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杰
摘要:有效性是評價課堂教學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是進行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的目標之一,是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核心話題之一。下面筆者將對高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性進行簡要探索。首先,對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特征及其原因進行說明,然后對目前高中語文教學中“有效性”不足的表現(xiàn)部分進行說明,最后是結合前文提出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一、有效性的內涵
什么是教學的有效性,對這個問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特別統(tǒng)一和公認的定義。通過對大量文獻的研究和綜合,筆者認為宋秋前教授的觀點:有效教學是師生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以最優(yōu)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上獲得整合、協(xié)調和可持續(xù)的進步和發(fā)展,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教學活動,能夠很好地說明教學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通過對宋教授的觀點的解讀我們可以理解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特點如下。
(一)著眼于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有效率的課堂是著力于促進學生的成長和進步。這里所說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進步范圍其實十分廣闊,特別在當今這個素質教育的年代,其內涵包括學生知識的積累、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思維方式的訓練甚至是感情的熏陶和引領……有效率的課堂讓學生所學到的都是有助于學生的長遠健康發(fā)展的。
(二)有效率的教學課堂是遵循客觀的教學規(guī)律的
只有結合客觀的教學規(guī)律進行課堂教學才能夠使得課堂充滿有效性。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切實可行的教學手段是建設有效性課堂的基本原則。但是現(xiàn)在很多學校的課堂并沒有做到這一點。很多學校過于追求升學率,開展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除了睡覺的時間都是連軸轉,這使得學生根本不能以飽滿的精神迎接每天的學習,當然也做不到課堂的有效性。
(三)有效的課堂教學能夠很好地協(xié)調知識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學生的情感世界、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當今這個素質教育的年代,有效的課堂教育不在僅僅局限與客觀知識的學習,更應該是切實地結合學習方法以及學生情感等的全面健康的發(fā)展,也只有將這三者結合好才能夠算是一個充滿有效性的教學課堂。
二、高中教學有效性的表現(xiàn)
對高中課堂的教學有效性不同的學者有著不同的見地,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通過大量的文獻閱讀以及自己的教學經驗對于高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主體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
教學活動有兩方面的主體:教師、學生。對教師而言,在有效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有著良好的業(yè)務素養(yǎng):授課條理清楚,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法靈活有效,并且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的教學課堂絕對不是教師進行單向的知識傳遞,而應該是學生也能夠很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積極地與教師進行互動。因此,有效的教學課堂對學生而言應該是能夠積極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思考、積極提問、積極討論、積極探索。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及學習習慣。有效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積極互動,通過語言、表情,動作眼神等進行傳遞,從而達到課堂真正的有效。
(二)學生參與的情況
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但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的參與情況是判斷一個課堂是否有效的非常重要的標準。衡量學生課堂參與度可以通過學生課堂回答問題,提出問題,參與討論的激烈情況進行判斷。另外,也可以通過學生上課的集中度和做小動作等細節(jié)進行判斷。對提高學生的教學參與情況,首先應該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是加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習慣的的培養(yǎng)。
(三)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
對知識的掌握是課堂有效性必須考察的部分。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進行說明。課本是知識的載體,對教師而言就是對于課本知識了如指掌,能夠做到教學目標明確,知識靈活運用。學生是知識的接收者,對于學生而言是能夠理解課堂所講的知識,很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三、當今高中課堂低效率的主要表現(xiàn)
(一)教學目標不夠完善
課程標準對學生培養(yǎng)有著明確的規(guī)定,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多課堂卻存在教學目標不夠完善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不同的方面。第一,沒有很好地理解課程標準,使學生完全處于放養(yǎng)的狀態(tài),整個教學課堂處于混亂的狀態(tài)。第二,教學目標設置隨意。部分教師對于教學目標沒有足夠的認識,就認為教學目標無關緊要,因此,隨意制定教學目標。第三,有的教師羅列出一堆教學目標但是沒能夠突出重點。
(二)形式主義
有的教師僅僅注重教學方式的多樣性,但是沒能夠結合實際情況,反而是華而不實。進行多形式、多花樣的課堂教學的確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過于追求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則會本末倒置,學生并沒有真正地學到知識。
四、相關建議
(一)明確教學目標
設定一個合理、有效的目標對建設有效課堂大有裨益。教學目標是對教學結果進行的一個預期設定。一個明確有效的目標能夠指導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將教學目標進行細化能夠使課堂教學更加明確,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活動,有的放矢,可以大大加強教學的有效性。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會有很大的提升。要做到這點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新穎,有吸引力的環(huán)境十分考驗教師的智慧。主要有問題設置法、導語引入發(fā)、對話生成法、體驗調動法等。
(三)調整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是素質教育的非常重要的部分,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重要,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課堂的參與度。高中學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課程壓力大。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變被動為主動,這有這樣才能夠保持課堂有效性的持續(xù)性。另外,調整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由傳統(tǒng)的知識接收者變成知識的探索者。在調整教學方法的同時,教師應該把握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