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坤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難點。這一階段,學生識字如何、養成怎樣的識字習慣和能力,對今后的識字及整個語文學習影響很大。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只有讓學生多識字,識好字,才能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從傳統意義來說,識字教學是一個枯燥乏味的過程,那么,如何高效地指導學生識字,讓識字教學不再枯燥乏味,就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關鍵。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興趣是求知的前提,學習的動機,成才的起點。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運用各種手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覺得學習有趣,使學生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由主動學習到愛上學習。
一、讓漢字生動形象化,吸引學生的眼球
低年齡段兒童的心理特點是對比較生動形象的事物記憶比較深刻。在識字教學中,我充分利用這一點特點,讓漢字生動形象化,吸引學生的眼球。
例如,在教學一些表示動作的詞,如打、拍、跳、蹲、踢等,我會讓學生親自去做去體驗。讓喜歡每個動作的學生站到這個字的前面并做這個動作,學生對自己喜歡的事物記得是比較快的。
在教學時,我還會把漢字帶到圖畫中,讓漢字變得五彩繽紛。例如在教學“花”時,我會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色彩畫出自己喜歡的花,這樣學生記憶比較深刻。又如教學山時,讓學生畫出自己見過的大山,然后讓學生對比圖和字,學生就會從中發現規律。
二、讓游戲進入課堂,激發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它是滿足的源泉。”游戲是兒童的天堂,可以滿足他們好動好玩心理。那么,怎樣讓學生在課堂中既能玩又能從玩中識字,是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思索的問題。在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中,我充分利用孩子愛玩的天性,把游戲帶進了課堂。游戲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在課堂中,我更多地組織一些與識字有關的游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思考,玩中創新,玩中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中尋找到樂趣。
例如,在教學有關動物名稱的識字時,可以讓學生扮演這些小動物。如蜻蜓、蝴蝶、蚯蚓、青蛙等小動物,并戴上頭飾進行表演。在教學中,還要注意變換不同的方法,進行鞏固識字練習,復習生字筆順時,可以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復習組詞可以用“找朋友”“詞語開花”“摘果子”等游戲進行教學。另外還采用了猜謎記字,做動作記字,找朋友組字等多種形式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享受識字過程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讓學生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決識字問題。這樣既激發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他們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識字教學中我常跟學生互換角色,給學生留有自由識字的空間。在課堂中,通過小組合作,人人爭當小老師,把自己會的教給組里的其他同學。這樣,既引導學生自學,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
四、讓識字無處不在
漢字來源于生活,識字教學也應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我們要充分利用生活資源,把學生引向更廣闊的生活空間去,讓識字無處不在。
(一)充分利用學校資源
學校是學生熟悉的環境,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是學生每天見到的。如:學校的宣傳欄、墻報、教室里的黑板報、學校門口的牌子、班牌、班訓、手抄報等,都是學生識字的資源。俗話說:“一回生,兩回熟。”每天反復見面,學生自然而然地就記住了。
(二)在課堂中創設生活環境
在生活中鼓勵學生多識字,把學生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識字途徑。新課程標準指出:學語文,用語文,語文生活化。我們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開展實踐活動。每次活動都引導學生圍繞一個主題,自己動手、動腦去收集資料,并在全班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交流之后,要在課堂中創設情境讓學生識字。
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說過:“活動和交往是發展的源泉。”學生大部分的時間是在游戲和活動中度過的,那么,我們在教學時就要充分利用這一點,把課堂教學和生活相結合,使學生更快地從課堂中跨入更廣闊的生活環境,吸收各種信息,擴展想象空間和思維的空間。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認識了生字。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喜歡上識字以后,我們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三)讓識字走進生活
家庭,是學生最熟悉的生活環境,家庭中的日用品、裝飾品、玩具等物品的包裝、商標、說明書、電視節目、課外書、掛歷等也是識字的好教材;孩子游公園、進商場、逛市場、看電影等社會活動中見到的標語、廣告、門牌、商標等,正是識字的大課堂。
童心純真,童心無邪,學生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卻閃耀著智慧的光華。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如能以滿腔的熱情為學生鋪路搭橋,幫助學生尋找出隱含在漢字中的童趣,那么識字將不再是學生的負擔,而會成為一種樂趣。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