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衛華
摘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處理好學生這個學習主體的興趣培養問題,處理好師生情感交流,以及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培養激發學生對數學課程的興趣。筆者認為,培養數學學習興趣應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展現數學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二是注意數學興趣培養的長期性和多樣性。三是要結合新教材,備好興趣課。通過以上措施切實增強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在教學活動中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數學 興趣 長期性 教材
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對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的數學課程體系,基本上是嚴格按照科學的體系展開的,而忽視了屬于學生自己的經驗,內容一般是一系列精心組織的、條理清晰的數學結構,方便教師按部就班地成套教給學生。對學生來說,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是被動的,缺乏參與的主觀積極性和接受知識過程中的創造性,課標明確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這就是說數學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和立足點、著力點。而數學又是一門比較抽象枯燥的學科,缺乏形象化的意境,需要較多理性的嚴密的思維,這恰恰是中小學生所欠缺或厭倦的。如何讓教師、學生從機械刻板的教學程式和沉悶乏味的艱苦性學習中擺脫出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主體學習作用,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心理負擔,使之“想”學數學,愛學數學,提高數學教學效果。筆者現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淺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就是注意力和動力,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也不例外。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進入初中以后,由于學科的增多,學生注意力的分散,數學先天的“情趣”不足問題表現更加突出,許多學生視數學為“頭痛”學科,視學數學為畏途,舍此就彼,偏科嚴重,導致數學成績一蹶不振。在這種情況下,數學教師應更加注重培養激發學生對數學課程的興趣,加強引導,吸引其注意力,用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數學殿堂。
一、展現數學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作為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一門基礎學科,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有人說“數學是一切科學之母”,可見數學的重要地位和基礎作用。數學發展也有其光輝燦爛的歷史。這些都是我們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巨大寶庫,好的數學課程應當使學生體會到:數學是人類社會的一種文明,它在人類發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起著巨大作用,數學不是單純的抽象的符號運算、圖形分晰與證明,它反映著現實情境中存在的各種關系、形勢和規律。如在幾何教學中,可以充分結合實物,利用教具,使學生認識到圖形定義、面積、周長、變形等是對現實情境中存在形象的數學概括,是真實情境的數學模型,使社會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系在數學課程中得到充分體現。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不斷加強生活中的數學與書本上的數學的聯系,使二者緊密結合,融為一體。通過設置貼近學生生活的課程,讓他們在數學課堂上感到親切,產生樂學、好學的動力,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提出問題,包括現實生活中學生們感到興趣的問題,具有開放性的問題,有時代性氣息的問題等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通過介紹數學家趣聞軼事、趣味數學知識、聯系現實情境等讓學生感知數學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的好奇之心,向望之情,培養數學思維習慣,打好興趣基礎,創造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
二、數學興趣培養的長期性和多樣性
興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每個學生都具有潛在思維能力、創造能力,興趣培養的過程也是開發這種潛能的過程,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應當為全體學生提供足夠的資源、空間和時間,使學生有充分開發、釋放潛力的機會,有重復人類數學發現活動的機會,在實踐中,有些數學教師也認識到興趣的重要,但往往總是重視在學期之初或學生實在疲憊厭倦時,有“一蹴而就”或“不得不為”的思想,或者只簡單地把學生某個階段的成績作為學生“好壞”、興趣高低的標尺,缺乏對數學興趣培養長期性、多樣性的認識。其實,興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之中,而且這種培養是一種定向的、必需的培養,區別于生活中的選擇式的、發現特長式的培養。因為學生必須學數學(至少在目前的教育要求中),要學好數學就要有興趣,如果沒有持續不斷、新鮮變化的激勵、鼓舞、引導,即使是一些數學成績好、比較用心的學生也會產生興趣滑坡現象。數學教師必須把興趣培養作為一種習慣和方法,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同時興趣的培養是多種形式的,課堂導入、插曲、數學活動、競賽活動、數學興趣小組等都可以成為激發學習數學興趣的有效載體,應結合實際,靈活運用。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創造性,對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出現的問題,適時、有效地幫助和引導,并通過交流、討論、合作學習加以解決,使所有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心,增強自信心,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
三、結合新教材,備好興趣課
新課程實施要求教師與學生共同發展。在新課程實施中,不僅學生是發展者,教師也是發展者,而教師的發展,是為了全體學生更好地發展,教師要與新課程一起成長。新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較多地展現數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的聯系。這也為激發學生興趣提供了良好的切入點和素材。數學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不但要背好數學基礎知識課,對材料中涉及的與此相聯系的社會生活知識也要力求弄通弄懂,不能簡單地認為這些東西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無關緊要,作用不大,滿足于半懂不懂。只有在教師擴大知識面、充實自己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延伸、運用這些材料激發學生興趣,避免被學生問住出現“卡殼”,影響教學活動的流暢性。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