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廣西骨碎補種質資源調查研究

2014-10-20 19:01:27黃寶優等
湖北農業科學 2014年16期
關鍵詞:資源

黃寶優等

摘要:采用走訪和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對廣西優勢藥材骨碎補(Davallia mariesii Moore ex Bak.)種質資源種類與分布、生物生態學特性、資源及開發利用狀況、有效成分含量等進行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廣西骨碎補種質資源豐富,基源植物共3科5屬7種。骨碎補原植物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多附生于林中巖石或樹干上,偶生于墻上,土生較少。廣西骨碎補藥材品質佳,質量好,有較好的利用和開發價值。骨碎補生境受到一定程度破壞,資源逐漸減少,建議加強對骨碎補種質資源收集和原生境保護,開展種苗繁育和人工栽培技術研究,建立較大規模的人工種植與繁育基地,為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保障。

關鍵詞:骨碎補(Davallia mariesii Moore ex Bak.);種質資源;調查;廣西

中圖分類號:Q9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16-3832-03

Abstract: The species and distribution of Davallia mariesii Moore ex Bak. germplasm which was advantage herbs in Guangxi province were studied with interview and field survey. The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nd active ingredient content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rich germplasm resources of Davallia mariesii Moore ex Bak., which were 7 species belonging to 5 genera 3 families. Original plants of Davallia mariesii Moore ex Bak. favored warm and humid climate, and mostly epiphytic on rocks or tree trunks in the forest, occasionally growth in the wall, less in the soil. It had good quality and values of medicinal utilization. The habitats of Davallia mariesii Moore ex Bak. were subjected to certain degree of destroy causing the decrease of resource. For sustainablely using of Davallia mariesii Moore ex Bak. resources, the germplasm collection and in-situ conserv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breeding and artificial cultivation techniques should be simultaneously carried out for establishing bases of large-scale artificial cultivation and breeding.

Key words: Davallia mariesii Moore ex Bak.; germplasm resourse; investigation; Guangxi

骨碎補(Davallia mariesii Moore ex Bak.)為槲蕨科(Drynariaceae)植物槲蕨(Drynaria roosii Nakaike)干燥根莖。味苦,溫,歸肝、腎經。具有療傷止痛,補腎強骨及外用消風祛斑的功能。用于跌撲閃挫,筋骨折傷,腎虛腰痛,筋骨腰疼,筋骨痿軟,牙齒松動;外治斑禿,白癜風[1]。骨碎補為中國歷代常用中藥,廣泛應用于醫療、保健等諸多領域。目前對骨碎補研究主要集中在生藥學、化學成分、藥理、臨床等方面,但種質資源調查與評價、種質資源收集方面少見報道。本試驗對廣西骨碎補的種質資源類型與分布、生物生態學特性、開發利用情況、有效成分含量等進行實地考察與研究,旨在掌握骨碎補種質資源特征及其開發現狀,為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骨碎補資源提供科學依據。

1 方法

1.1 種質資源調查

采用走訪和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首先查閱文獻和標本記載,咨詢有關專家和學者及當地醫藥公司、藥材收購商、產區群眾等, 初步了解廣西骨碎補種質資源的種類和分布概況, 根據文獻和標本記載及骨碎補藥材基源植物的物候特點,實地調查當地骨碎補種質資源的種類和分布、生物學特性、資源及開發利用情況等內容,采集部分植株在廣西南寧市東郊廣西藥用植物園內仿生境栽培,建立種質資源圃,同時采集原植物標本或拍攝照片作為憑證標本保存。

1.2 樣品采集與分析

采集不同產地的藥材新鮮樣品(根莖)2.0~2.5 kg經切片曬制處理后測其柚皮苷(C27H32O14)含量。試驗涉及的色譜條件及系統適應性考察、供試品制備及測定法均參照文獻[1]的相關操作進行,每份樣品平行測定3次,取均值。

2 結果與分析

2.1 種質資源種類與分布

中國骨碎補類生藥原植物有3科6屬12種[2],廣西是中國骨碎補藥材主要產地之一,種質資源十分豐富。通過調查,廣西骨碎補藥材使用種類達7種,隸屬于3科5個屬[3-6],詳見表1。其中槲蕨是被作為正品中藥材骨碎補廣泛使用,是中國歷屆藥典收載品種,常見品種有團葉槲蕨(Drynaria bonii Christ)、大葉骨碎補(Davallia formosana Hayata)、崖姜蕨[Pseudodrynaria coronans (Wall. ex Mett.) Ching]等,圓蓋陰石蕨(Davallia teyermannii T. Moore)、光亮瘤蕨[Phymatodes lucida (D. Don) Pic. Serm.]、石蓮姜槲蕨[Drynaria propinqua (Wall. Ex Mett.) J. Sm. ex Bedd.]在民間少量應用。由于骨碎補基源植物藥用部位根狀莖的形態、療效相似,加上產地分布互相疊加等原因,導致骨碎補藥材來源比較混亂,應注意鑒別。

2.2 生物生態學特性

2.2.1 形態特征 槲蕨成齡植株主要鑒別特征為根莖、鱗片、不育葉(營養葉)、能育葉(孢子葉)等(表2),調查樣地植株特征記錄如下:根莖(直徑1.30~1.93 cm),鱗片長(6~9 mm、寬0.8~1.2 mm),不育葉長(5~7 cm、寬3~5 cm),能育葉長(33~41 cm、寬12~17 cm),裂片6~12對。以樹附生特別古樹、老樹為主的桂北、桂東植株特別大型,其中桂北的靈川最大,不育葉長、寬,能育葉長、寬分別達到7、5 cm,41、17 cm,裂片達12對。以石附生為主的桂西、桂西北的植株較矮小,不育葉長、寬,能育葉長、寬分別為5、3 cm,30、13 cm,裂片6對。調查發現,人為破壞越少植株越大型,根莖越粗,生境受到破壞的,很難找到大型植株,帶孢子的成齡植株也很難采到。

2.2.2 生物生態學特性 槲蕨是典型的附生蕨類植物,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多附生于林中巖石或樹干上,偶生于石磚墻上,土生較少。槲蕨生長適應性較強,在廣西全區各地均能生長,尤以年平均溫度17.9~22.4 ℃,年平均相對濕度56%~80%,降雨量為1 013.6~1 869.6 mm的地方生長較好。調查發現:槲蕨主要附生植物16科16屬16種,其中槲蕨最為常見的附生植物有樟(Cinnamomum camphora)、楓楊(Pterocarya stenoptera)、厚殼樹(Ehretia thyrsiflora)、龍眼(Dimocarpus longan)等,伴生植物有24科28屬30種,常見有九里香(Murraya psniculata)、瘤皮孔酸藤子(Embelia scandens)、石山棕(Guihaia argyrata)、石蟬草(Peperomia dindygulensis)、光亮瘤蕨(Phynatosorus cuspidatus)、巖生鐵角蕨(Asplenium sampsoni)、銹色蛛毛苣苔(Paraboea rufescens)、小葉冷水花(Pilea microphylla)等。調查發現,桂西、桂西北石灰巖山區如都安、天等、德保以石附生為主,丘陵地區如平樂、臨桂、玉林等以樹附生為主。其他基源植物附生植物種類較少,團葉槲蕨常見有萍婆(Sterculia nobilis)、水錦樹、粉單竹(Bambusa chungii)、假檳榔(Archontophoenix alexandrae)、鴨腳木(Schefflera octophylla)等,崖姜蕨附生植物種類有秋楓(Bischofia javanica)、魚尾葵(Caryota maxima)、鴨腳木、水錦樹等,圓蓋陰石蕨附生植物種類有桉、楓香樹等,分布于高緯度或高海拔的石蓮姜槲蕨、大葉骨碎補以石附生為主,未見樹附生。

2.3 資源及開發利用現狀

骨碎補為中國常用中藥,廣泛應用于醫療、保健等諸多領域,主要中成藥產品有骨碎補丸、骨碎補散、復方骨仙片等。廣西是中國南方地區骨碎補藥材交易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年產銷量達150 t,約占全國總銷量1/3。骨碎補雖然分布較廣,但生長環境特殊,生長緩慢,如果環境被破壞將很難恢復。近年因公路改擴建、旅游開發等原因,賴以生存的大樹被迫砍伐或移植,生境受到一定程度破壞。目前,骨碎補人工栽培還處于摸索階段,尚未形成規模供應市場,僅靠野生資源供應市場。近年由于需求量增加、勞動力成本加大及上市量減少等原因,導致骨碎補價格不斷攀升,價格從2007年3元/kg上升至2012年13元/kg。調查發現,在靖西、南寧、東蘭等產區由于近年勞動力的上漲,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加上槲蕨采收加工繁瑣等原因,造成了產地無人采挖的現象,而相對易采的大葉骨碎補、團葉槲蕨、蓋陰石蕨卻以2~3元/kg低價收購混作骨碎補使用。

2.4 不同骨碎補種質有效成分含量

柚皮苷(C27H32O14)是骨碎補藥材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含量不得少于0.50%,不同種質指標成分含量見表3。本研究除了采自桂平市西山鎮的樣品指標成分含量不合格外,其余均達到或超過了藥典指標要求,合格率為93.3%,其中容縣容州鎮樣品的柚皮苷含量最高,為2.223%。團葉槲蕨是骨碎補藥材的主要基源植物之一,是民間常用的代用品,在廣西各藥材市場、收購站比較常見,本研究分別測定了隆安、玉林、龍州、靖西、那坡5個團葉槲蕨種質的柚皮苷含量,均遠達不到藥典標準。另測定了采自北流市的崖姜蕨和海南儋州市的櫟葉槲蕨中柚皮苷含量為0.552%、0.027%,其結果與周銅水等[7]報道骨碎補12種基源植物中只有槲蕨、團葉槲蕨、崖姜蕨、櫟葉槲蕨含有指標成分柚皮苷一致。

3 小結

廣西骨碎補種質資源豐富,種源混雜,生境受到一定程度破壞,資源逐漸減少,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骨碎補種質資源收集和原生境保護。廣西是中國骨碎補藥材主要產銷地之一,應用廣泛,隨著骨碎補藥材用量不斷加大,單靠野生資源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建議改進加工方法,開展種苗繁育和人工栽培技術研究,建立較大規模的人工種植與繁育基地,為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2] 周銅水,周榮漢.骨碎補類生藥原植物調查與分類鑒定研究[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3,24(2):70-72.

[3]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4]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醫藥研究所.廣西藥用植物名錄[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6.

[5] 廣西中藥資源普查辦公室.廣西中藥資源名錄[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3.

[6] 覃海寧,劉 演.廣西植物名錄[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7] 周銅水,林東武,李瑞洲,等.12種骨碎補黃酮類成分定性定量分析[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6,27(9):540-543.

(責任編輯 程碧軍)

2.2 生物生態學特性

2.2.1 形態特征 槲蕨成齡植株主要鑒別特征為根莖、鱗片、不育葉(營養葉)、能育葉(孢子葉)等(表2),調查樣地植株特征記錄如下:根莖(直徑1.30~1.93 cm),鱗片長(6~9 mm、寬0.8~1.2 mm),不育葉長(5~7 cm、寬3~5 cm),能育葉長(33~41 cm、寬12~17 cm),裂片6~12對。以樹附生特別古樹、老樹為主的桂北、桂東植株特別大型,其中桂北的靈川最大,不育葉長、寬,能育葉長、寬分別達到7、5 cm,41、17 cm,裂片達12對。以石附生為主的桂西、桂西北的植株較矮小,不育葉長、寬,能育葉長、寬分別為5、3 cm,30、13 cm,裂片6對。調查發現,人為破壞越少植株越大型,根莖越粗,生境受到破壞的,很難找到大型植株,帶孢子的成齡植株也很難采到。

2.2.2 生物生態學特性 槲蕨是典型的附生蕨類植物,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多附生于林中巖石或樹干上,偶生于石磚墻上,土生較少。槲蕨生長適應性較強,在廣西全區各地均能生長,尤以年平均溫度17.9~22.4 ℃,年平均相對濕度56%~80%,降雨量為1 013.6~1 869.6 mm的地方生長較好。調查發現:槲蕨主要附生植物16科16屬16種,其中槲蕨最為常見的附生植物有樟(Cinnamomum camphora)、楓楊(Pterocarya stenoptera)、厚殼樹(Ehretia thyrsiflora)、龍眼(Dimocarpus longan)等,伴生植物有24科28屬30種,常見有九里香(Murraya psniculata)、瘤皮孔酸藤子(Embelia scandens)、石山棕(Guihaia argyrata)、石蟬草(Peperomia dindygulensis)、光亮瘤蕨(Phynatosorus cuspidatus)、巖生鐵角蕨(Asplenium sampsoni)、銹色蛛毛苣苔(Paraboea rufescens)、小葉冷水花(Pilea microphylla)等。調查發現,桂西、桂西北石灰巖山區如都安、天等、德保以石附生為主,丘陵地區如平樂、臨桂、玉林等以樹附生為主。其他基源植物附生植物種類較少,團葉槲蕨常見有萍婆(Sterculia nobilis)、水錦樹、粉單竹(Bambusa chungii)、假檳榔(Archontophoenix alexandrae)、鴨腳木(Schefflera octophylla)等,崖姜蕨附生植物種類有秋楓(Bischofia javanica)、魚尾葵(Caryota maxima)、鴨腳木、水錦樹等,圓蓋陰石蕨附生植物種類有桉、楓香樹等,分布于高緯度或高海拔的石蓮姜槲蕨、大葉骨碎補以石附生為主,未見樹附生。

2.3 資源及開發利用現狀

骨碎補為中國常用中藥,廣泛應用于醫療、保健等諸多領域,主要中成藥產品有骨碎補丸、骨碎補散、復方骨仙片等。廣西是中國南方地區骨碎補藥材交易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年產銷量達150 t,約占全國總銷量1/3。骨碎補雖然分布較廣,但生長環境特殊,生長緩慢,如果環境被破壞將很難恢復。近年因公路改擴建、旅游開發等原因,賴以生存的大樹被迫砍伐或移植,生境受到一定程度破壞。目前,骨碎補人工栽培還處于摸索階段,尚未形成規模供應市場,僅靠野生資源供應市場。近年由于需求量增加、勞動力成本加大及上市量減少等原因,導致骨碎補價格不斷攀升,價格從2007年3元/kg上升至2012年13元/kg。調查發現,在靖西、南寧、東蘭等產區由于近年勞動力的上漲,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加上槲蕨采收加工繁瑣等原因,造成了產地無人采挖的現象,而相對易采的大葉骨碎補、團葉槲蕨、蓋陰石蕨卻以2~3元/kg低價收購混作骨碎補使用。

2.4 不同骨碎補種質有效成分含量

柚皮苷(C27H32O14)是骨碎補藥材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含量不得少于0.50%,不同種質指標成分含量見表3。本研究除了采自桂平市西山鎮的樣品指標成分含量不合格外,其余均達到或超過了藥典指標要求,合格率為93.3%,其中容縣容州鎮樣品的柚皮苷含量最高,為2.223%。團葉槲蕨是骨碎補藥材的主要基源植物之一,是民間常用的代用品,在廣西各藥材市場、收購站比較常見,本研究分別測定了隆安、玉林、龍州、靖西、那坡5個團葉槲蕨種質的柚皮苷含量,均遠達不到藥典標準。另測定了采自北流市的崖姜蕨和海南儋州市的櫟葉槲蕨中柚皮苷含量為0.552%、0.027%,其結果與周銅水等[7]報道骨碎補12種基源植物中只有槲蕨、團葉槲蕨、崖姜蕨、櫟葉槲蕨含有指標成分柚皮苷一致。

3 小結

廣西骨碎補種質資源豐富,種源混雜,生境受到一定程度破壞,資源逐漸減少,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骨碎補種質資源收集和原生境保護。廣西是中國骨碎補藥材主要產銷地之一,應用廣泛,隨著骨碎補藥材用量不斷加大,單靠野生資源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建議改進加工方法,開展種苗繁育和人工栽培技術研究,建立較大規模的人工種植與繁育基地,為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2] 周銅水,周榮漢.骨碎補類生藥原植物調查與分類鑒定研究[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3,24(2):70-72.

[3]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4]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醫藥研究所.廣西藥用植物名錄[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6.

[5] 廣西中藥資源普查辦公室.廣西中藥資源名錄[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3.

[6] 覃海寧,劉 演.廣西植物名錄[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7] 周銅水,林東武,李瑞洲,等.12種骨碎補黃酮類成分定性定量分析[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6,27(9):540-543.

(責任編輯 程碧軍)

2.2 生物生態學特性

2.2.1 形態特征 槲蕨成齡植株主要鑒別特征為根莖、鱗片、不育葉(營養葉)、能育葉(孢子葉)等(表2),調查樣地植株特征記錄如下:根莖(直徑1.30~1.93 cm),鱗片長(6~9 mm、寬0.8~1.2 mm),不育葉長(5~7 cm、寬3~5 cm),能育葉長(33~41 cm、寬12~17 cm),裂片6~12對。以樹附生特別古樹、老樹為主的桂北、桂東植株特別大型,其中桂北的靈川最大,不育葉長、寬,能育葉長、寬分別達到7、5 cm,41、17 cm,裂片達12對。以石附生為主的桂西、桂西北的植株較矮小,不育葉長、寬,能育葉長、寬分別為5、3 cm,30、13 cm,裂片6對。調查發現,人為破壞越少植株越大型,根莖越粗,生境受到破壞的,很難找到大型植株,帶孢子的成齡植株也很難采到。

2.2.2 生物生態學特性 槲蕨是典型的附生蕨類植物,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多附生于林中巖石或樹干上,偶生于石磚墻上,土生較少。槲蕨生長適應性較強,在廣西全區各地均能生長,尤以年平均溫度17.9~22.4 ℃,年平均相對濕度56%~80%,降雨量為1 013.6~1 869.6 mm的地方生長較好。調查發現:槲蕨主要附生植物16科16屬16種,其中槲蕨最為常見的附生植物有樟(Cinnamomum camphora)、楓楊(Pterocarya stenoptera)、厚殼樹(Ehretia thyrsiflora)、龍眼(Dimocarpus longan)等,伴生植物有24科28屬30種,常見有九里香(Murraya psniculata)、瘤皮孔酸藤子(Embelia scandens)、石山棕(Guihaia argyrata)、石蟬草(Peperomia dindygulensis)、光亮瘤蕨(Phynatosorus cuspidatus)、巖生鐵角蕨(Asplenium sampsoni)、銹色蛛毛苣苔(Paraboea rufescens)、小葉冷水花(Pilea microphylla)等。調查發現,桂西、桂西北石灰巖山區如都安、天等、德保以石附生為主,丘陵地區如平樂、臨桂、玉林等以樹附生為主。其他基源植物附生植物種類較少,團葉槲蕨常見有萍婆(Sterculia nobilis)、水錦樹、粉單竹(Bambusa chungii)、假檳榔(Archontophoenix alexandrae)、鴨腳木(Schefflera octophylla)等,崖姜蕨附生植物種類有秋楓(Bischofia javanica)、魚尾葵(Caryota maxima)、鴨腳木、水錦樹等,圓蓋陰石蕨附生植物種類有桉、楓香樹等,分布于高緯度或高海拔的石蓮姜槲蕨、大葉骨碎補以石附生為主,未見樹附生。

2.3 資源及開發利用現狀

骨碎補為中國常用中藥,廣泛應用于醫療、保健等諸多領域,主要中成藥產品有骨碎補丸、骨碎補散、復方骨仙片等。廣西是中國南方地區骨碎補藥材交易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年產銷量達150 t,約占全國總銷量1/3。骨碎補雖然分布較廣,但生長環境特殊,生長緩慢,如果環境被破壞將很難恢復。近年因公路改擴建、旅游開發等原因,賴以生存的大樹被迫砍伐或移植,生境受到一定程度破壞。目前,骨碎補人工栽培還處于摸索階段,尚未形成規模供應市場,僅靠野生資源供應市場。近年由于需求量增加、勞動力成本加大及上市量減少等原因,導致骨碎補價格不斷攀升,價格從2007年3元/kg上升至2012年13元/kg。調查發現,在靖西、南寧、東蘭等產區由于近年勞動力的上漲,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加上槲蕨采收加工繁瑣等原因,造成了產地無人采挖的現象,而相對易采的大葉骨碎補、團葉槲蕨、蓋陰石蕨卻以2~3元/kg低價收購混作骨碎補使用。

2.4 不同骨碎補種質有效成分含量

柚皮苷(C27H32O14)是骨碎補藥材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含量不得少于0.50%,不同種質指標成分含量見表3。本研究除了采自桂平市西山鎮的樣品指標成分含量不合格外,其余均達到或超過了藥典指標要求,合格率為93.3%,其中容縣容州鎮樣品的柚皮苷含量最高,為2.223%。團葉槲蕨是骨碎補藥材的主要基源植物之一,是民間常用的代用品,在廣西各藥材市場、收購站比較常見,本研究分別測定了隆安、玉林、龍州、靖西、那坡5個團葉槲蕨種質的柚皮苷含量,均遠達不到藥典標準。另測定了采自北流市的崖姜蕨和海南儋州市的櫟葉槲蕨中柚皮苷含量為0.552%、0.027%,其結果與周銅水等[7]報道骨碎補12種基源植物中只有槲蕨、團葉槲蕨、崖姜蕨、櫟葉槲蕨含有指標成分柚皮苷一致。

3 小結

廣西骨碎補種質資源豐富,種源混雜,生境受到一定程度破壞,資源逐漸減少,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骨碎補種質資源收集和原生境保護。廣西是中國骨碎補藥材主要產銷地之一,應用廣泛,隨著骨碎補藥材用量不斷加大,單靠野生資源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建議改進加工方法,開展種苗繁育和人工栽培技術研究,建立較大規模的人工種植與繁育基地,為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2] 周銅水,周榮漢.骨碎補類生藥原植物調查與分類鑒定研究[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3,24(2):70-72.

[3]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4]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醫藥研究所.廣西藥用植物名錄[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6.

[5] 廣西中藥資源普查辦公室.廣西中藥資源名錄[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3.

[6] 覃海寧,劉 演.廣西植物名錄[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7] 周銅水,林東武,李瑞洲,等.12種骨碎補黃酮類成分定性定量分析[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6,27(9):540-543.

(責任編輯 程碧軍)

猜你喜歡
資源
讓有限的“資源”更有效
污水磷資源回收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崛起·一場青銅資源掠奪戰
藝術品鑒(2020年7期)2020-09-11 08:04:44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我給資源分分類
資源回收
做好綠色資源保護和開發
當代貴州(2018年28期)2018-09-19 06:39:04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資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激活村莊內部治理資源
決策(2015年9期)2015-09-10 07:22:4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特级毛片| 日韩无码白| 色综合久久88| 成人综合网址| 国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色图另类|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亚洲二区视频|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国产91线观看| 色悠久久综合|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国产精品v欧美| 国产99热|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无码|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 啪啪永久免费av| 伊人福利视频| 中文字幕伦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亚洲黄网视频|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2020极品精品国产|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福利视频网| 色呦呦手机在线精品|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亚洲va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婷婷色一二三区波多野衣|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午夜a级毛片|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国产特一级毛片| AⅤ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可以看的无遮挡av无码| 97在线公开视频|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www| 91网在线|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国产视频只有无码精品|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亚瑟|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盗摄精品|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日日拍夜夜操|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色噜噜综合网| 青草视频久久| 亚洲天堂成人|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九九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污视频| 精品福利国产| 福利在线不卡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