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芝 宗繼光
摘 要:2012年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向世界昭示了中國夢。中國夢分為兩個層面,即個人夢和國家夢。“以人為本”是社會發展的核心價值,而人的生命、人的健康又是人本之本。個人夢實現的前提是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而國家夢又是由無數個個人的夢所組成的,它的實現取決于全體國民的健康素質,可以說健康夢是實現國家夢的基礎。我們結合自身辦學實際和辦學特點,努力探索出一條釋夢、融夢、踐夢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創新路徑,全方位助推醫學生成長成才。
關鍵詞:釋夢;融夢;踐夢
中圖分類號:D6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27-0178-03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既深刻概括了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也鮮明地向世界昭示了中國夢。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再次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這提示我們,中國夢分為兩個層面,即個人夢和國家夢。“以人為本”是社會發展的核心價值,而人的生命、人的健康又是人本之本。個人夢實現的前提是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且人人都懷揣一個健康夢,而國家夢又是由無數個個人的夢所組成的,它的實現取決于全體國民的健康素質,可以說健康夢是實現國家夢的基礎。由此可以看出,醫學生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任重而道遠。
《國語·晉語》:“上醫醫國,其次疾人,固醫官也。”我國古代即發現醫學與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醫學是一門古老而又常新且非常特殊的行業,新時期如何將醫學生的人生理想、家庭幸福進一步融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業之中,這便是中國夢視域下醫學夢的引導與重構所要解決的問題,要讓“醫學夢”與“中國夢”有機融合,最終實現“小我”與“大我”的辯證統一。中國醫科大學在貫徹落實教育部下發的《關于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的通知》中,結合自身辦學實際和辦學特點,探索出一條釋夢、融夢、踐夢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創新路徑,全方位助推醫學生成長成才。
一、釋夢——全方位闡釋中國夢
中國夢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激勵中華兒女團結奮進、開辟未來的一面精神旗幟,是著眼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提出的重要戰略思想[1]。自2012年11月提出中國夢這一概念至今,習近平同志多次以此為激勵,展望青年人才的培養目標。全媒體時代,尤其是借助于日益便捷的網絡,大學生接觸了解到中國夢并不難,但這種快餐式的浮光掠影般地瀏覽,很難掌握中國夢的科學內涵和深遠意義。在新的社會歷史背景下,提出中國夢的重要意義是什么?中國夢的具體內涵又是什么? 如何正確理解“三個必須”各自的內涵、要求及其對實現中國夢的意義? 目前理論界、學界主要在兩個層次探討了中國夢:一是在總體上對中國夢的內涵和實現途徑、“出場”意義做了闡釋,二是在學科層面對中國夢做了初步拓展。這些問題的理解跟個人的思想水平和見識閱歷有很大的關系,如何統一大學生關于中國夢這一重要思想的認識,就需要學校各相關部門利用各種形式廣為宣傳中國夢,如課堂、講座、校內媒體、征文等,這就是釋夢的過程。《中國醫科大學報》全文刊登了人文社科學院黨總支書記趙群關于中國夢的研究成果《貫徹習近平講話精神 做實現中國夢的踐行者》。中國醫科大學邀請了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房廣順教授為學生作了關于中國夢的專題講座,深入了解中國夢的內涵。
在釋夢過程中有兩點需要特別注重,一是中國夢與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關系,要讓大學生深刻理解并廣泛認同“只有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才使中國夢的實現有了可能”,“實現民族復興是我們的夢,建設社會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也是我們的夢。這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實際上是一個夢。對于共產黨員來說,特別不能忘記搞社會主義這個任務,這是我們的崇高理想。”[2]二是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任務,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對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闡述中國夢時,曾用“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長風破浪會有時”描述了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釋夢的過程一定要讓醫學生明白這三句詩所暗含的深刻寓意。釋夢的目標是讓醫學生深刻認識到“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自覺成為中國夢的堅定擁護者和積極實踐者,堅信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經過鴉片戰爭以來170多年的持續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的前景。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3]
二、融夢——醫學夢融入中國夢
醫學生是所有大學生中最為特殊的一個群體,他們懷揣的醫學夢因為守護生命健康而圣潔與崇高。醫生一個是崇高的職業,也是一個肩負著沉重社會責任的職業,醫藥衛生人才則是推進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維護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中國夢是國家富強的國家夢,是民族振興的民族夢,是人民幸福的人民夢。國家夢、民族夢、人民夢,如何才能轉化為醫學生的夢?如何才能拉近中國夢與醫學生的距離,避免出現中國夢離自己太遙遠,或者認為那是中國共產黨的事、國家的事而不是自己的事等這樣的認識和認知?中國夢與醫學生的醫學夢最佳結合點在哪里?這就是融夢的過程,讓醫學夢與中國夢有機融合,將中國夢轉化為醫學生的精神追求和奮斗目標。
醫學夢與中國夢的最佳結合點就是健康。中國夢最終要落腳到人民的夢上,著眼點是為人民謀幸福。健康是幸福的起點,一人之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之健康是立國之基。黨的十八大描繪了在新時期繼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加快科學發展的宏偉藍圖,明確提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是每一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今天,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健康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只有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才能更好地享受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所帶來的成果,同時也才能更好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聰明才智和力量。漢代王符說:“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全體人民的共同奮斗,每個中國人都應成為實現中國夢的一羽一足。
中國夢首先以健康夢為依托,而健康夢又靠無數學子的醫學夢來維護,醫學生作為未來的醫務工作者,肩負著全體人民的健康重任,如何將其醫學夢融合到中國夢之中,中國醫科大學從以下四個教育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一是理想信念教育:功崇惟志,“志”即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習近平同志早就指出,理想責任價值從來不是靠空談,堅定理想、強化責任、實現價值,重在實踐[4]。雷鋒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學校黨委宣傳部為全校每個支部下發了《人間雷鋒》一書,號召全校師生將學雷鋒活動常態化。五四期間,學校舉辦了杰出創新人才成長報告會,我校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親上講臺,用親身經歷引導大學生成長。學生社團野薔薇詩社以“實現中國夢,青春永擔當”為主題,舉辦了“五·四”青年節詩歌創作及朗誦比賽,抒發了當代醫學生對五四精神“愛國、民主、進步、科學”的無限追求。
二是職業規劃教育:職業規劃就是對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持續的系統的計劃的過程,如何讓醫學生盡快適應學醫的轉變和增強未來職業的認同感,學校從課內外兩方面開展了教育和輔導。《臨床醫學導論》課程使醫學生盡早接觸臨床實際,培養以病人為中心的職業道德精神,逐漸適應向醫生角色的轉變,該課程還開展了社會實踐報告會,利用假期時間到臨床見習,將感悟整理后與大家分享。大四學生還舉辦了IDream職業生涯規劃大賽,鼓勵學生們熱愛醫學,奉獻醫學,發揚醫學,并學醫致用。
三是醫學人文教育:醫學的發展首先源于人類對生命的關愛,醫學不是一門純科學,而是人類情感的延伸。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尤其需要醫學人文走入臨床。中國醫科大學作為中國醫師協會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培訓基地,2013年舉辦了首期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師資培訓班,12名教師培訓合格后成為中國醫師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培訓體系中國境內簽約講師。附屬盛京醫院邀請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王一方教授做了《敘事醫學導論》專題講座,讓師生了解敘事醫學和人文醫療的深刻內涵。舉辦“厚德濟世”優秀影展,寓醫德醫風教育于校園課余文化生活之中,展映以培養學生愛心和責任感為主題的先進人物事跡紀錄片,如“感動中國”、“尋找最美鄉村醫生”等,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奮斗在救死扶傷第一線的優秀醫務人員的厚德仁心。
四是先鋒榜樣教育: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身邊的榜樣更容易發揮見賢思齊的作用。中國醫科大學2013年出版了《校友風采錄(二)》一書,將優秀校友的先進事跡囊括其中,同樣以支部為單位下發,號召全校師生以優秀校友為榜樣,向他們學習。邀請當代雷鋒郭明義及其愛心團隊舉行了先進事跡報告會,學校領導和師生200余人參加了報告會。報告會為大家呈現了當代雷鋒郭明義的先進事跡,尤其是郭明義同志現身說法,讓雷鋒精神具體直觀地呈現在師生面前,讓理論學習變為向榜樣學習,效果更佳。舉辦“為人從醫”專家講座,培養醫學生牢固樹立“學醫先學做人”的職業道德觀,邀請學生喜愛的醫學專家為廣大學生、全體黨員、積極分子、團員青年作先進事跡報告和系列講座,用楷模的感召力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歷史告訴我們,我們每一個人的前途命運和這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是和這個民族的前途命運密切關聯。醫學生通過理想信念、職業規劃、醫學人文、先鋒榜樣這四方面的教育引導,并運用校報、網絡、征文、演講、辯論、墻報設計、微電影拍攝大賽等方式輔以宣傳,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通過健康這座橋梁,增強職業認同感和理想使命感,自覺地將個人的醫學夢融入中國夢中去,在實現為人民健康服務的人生價值中守護人民的健康夢,筑牢中國夢的健康之基。
三、踐夢——社會實踐深化中國夢
醫學課程主要由自然科學、社會人文學、醫學三大部類組成,它們三者構成了醫學教育穩固的三角形,三者缺一不可。在社會人文學中,除了必要的課堂講授外,社會實踐也是重要的一個環節。與其他大學教育相比,醫學教育具有學制的多樣性、實踐的社會性、技能的強化性、職業的服務性、學科的綜合性等特殊性,其中醫學生的社會實踐是其培養過程中的關鍵一環,這是由醫學服務的對象是人這一特殊對象所決定的,這也與黨中央近期部署的群眾路線主題教育不謀而合,這就是踐夢階段。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社會實踐是醫學生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而且由于其活動多樣、形式活潑深受學生喜愛,如何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讓醫學生社會實踐中深化對中國夢的認識和認同,鑄就中國夢的豐滿形象和堅定信念,中國醫科大學在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中開展了四大類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親身感受社會律動的脈搏,親手觸摸中國夢。一是愛國教育類,組織學生參觀中國醫科大學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沈陽軍區后勤史館、沈陽市鑄造博物館、沈飛航空博覽園;二是公益活動類,開展“手拉手·一對一——大手牽小手”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已與沈陽市農民工子弟小學、沈陽市和平區長白中心小學、沈陽市大東區啟智學校、沈陽市皇姑區聾校、沈陽市圖書館等社會實踐基地結對開展志愿服務;三是醫學實踐類,開展走進社區、走進山村的健康義診活動,發放健康手冊,開展健康宣教,發揮自身醫學優勢,為百姓健康盡一份力;四是志愿服務類,大學生志愿者協會是我校規模最為龐大的一個協會,其曾經為北京奧運會、十二運提供志愿服務,并深受好評。大學生志愿者在追逐中國夢的道路上開展了地球一小時活動、擦亮沈陽、關愛自閉癥兒童、血站義工活動等,在環保、助殘、公益各方面踐行中國夢。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增加了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而且增強了與人溝通的技巧,還培養了醫學生的大愛情懷。
醫學沒有國界,但醫生有自己的祖國;生命不分種族,但醫生有自己的民族,讓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讓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每一名炎黃子孫的義務與責任,醫學生更是責無旁貸。關于健康的重要性有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把一個人比喻為一長串的數字,那么健康為1,其余各項皆為0,0越多,則代表著個人成就越大,但1之不存,0再多也將沒有任何意義。這個關于健康的比喻放之國家也是同樣的道理,沒有健康的國民體質,何談國家的繁榮昌盛與長治久安。
中國夢視域下醫學夢的引導與塑造,歷經釋夢、融夢、踐夢三個環節,將醫學生的醫學夢融入中國夢,激發廣大醫學生“醫國醫人”的豪氣,貫通課內外、校內外知行合一的路線,樹立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的人生追求,鼓勵醫學生在將來為人民健康服務的一生中建功立業,從而為實現中國夢奠定健康的基石。
參考文獻:
[1]劉奇葆.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幾點認識[N].人民日報,2013-07-08(6).
[2]冷溶.什么是中國夢,怎樣理解中國夢[N].人民日報,2013-04-26.
[3]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N].人民日報,2012-11-30.
[4]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