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鑫
摘 要: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中國農業傳統的生產、經營方式和技術導致的物流不通常、成本過高以及農業產品質量低等一系列問題,這樣直接使農村經濟處于不利的地位。建設現代化物流系統,加快農業產品的流通,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提升農業效益、增加農業收入的有效措施。總之,農業物流的發展水平已經成為了決定我國農業經濟整體發展水平的關鍵因素之一。認真分析農業物流的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農業物流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S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b)-0136-01
1 農業物流的構成要素
1.1 農業供應物流
為了有效保證農業生產不間斷的進行,充分保障農村經濟的發展,供給和補充農業生產所需要生產資料的物流。其中,農業供應物流主要是指農業生產資料的采購、運輸、存儲以及裝卸搬運等工作。
1.2 農業生產物流
農業生產物流是從動植物和微生物的種植、管理以及收獲的整個過程的物流。因此,農業生產物流主要包括種植、管理以及收獲物流。
1.3 農業銷售物流
農業產品的加工以及銷售行為共同構成了一系列的物流活動,其中包括收購、加工、保險、運輸、存儲以及配送農業產品的環節。
2 農業物流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農業物流基礎設施薄弱,市場化程度低
首先,農業物流基礎設施薄弱,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信息網絡平臺等公共設施比較落后。農業流程部分要經過產地收購、運輸以及零售等環節,但是因為現代冷藏儲運基礎設施嚴重滯后,交通不足,導致農業產品運輸成本過高。其次,農業物流社會化程度低,因為缺少用戶,數量有限的第三方物流企業規模偏小,功能單一,整合程度較低,全社會物流市場需要進一步培育,物流活動還沒有從企業生產經營中真正實現其意義,成本過高從而導致農業物流一直受到阻礙。
2.2 農業物流經營難度大
農業與工業是不一樣的,農產品是有生命的動物或者是植物性的產品,非常容易變質以及腐敗的,在物流的過程中比較難包裝、難裝卸、難運輸、難儲藏,比如糧食的散裝運輸、水產品冷凍以及運輸、肉類的分割以及冷藏運輸或者是牛奶等制品如何恒溫運輸等等。這些農場對于運輸、包裝以及加工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導致農產品的物流經營難度比較大。
2.3 農業物流產業缺乏統一規劃與管理
農產品的物流產業是比較缺乏統一的規劃以及管理的。規劃以及管理這個問題是現在農業物流這個系統所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農業物流一般涉及到了農業、糧食、商務、郵政、以及供銷等等系統餓它所有制企業,這些部門以及但聞的貨場、運輸車隊、倉庫、包裝廠等等都是自成體系的,他們相互不受影響,獨立運作,這就導致了這些部門缺乏統一的規劃以及管理和他們相互之間的橫向聯系。物流設施的設備非常難得到比較充分的利用。
2.4 流通渠道不通暢
農產品的大宗物流基本上都會經過以下幾個比較主要的環節:生產者、產地市場、運銷以及批發商、供銷地的市場、零售商以及消費者。在這個物流鏈上,因為農產品沒有經過加工的新鮮產品占據市場的絕大份額,但是這樣環節比較多的流通鏈條,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流通的效率上,都不能夠完全的保證農產品的新鮮的銷售,所以相當大一部分的新鮮產品在運價以及交通情況等等情況的影響下被損耗。現在的農產品基本上還是集中在上市的時候物流不夠通順、加工能力不夠、物品的產出以及銷售嚴重脫節,中途的損耗情況更加的突出。目前農產品的流通渠道還是比較單一,還沒有形成多渠道、完善的銷售體系。
3 提出農業物流的解決對策
3.1 增加對于農產品物流的基礎建設投入
農產品物流的基礎建設,它是建設農產品的批發市場,農場品的倉庫、交通運輸的挑一件以及工具等等的基礎設施建設。所以要做好這些基礎設施,就必須要加強農村道路的建設以及更新運輸農產品的工具,發展以及改進各種各樣的農用運輸車;加強各個地區農產品倉庫的建設;努力建設農場品的配送中心,還有產地銷售農產品的市場,對于農村的基本電力設施要及時的更新,提高電話的使用率;加強電腦網絡的建設以及使用,使得農村正式的走上“信息高速公路”這條先進的道路。
3.2 發展第三方物流
首先,培育專門為農業生產全程提供服務的社會化第三方企業和組織,并使之成為農業物流發展的整合者。其次,推進傳播儲運企業、糧食系統企業、農業系統、農資經銷單位等向第三方物流進行轉變,積極吸收國外優秀的物流企業加入,從而才能擴大我國農業物流企業的規模。最后,鼓勵農業產品化企業之間的相互統一與聯合,著力打造一批優秀的農業物流企業。總之,只有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才能擴大農業物流企業規模,使之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
3.3 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模式
訂單農業模式是合同農業或者契約農業,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產品生產者與購買者之間以簽訂合同契約來安排生產或者物理,可以消除很多無效的物流合同,同時為農產品的標準化和質量控制相互結合在一起,提供一個良好的開端,通過雙方之間的結合,按照合同完成各自的生產和物流活動。
3.4 推動農產品的標準化建設
應該成立全國性質的農業物流標準,盡快的消除妨礙標準化工作的障礙,使物流系統不斷地加快、協調物流環節中的標準組織。加強物流標準化中的體系研究,要明確在標準化過程中的發展方向以及在哪個方面要下大力度,規范標準物流工作,避免盲目的制定計劃、重復某一環節或者是遺漏了某一個環節。根據我國的實際國情,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積極的借鑒國外比較先進的環節,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的標準化物流標準,使得我國物流標準化與國際物流標準化同步的速度不斷地加快,并且加大力度推動我國跟國際接軌的農業物流設施以及裝備的標準化建設。加強我國對于農業物流產業標準的實施以及監督工作,從而實現農業產品最大的經濟效益。
4 結語
經上述論證,建設現代農業物流系統,加快農產品的流通,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的重要環節,是實現農產品最終價值的關鍵,同時也是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措施。發展農產品物流對加快農村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現階段我國的農產品物流的軟硬件設施發展較慢,還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應用現代物流的理念,大力拓展為農業物流服務的領域,加快農業物流的發展,降低農茶農的流通成本,從而提高農業產的增加值,實現農業的經濟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王多宏,嚴余松,張蓉.中國現代農業物流體系的構建及其運作[J].河北學刊, 2008(6).
[2] 楊平,喬雯,易法海.現代農業物流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J].生產力研究, 2008(19).
[3] 王家強.對農業物流存在問題的分析[J].農業與技術,2008(5).
[4] 漆雁斌,楊晶晶,唐瑜皎.農業物流:現狀、問題與對策[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 200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