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陳建
摘要:作為教與學的一個交叉點,教師作業的布置具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是學生學習技能以及知識的重要環節,同時還是教師教學任務中的一個重要過程,也是教師評價學生知識、技能掌握情況的最佳手段。
關鍵詞:初中科學 作業設計 優化
對初中作業進行有效地設計除了能夠給教師提供教學信息之外,同時也是學生學習新知識、鞏固舊知識的一種重要手段。在新課程教學的理念之下,初中教師應當有針對性且合理地設計初中作業,充分發揮出初中科學作業的作用,進一步提升初中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當前初中作業布置情況
現如今隨著我國新課標的推進,各種各樣的課堂教學讓人們耳目一新。可是,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使得很多初中教師都忽略了初中作業的布置。就目前而言,初中科學作業大致可以概括為“多”“雜”“效率低”,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被課后作業所占據,正是由于這樣的環境下,教師更應該反思,到底有多少作業是學生心甘情愿主動去完成的?初中作業是否真正達到培養學生、鍛煉學生的目的了呢?
二、初中科學作業的有效設計
在當今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之下,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設計初中作業,充分發揮出初中作業的作用,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在對初中科學作業進行設計的同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注重初中作業的生活化原則
科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緊密聯系,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當為學生提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為學生傳授經驗,使得學生能夠從生活中理解、感知所學內容。
(二)注重作業的實踐性
新課程理念中提倡學生的書面作業應當盡可能減少,而學生的課后知識應該豐富起來,由此可見,初中科學學習活動并不是依賴記憶和模仿,而是需要學生親自參與到其中,親自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教師應當深刻認識到,學生在實踐中所學到的知識遠比書本上所傳授的知識鮮活得多。
(三)在設計中應當注重作業的趣味性
興趣才是學生的最好教師,教師在布置初中科學作業的同時,應當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上出發,盡可能為學生設計出趣味性較強的科學作業,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生低效作業的現狀。
(四)注重作業的層次性
只有當教師布置的作業具有層次性,才能夠真正滿足全體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體現出每位學生的特長,找出學生的不足之處。教師在布置初中科學作業的同時,需要從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學生自身對知識掌握情況和理解情況的不同設計出有層次性的作業,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夠學有所得。
(五)注重作業的開放性
教師在對科學作業進行設計的同時,應當善于發現知識中潛在的因素,使學生能夠自己去探索、發現,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改變傳統單一的作業模式。
三、將有效作業設計應用于實踐
(一)操作型作業
對此類作業而言,若是在課堂上無法完成可以布置為課后作業,此類作業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把自己學過的知識與其他知識進行綜合運用,使學生能夠從生活中或社會中就地取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符合新課標“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探索和創新”的要求。例如,當學生學完“氧化和氧氣”這一章節的知識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回家親自做做這個實驗,并嘗試用所學的知識解釋其中的原因,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同時還鞏固了新知識。
(二)探究性作業
這種探究性的作業可以讓學生從傳統的死記硬背中走出來,在領悟、體驗以及創造中學到新的知識,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自身素質。在新教材的每一節當中都會有一個討論欄目,這便給學生更多的思考余地,初中教師可以根據本章學習的內容為學生設計探究活動作業,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學以致用。如在學習“力的存在”這一章節后,可以讓學生利用文具回家自制彈簧秤,測出課本的重量,加強學生對這一章節的認識。
(三)合作完成作業
教師在布置初中科學作業的同時,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或者讓學生自由選擇小組,通過小組成員共同合作、討論分析,以小組的形式得出試驗報告,除了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之外,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相互協作。如在學習了“水的利用”這一章節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分組的形式自擬題目,寫一篇世界或我國淡水資源嚴重危機的報告,在不斷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加強了學生對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四、結束語
作業是體現一個學生能力、態度、價值、智慧以及知識的重要過程,初中科學作業應當逐漸朝著開放性、多形式、多層次以及合作性方面發展。作業是日常初中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需要教師去改革和關注,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去學習。
參考文獻:
[1]張方志.淺談初中科學作業的設計[J]. 湖南中學物理,2011(08).
[2]高月蘋.初中科學作業設計與評價[J]. 中國校外教育,2010(05).
[3]王香玲.淺談初中科學作業有效設計[J].新課程學習(上),2012(04).
[4]童永梅.初中科學作業和評價的優化設計[J].學理論,2014(03).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