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小玲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能力對一個讀書人來說是十分重要,只有讀書破萬卷,才能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腹有詩書氣自華”,在現代社會對語文的學習中,閱讀能力同樣是不容忽視的一項重要能力。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應該義不容辭地在學生語文閱讀方面加強訓練,重視初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良好感悟,進而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如何有效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我們應該結合眼前教學現狀,以及學生的自身能力。在新課標要求的指導下,制定一些切實有效的方案和合理措施,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不斷探索。關于如何提高初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問題,筆者給出一些具體的措施。
一、閱讀興趣的激發
興趣是驅動學習的最佳動力。對初中年級的學生來說,青少年的性格是活潑愛動,對事物的興趣比較濃厚的。所以,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要采取一些方法能夠激發這些青少年的興趣,讓他們對語文閱讀能有興趣,懷著興趣去閱讀,培養他們的主動閱讀的習慣,這樣就為閱讀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基礎。我們教師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呢?下面的方法不妨一試。
(一)營造積極地閱讀氛圍
在班里營造一個積極的閱讀氛圍,積極的氛圍是激發學生進行良好閱讀行為的大環境,這要求我們從自身做起。首先,我們自己應該大量閱讀,有著良好的閱讀積累量,然后在課堂上給學生進行相關經驗的介紹,講出一些閱讀給自身帶來的積極影響,帶來了哪些好處,自己哪方面得到了提高,這樣將閱讀帶來的積極效果直觀地展現給自己的學生,然后通過溝通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有所感悟、有所思考,這樣就能夠更加容易的讓學生展開閱讀活動。在班級里能夠保證多數學生進行閱讀,即使少數學生依然不怎么對語文閱讀有興趣,但是在大環境的驅使下,相信這小部分學生也會融入到大的氛圍中,感受閱讀帶來的魅力,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
(二)開展系列的閱讀活動
閱讀并不是一個缺乏趣味的行為,我們可以將閱讀趣味性做大限度地發揮,通過這種趣味的誘導,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閱讀的活動當中,激發他們的興趣,為下一步形成良好閱讀習慣以及閱讀能力的提高做好鋪墊。可以在班內開展有感情朗讀比賽,教師作為評委,學生參與投票,相信這樣有趣的形式,定能可以讓學生的閱讀興趣大大激發。
(三)推薦閱讀材料
閱讀材料的選擇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對初中生來說,太晦澀深奧的作品難以理解,這樣會極大地打擊他們閱讀的興趣,所以教師在這一方面要把好關。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廣泛閱讀經驗,為學生提供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材料,推薦學生能夠樂于閱讀,激發興趣的圖書,使學生閱讀后有所感悟,這樣就能達到相應的效果了。當然推薦不單單來源于教師,同學之間也可以進行相互推薦,還可以由家長來推薦,通過這種相互推薦,閱讀的氛圍就有了保障,學生閱讀的興趣也就能夠得到激發。
二、閱讀能力的提高
在激發了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就會變得簡單起來。通過一些科學閱讀方法的訓練,抓住閱讀的重點,選擇合適的閱讀梯度,培養閱讀習慣,以及課堂內外閱讀的結合,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下面就這些方面進行具體的說明。
(一)閱讀方法的訓練
在閱讀的時候,對一篇文章的把握既要在宏觀整體上進行把握,還要在細節上進行理解。閱讀之前可以從題目中猜測一下文中的主要內容,然后再進行閱讀,在閱讀之后對比自己所猜測的,相互比較就能找出自己與作者寫文章的差別之處,通過長此以往的訓練,正確的閱讀習慣就能養成,閱讀能力就能提高,相應的在進行寫作時,寫作能力也能夠有著顯著的提高。在進行每一段閱讀時,把握住每一段的中心句,通過找出每一段的中心語句,就可以極大地提高閱讀效率,通過將這些中心句穿插起來,整篇文章也就能夠理解得透徹。其次,在閱讀時還要注意對文章層次的把握,這樣可以清楚理清文章的脈絡,這樣就比較容易的抓住作者的思路,在保證閱讀速度的同時又保證了閱讀質量。在今后自己進行相關類似文體寫作時,文章的脈絡層次就寫得更加清楚。正如“不動筆墨不讀書”,在讀書時一定要做好記錄好自己的感悟,在閱讀之后,翻閱自己記錄的當時的感受,對比現在的感受,可以突出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之處。另外,閱讀當然也是要分為精讀和略讀,略談一篇好文章和精讀一篇沒有什么內涵的文章都是一種損失,所以,在對待不同的閱讀材料時,選用不同的閱讀方法。
(二)懷著問題閱讀
閱讀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讀懂文章,但是對于一些經典文學作品來說,我們不能僅僅局限于此,我們要鼓勵學生在讀懂的基礎上,能夠對這些經典作品進行賞析,說這些作品是經典,它們為什么是經典?它們經典在什么地方?我們從中能夠學到什么?將這些問題拋給學生,學生懷著這些問題去閱讀,在閱讀的過程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每一個學生可能都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通過這種過程能夠提高閱讀的能力。每個參與閱讀的人都能夠獲得自己獨特的感受,通過閱讀過程,每個學生都能有所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的閱讀材料,獲得不同的閱讀感受,進而各有提高。
(三)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
在課堂講課時我們就應該加強對學生在閱讀方面的強調,注重一些方法的教授和閱讀感受的交流,大家通過交流獲得新的方法,在下一次閱讀時可以將這些交流來的經驗運用到閱讀的過程中。課堂的閱讀由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共同組成,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主動思想,將學生的閱讀興趣發揮到限度。但是如果僅寄希望于課內閱讀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是不夠的,所以課外閱讀就應該相應地展開,通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課外,閱讀一些書籍,講課內閱讀獲得的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檢驗課內的閱讀效果,開闊自己的課外閱讀視野,從而有效提高自己的閱讀涵蓋面,以課內閱讀為理論指導,課外閱讀為實戰,理論指導實戰,通過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顯著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但是我們都知道,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個簡單的短暫的過程,它需要經過長期的培養和訓練。作為教師,我們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時候,要督促學生通過大量的實踐,鼓勵在課本知識掌握理解的同時,進行課外的閱讀,通過長期的積累逐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上一些措施和方法只是多年教學經驗的總結,如何有效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仍然需要我們的進一步探索。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