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宏志
摘要: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的研究也早已證明:學習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尤其對中學生而言,興趣更是他們學習的一種強大的內驅力。興趣是學習一切知識的動力之源,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成績,教師就必須學會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今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初中學生厭學現象普遍存在。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了每位在校教師的當務之急。我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略談幾點自己的認識。
關鍵詞:初中語文 興趣培養
一、實施愛的教育,誘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魯迅說:“教育是植根于愛的。”教師只有用自己的愛,才能與學生產生心靈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屬性而達到完美的境界。只有以愛心才能教會學生去愛身邊的每個人,愛身邊的一草一木。
記得古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年輕國王,他傾注了自己全部的愛雕塑了一尊象牙美女,后來這位美女竟然復活了,她和國王永結連理,這就是后來非常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夠像皮格馬利翁那樣,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學生豈能不熱愛學習?尤其是在實際教育教學中,學生中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學生如果喜歡哪一門功課的教師,那么他就會對哪一門功課感興趣。正所謂,“親其師,則樂其道”。而他們所喜歡的教師類型中就有一條標準是教師要充滿愛心。正如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在創造奇跡,創造新的人。”
教師對學生的愛可以以多種方式向學生傳遞,比如,一個眼神或一個微笑。記得在一次語文課上,我想請一位學生來朗讀一下課文,便說:“同學們,你們誰愿意起來朗讀一下這篇課文?”問題一提出,只見學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一個愿意主動舉手的(在這里,我需強調一點:現在的學生隨著年級的升高,主動舉手的現象就越來越少)。不過,在我的一再鼓勵之下,坐在教室后排的一位女生舉起了手,但很快又放了下去,見她猶豫不決,我朝她微微一笑,并對全班學生說:“今天是我們第一次學習這篇課文,沒有讀好與讀壞的區分。只要你能勇敢地站起來,大聲朗讀,就是好樣的!”聽了這話以后,那位女生便勇敢地從座位上站起來,并且有感情地朗讀了這篇課文。當她讀完之后,教室里頓時響起了一片掌聲。事后,那位女生在和我談心時,聊起了這件事。她說多虧老師當時那一笑和鼓勵的話語,才讓她有膽量站起來,而且正是這件事,讓她重拾信心,對語文學習充滿了濃濃的興趣,并再次強調她今天語文成績之所以能提高這么快,主要還是因為我那當初充滿愛意的舉止。可見,教師應該及時發現學生的進步,表揚學生所取得每一點成績,使學生樹立信心,這樣學生的情緒就會高漲起來,學習興趣也就越來越濃厚。
二、巧設導語,引發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在幾十分鐘的授課講演中,開頭的幾分鐘是十分重要的。在課堂上開頭的這十幾分鐘廣大學生的注意力比較集中,我們廣大教師要抓住這個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引用一些小的故事,把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吸引到課堂當中。因此,語文教師要善于設計富有針對性、啟發性、新穎性、趣味性和簡潔性的導語,“第一錘就敲在學生的心上”。導語可由名言警句、古詩詞導入。課前導語的科學利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這種積極性被激發出來后就可以很快地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快速地融入到課本當中去。因此,導語的巧妙設計不僅可以激發廣大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我們整個課堂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氛圍。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語文的教學,如果我們只是閱讀課文,這樣會使我們的教學變得死板枯燥無味。我們廣大學生對動畫和聲音都感興趣,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可以把課文中講到的一些景點和人物用圖像的形式展現給廣大學生,這樣一下子把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就調動了起來。多媒體教學只是我們的一種輔助教學手段,我們廣大教師要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合理科學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手段是一種高科技的教學手法,雖說可以給我們的課堂添加新鮮的“血液”,但是我們要合理科學地運用。讓廣大學生懂得還是要以課本為基礎,熟讀課文,不斷地去理解和分析課文中的語句。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學習初中語文知識。
總之,培養學生語文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善于創設教學情境,善于創造各種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的環境,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探索新知識的活動,并盡可能讓他們成功而且真誠地欣賞他們獲得的成功。這樣會在他們體驗成功的情感時,激勵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