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楚
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隨著毛澤東一聲“占人類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莊嚴宣告,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新中國向我們走來……
從1948年中共中央發出“五一號召”,提出“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即“新政協”,以區別于1946年在重慶召開的“舊政協”), 到新政協籌備會成立,再到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完成新中國建立諸多大事,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在政治協商中攜手走過。
雖然在協商建國的過程中,由于黨內部分同志滋生了驕傲情緒和以功臣自居的思想,瞧不起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表現出嚴重的“關門主義”傾向,各種牢騷滿天飛——“人家(民主黨派)小米加豬肉,住北京飯店。我們是青菜加小米,住小房子……”“什么民主黨派,不過是一根頭發,拔了就拔了!”
但這并沒有妨礙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在祥和的氣氛中協商國是,共舉建國大業。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不僅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共同綱領》,決定以北京為首都、采用公元紀年、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以五星紅旗為國旗,還選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員……完成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使命。
此后五年,人民政協一直代行全國人大職權擔負起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建設的重任,直到1954年9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會議通過并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人民政協代行全國人大的職權才告結束。
這時,有人提出疑問:既然有了人大,政協還有沒必要存在?對此,首屆全國政協主席毛澤東明確指出:“有了人大,并不妨礙我們成立政協進行政治協商。人大的代表性當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協仍有存在的必要。政協不僅是人民團體,而且是各黨派的協商機關,是黨派性的機關。”
1954年12月制定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規定,今后政協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1994年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修正案),又把參政議政列為一項主要職能。至此,三項職能,不僅成了人民政協工作的立足點,也成為了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參與國是、發揮作用的重要內容和基本形式。
如今,人民政協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已走過了65年的光輝歷程。65年來,人民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通過忠實履職,奉獻社會,把履行三大職能,與國計民生、社會發展、改革開放、民族復興等有機地統一起來。可以說,人民政協成立以來的65年,既是與人民共和國一起成長的65年,也是與全國人民一道,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和祖國統一不懈努力的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