18**▲20.26±3.42 24.81±4.57**▲19.42±3.42 28.82±4.75**▲42 34.26±4.76 40.92±5.07*21.25±3.45 26.62±4.34*20.16±4.23 25.02±4.62*20.02±3.26 25.67±4.62*
創傷性顱腦損傷是神經科常見的損傷,其發生率僅次于四肢損傷,病死率和致殘率較高,給患者和家屬帶來巨大痛苦和經濟負擔[9]。創傷性顱腦損傷經搶救治療成功后常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肢體運動及日常生活能力等功能障礙,導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0]。盡早使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生活能自理,提高其生活質量和預后已成為患者和家庭的迫切要求。以往對顱腦損傷治療上存在著重視搶救生命,忽視患者功能恢復的傾向,使許多患者得不到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治療,患者后遺癥的發生率較高[11-12]。近年來隨著研究深入,大多數學者認為創傷性顱腦損傷發病后盡早進行護理康復訓練,可促進患者部分神經元的修復與再生,實現中樞神經功能代償及運動反射的重建,最大程度促進患者功能恢復,減輕患者的殘疾,改善其生活質量[13-14]。
近年來國內外對早期康復護理對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功能康復的效果評價進行深入的研究探討,大多研究認為,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的神經、肢體運動功能康復和生活質量改善具有積極的作用[15-16]。李水清等[17]研究發現,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用于顱腦損傷可促進患者神經及運動功能的加速康復,改善其神經及肢體運動功能,減少后遺癥發生,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顱腦損傷殘疾率。譚愛嬌[18]研究發現,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用于顱腦外傷患者可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降低殘疾率,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發現,干預4周后,康復護理組患者NIHSS評分下降的幅度及Fugl-Meyer評分上升的幅度明顯大于常規護理組。提示早期康復護理可促進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腦功能的早期康復,改善其神經及肢體運動功能,減少致殘率。同時本研究還發現,干預4周后,康復護理組患者日常生活、物質功能、社會功能和心理功能生活質量項目評分的改善幅度明顯大于常規護理組。提示早期康復護理可提高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其預后[19]。
總之,早期康復護理可促進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腦功能的早期康復,改善其神經及肢體運動功能,減少致殘率,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預后,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1]Corrigan JD,Selassie AW,Orman JA.The epidemiology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J].J Head Trauma Rehabil,2010,25(2):72-80.
[2]舒凱,萬鋒,牛洪泉,等.老年顱腦損傷347例[J].中華創傷雜志,2005,21(4):300-301.
[3]賈敬俊,孫建,韓建蘭.不同時期康復訓練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5):22-24.
[4]徐慧英,李愛萍.創傷性顱腦損傷的康復進展[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1,26(5):489-491.
[5]劉艷,李景燁.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1,26(6):458.
[6]李波,姜勇,岳洪勝.重型顱腦損傷后早期康復的臨床觀察[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5,11(1):67.
[7]鄧元央,黃海能,張高煉,等.腦外傷偏癱患者早期綜合康復治療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8,18(4):510-512.
[8]田琨.老年性顱腦損傷患者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9):1629-1630.
[9]胡繼實,朱新洪,王峰,等.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早期康復治療[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3(2):162-164.
[10]Tepas JJ 3rd,Leaphart CL,Pieper P,et al.The effect of delay in rehabilitation on outcome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J Pediatr Surg,2009,44(2):368-372.
[11]張小年,張皓.創傷性顱腦損傷國內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8,14(2):101-104.
[12]BlaisMC,BoisvertJM.Psychologicaladjustmentandmarital satisfaction following head injury.Which critical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oth partners develop?[J].Brain Inj,2007,21(4):357-372.
[13]譚翱.重型顱腦損傷的治療進展[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6,18(5):317-319.
[14]Gironda RJ,Clark ME,Ruff RL,et al.Traumatic brain injury, polytrauma, and pain:challenge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the polytrauma rehabilitation [J].Rehabil Psychol,2009,54(3):247-258.
[15]尚翠俠,李強,侯海濤.早期康復治療對重型顱腦損傷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9,17(2):110-111.
[16]High WM,Roebuck-Spencer T,Sander AM,et al.Early versus later admission to postacute rehabilitation:impact on 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6,87(3):334-342.
[17]李水清,李延萍,高維亮,等.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外傷患者肢體功能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6,12(6):503-504.
[18]譚愛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顱腦外傷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8):21-22.
[19]寧劍偉,馬亞莉.舒適護理模式對顱腦損傷患者康復期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2):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