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燕
剛剛過去的2014年9月,必將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的史冊。
9月5日,是全國人大成立60周年的日子;9月21日,又迎來了政協65周年慶。兩次慶祝大會,都是中共中央聯合過生日的“壽星”(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共同操持,習近平也都發表了重要講話,規格可見一斑。
新華網分別以“習近平:設計和發展國家政治制度..要從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習近平闡述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內涵”為題,刊發了習近平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及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全文。
9月5日之后,全國各地分別以各種形式對人大成立60周年表示紀念:大河網發布《郭庚茂在慶祝河南省人大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羅志軍參觀慶祝江蘇省人大成立60周年史料圖片展》,中國人大新聞網發布《陜西省人大舉行紀念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書畫攝影展》……
正義網適時做出了《圖解全國人民代表大會60年大事》,中國網也不失時機推出《人大制度60周年》專題報道,對歷屆人大委員長及各個年份人大的重要足跡等做了全面匯總。
習近平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闡述了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必然性、合理性和正確性,提出了新形勢下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原則、目標、要求和重點,為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完善和發展、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和實踐創新指明了方向。
《檢查日報》邀請四位專家,解讀了講話中的16個關鍵詞,分別為:“新型政治制度”“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改革決策同立法決策結合”“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無所不在的監督力量”“加強檢查監督”“加強聯系”“健全聯系機制”“優化人員結構”“完善制度和程序”“健全多層次監督體系”“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八個能否”“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防止人民形式上有權、實際上無權”。
《人民日報》在此背景下發表評論員文章《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的旗幟》《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生長于中國土壤》。
而在9月21日的慶祝政協成立6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發表講話時強調,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他表示,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
在南方都市報《習近平: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擺設的》一文中,也用了關鍵詞的方式提取了習近平講話的亮點,分別為:“最大公約數”,即堅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港澳臺”,即推動全面準確落實基本法;“兩種民主”,即不是相互否定而是相得益彰;“真協商”,指既尊重多數人意愿,又照顧少數人合理要求;“五種弊端”,即協商民主可以克服決策自以為是。
同題文章還對講話詞頻進行了統計,其中“協商民主”出現24次,“民主”出現77次,“商量”17次,“監督”10次。基于習近平自我特色的講話風格,該文還對講話中引用到的古籍名言進行了溯源。
中國廣播網“新聞與報紙摘要”對該講話重點內容進行了同期播放,“涉及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全體人民和全社會中廣泛商量;涉及一個地方人民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這個地方的人民群眾中廣泛商量;涉及一部分群眾利益、特定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這部分群眾中廣泛商量;涉及基層群眾的事情,要在基層群眾中廣泛商量”“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應該是實實在在的、而不是做樣子的,應該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個方面的,應該是全國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級的”……
據相關統計,“民主”是這兩次會議上習近平講話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匯。在政協65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用三個“獨”字,總結了中國協商民主的特點,“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獨特的、獨有的、獨到的民主形式”。
兩次慶祝會上,習近平都在強調,要看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和特點。而這樣的優勢,是從國情中來,從歷史中來。之所以要強調這樣的“歷史合理性”,是因為“絕不能放棄中國政治制度的根本”。要虛心學習他人的好東西,但前提是要有獨立自主的立場。
黨的領導,也是兩次慶生會上,習近平不斷強調的一個概念。
政協65周年講話中,一個全新的判斷是,將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視為“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而“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的”也讓人印象深刻,并被廣泛傳播。
在兩次講話中,“三位一體”被反復強調,即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這被解讀為談論民主和制度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