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維艷
摘 要:高校學生作為社會中的重要群體,其隱私權保護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闡述了高校學生檔案管理的流程及現狀,基于我國高校學生檔案管理和隱私權保護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完善我國高等學生檔案管理中隱私權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學生檔案;檔案管理;隱私權保護
由于高校檔案不斷開放,人們對高校學生檔案管理中的隱私權保護問題日漸關注,檔案主體的隱私保護亟需加強。作為管理者,檔案部門的職責不僅包括滿足檔案信息的合法查閱和利用的需要,也包括有效保護檔案主體的隱私權,防止隱私信息不當泄露,保護公民隱私權的要求貫穿檔案管理工作始終。
1 高校學生隱私權
高校學生隱私權是指高校大學生在校期間依法享有的與社會公共利益無關的,對自身學習、工作和生活等私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人空間自主進行支配的具體人格權。具體而言,這種隱私權以高校學生為主體,其客體則指向無涉社會公共利益的私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人空間。私人信息的范圍相對廣泛,除個人聯系方式、家庭狀況、習慣愛好等一般內容外,還包括婚姻狀況、考試成績、曾受獎勵和處分情況等;私人活動限于教學活動之外的飲食、勤工助學、戀愛等;至于私人空間,由于高校學生普遍集體居住與學校宿舍,其私人空間僅包括個人的床鋪、箱包以及日記等私人物品,寢室公共空間不能包含在內。
2 高校學生檔案管理工作中隱私權保護的現狀
從目前我國高校的實際情況來看,學校在進行學生檔案管理的時候,極易忽視乃至侵犯學生的隱私權,這些情況主要表現為:
2.1 高校學生檔案中的隱私信息被非法公開
每個人有屬于自己獨有的私密,這些都屬于隱私范疇。對學生而言,其個人的身份證號、家庭出身、父母收入情況、生理缺陷、不幸遭遇等都屬于自己的隱私,而這些,又是在學生檔案里有所記錄與體現的。高校及老師基于管理和教育的需要,從學生檔案中了解到這些信息,就應該替學生保密,不得泄露給他人,更不能以此牟利。但實際情況并非總是如此,某些學校出于某些商業或非商業的目的,擅自將學生的個人信息泄露給未經授權的第三人,損害了大學生的隱私權。當前,在學生隱私權的侵權案例中,學校檔案機構為過錯方的比例正在不斷加大。
2.2 信息時代下檔案管理的安全問題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資源數字化、網絡化的進程進一步加快,數字檔案館的建設與研究成為高校檔案管理的趨勢。在高校辦公自動化(Office Automation, OA)環境下,高校檔案館網絡已經初成規模。整體而言,高校的網絡規模一般屬于中小型企業網,內網通常不足50個用戶,外網是依托于校園網與 Internet 相連。高校檔案網絡管理的工具是檔案管理軟件,其主要來源一種是購買商業化的檔案管理軟件,另一種是由高校檔案館與軟件技術人員聯合自主開發檔案管理軟件。但無論哪種方式,均不可避免地存在安全漏洞,這種情況還會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加劇,因此必須,需要定期進行軟件升級與維護。但高校檔案館中負責檔案管理系統的支持和維護的專業技術人員又通常配備不齊,從而造成安全隱患長期、持續存在。與此同時,當今互聯網上對高校學生檔案的隱私權也有著不同程度的威脅。校檔案部門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還采取過去單一的安全管理模式,忽視了網絡安全部署,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2.3 學生檔案管理中存在著保護隱私權的意識淡漠、相關制度不健全的問題
學生檔案管理中隱私保護意識淡薄,一些高校對學生檔案工作隱私保護重視程度不夠,隱私權意識淡薄,專業化程度不夠。學生檔案隱私外泄所帶來的影響,不像其他工作那樣明顯也不像其他工作的影響具有時效性,致使高校對學生檔案的隱私重要性認識不夠。
3 建立有效的監督機構和機制,疏通學生隱私權的途徑
3.1 建立有效的外部監督機制
為了盡量落實對隱私權的保護,除了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提供事后救濟外,還需要有效的監督機制,對隱私權保護情況進行經常性監督,以確保社會主體隱私權相關行為的合規性。從我國高校的具體情況來看,由于高校對學生存在管理關系,學生處于相對弱勢地位,在尋求權利救濟過程中顧慮重重。在現行的高校管理體制下,完全依靠高校的自律行為達到目標恐怕過于理想化。更為恰當的做法也許是建立切實有效的外部監督機制。在這方面,我國可以借鑒一些歐盟國家的方法,針對高校學生隱私權保護設立專門的監督機構,如“高校個人信息保護辦公室”,一方面監督高校對隱私權保護法律法規的實踐情況,及時糾正高校在學生檔案管理工作中對學生隱私權造成威脅的不規范、不合法行為,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防止高校對學生維權可能采取的壓制行為,消除學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后顧之憂。
3.2 疏通學生隱私權的司法救濟途徑
司法救濟是權利的最后救濟途徑,如果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后通過司法途徑也難以得到解決,無疑會對權利人造成精神傷害。司法救濟應當體現法律對于社會實質平等的追求。而目前司法機關在處理高校侵害學生隱私權的案件糾紛是,未能充分考慮作為弱勢群體的學生一方利益,往往以不予受理或者其他簡單的技術層面操作來處理,不作實質性的判斷,從而最終阻斷了學生尋求司法救濟的道路,這不能不說是我國隱私權保護中的一點遺憾。筆者認為,應當逐步完善相關的法律適用規則,使高校學生及類似弱勢群體的隱私權救濟的訴求得到恰當的受理和裁判,而不是簡單地被司法機關拒之門外。
3.3 遵循法律優先原則和法律保留原則
完善學生隱私權的救濟制度,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過程中應當遵循的法律優先原則和法律保留原則。根據法律優先原則,只要法律對某些事項作出了規定,其他的規范性文件的規定就不得與之抵觸,否則,有權機關可以按法定程序進行變更或撤銷。具體到校規而言,法律優先原則要求校規不得違反法律的規定,例如,校規中對學生的處罰就不得與《行政處罰法》相沖突。
根據法律保留原則,對于憲法、法律已經規定只能由法律規定的事項,行政機關如果需要在其規范性文件中規定,必須依據法律或者經過法律的明確授權。與法律優先原則相比,法律保留原則不僅要求行政行為不與法律、法規抵觸,還要求其必須以明確的法律上依據為前提,否則即構成違法。因此,校規中任何涉及學生人身、財產、學籍的處分必須有法律法規的規定。例如,處分中的開除學籍就不能違反《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五十四條的規定。
綜上所述,高校學生檔案管理中的隱私保護是建設法治社會,依法治國的重要方面,高校學生的隱私權應該得到切實保護。在信息時代,電腦及互聯網在不斷為人類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給帶來了問題和挑戰。目前,檔案管理中隱私信息的非法公開和泄露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加強和完善針對高校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隱私權立法,促進高校檔案管理工作的和諧有序發展,正是法學研究和司法實踐的一個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 舒真. 論檔案利用中公民隱私權被侵及其法律保護[J]. 蘭臺世界. 2011(15)
[2] 鄭薇,馬景復. 高校檔案館網絡安全措施[J].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07(07)
[3] 林愉. 檔案開放利用中隱私權保護問題研究[J]. 科技信息.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