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酒在莫言的作品中一直占有著很重要的位置。一方面莫言極其愛酒;另一方面,他也對于酒文化的變異持批判態度。在《酒國》中,莫言通過偵查員丁鉤兒在酒國辦案的遭遇,深入描寫了善飲者與非善飲者的較量,借以影射社會現實。在書中,莫言不僅表達了自己對于酒文化過度發展的獨到思考,也對于其未來的發展給予了深切的期望。
關鍵詞:純真 異化 批判 善飲者 追憶
一、對于酒之純真的熱愛
莫言極其愛酒,幾乎在每一部作品里,他都贊美著這種可愛、可感、可歌、可頌的液體。莫言對酒的熱愛首先表現在他對于酒的贊頌上。《高粱酒》中開門見山地就是對于酒的描寫。“高密東北鄉的紅高粱怎樣變成了香氣馥郁、飲后有蜂蜜一樣的甘飴回味、醉后不損傷大腦細胞的高粱酒?”①莫言對于高粱酒的熱愛與對于故鄉的歌頌深深地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豪邁的氣概,在字里行間融會貫通。
這種熱愛還表現在他對于酒的獨特與神秘性的書寫上。在莫言的眼中,故鄉的酒中帶有著一種神秘野性的力量。“我家的高粱酒之所以獨具特色,是因為我爺爺往酒簍里撒了一泡尿”,后來我奶奶“創造了用老尿罐子上附著的尿堿來代替尿液的更加簡單、精密、準確的勾兌工藝”①。也許正是莫言對酒的極度熱愛造就了作品中如此不拘一格的想象。
不僅如此,莫言筆下的紅高粱酒中還飽含著高密鄉中英雄不屈的熱血與頑強的精神。《紅高粱》中,“我的奶奶”戴鳳蓮沾著羅漢大叔頭皮上的傷口的血往臉上抹,她“在平靜如鏡面的高粱燒酒里,看到了一張駭人的血臉”,“奶奶用燒酒洗了臉,把一甕酒都洗紅了”②。面對日本人的淫威毫不退縮的羅漢大叔,此時便代表著山東高密鄉上那不可計數的抗日英雄。他不屈的鮮血,混合著奶奶的堅韌與情感,浸泡在高粱汁液釀成的美酒之中,形成了最震撼人心的意象。高粱酒中蘊含英雄不屈的靈魂,承載著大地上的生死輪回。
《酒國》中莫言對待酒的態度發生了一些變化。作者站在一種批判性的角度來重新審視酒。但即使是作為一部諷刺性作品,莫言對于酒的熱愛還是在很多細節之中不經意地流露出來。“酒,是陽光,是空氣,是血液。酒,是音樂,是繪畫,是芭蕾,是詩……同學們,我可以告訴你們,有朝一日地球毀滅了,酒精分子還會在宇宙中飛翔!”③如此天馬行空的贊美,使酒成為了酒國的立國之根基,也是作品當中推動情節發展的內在推動力。
總之,碩大無比的酒壇、浸泡著童子尿的美酒、血氣豪邁的民間英雄等意象共同構成了一幅山東高密鄉上獨一無二的畫面。在某種意義上,幾乎可以說是這馥郁芬芳、甘甜如貽的紅高粱酒造就了大地上最原始也最野性、最純粹也最活躍的生命力。高粱酒來源于大地,又在釀造發酵中哺育著大地上快意馳騁的靈魂。
二、對于酒的異化的批判
莫言如此愛酒不假,但是并不是不加區別地全盤接受。他所熱愛的,是芬芳四溢、血性豪邁的原始狀態的酒,是在那個瘋狂無序的年代里縱情歡歌的酒。但在現實中,酒卻被社會生活所異化。如莫言所說:“原想遠避政治,只寫酒,寫這奇妙液體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寫起來才知曉這是不可能的。當今社會,喝酒已變成斗爭,酒場變成了交易場,許多事情決定于觥籌交錯之時。由酒場深入進去,便可發現這社會的全部奧秘。”④在這個酒的國度中,酒全然地變了形,不僅美好全無,而且異化為了一種權力、金錢交易斗爭中的秘密武器。
大名鼎鼎的偵查員丁鉤兒一到了酒國,便事倍功半,舉步維艱。初到礦上時,他還未來得及辦案,就被推進了酒席。初入宴席,丁鉤兒還尚能義正言辭地表示:“我是來調查情況的,不是來喝酒的。”⑤但是這看似堅定的意志,只用了一個回合,就被礦長和黨委書記天花亂墜的勸酒詞攪得亂了陣腳。等到紅燒嬰兒這道菜終于出現在餐桌上時,他的意識已經脫離了軀殼,變成了癱軟在酒桌下的一灘爛泥,“嘴角上掛著白沫,慢吞吞的,如一堵老朽的墻壁癱在地上”⑥。
丁鉤兒在酒國中的遭遇,正是當今社會官場腐敗現象的藝術化縮影。莫言“造就了《酒國》世界的虛構場景,將已經發生過的、正在發生的以及即將可能發生的故事融合在骯臟的酒國市里”⑦。他融合了西方現代派的藝術手法,運用個性化的體驗創造出一個既朦朧又神秘的國度。在這個國家里,所有的腐敗都簡化成了一種二元對立的存在——善飲者與非善飲者之間的較量。善飲者以酒為劍,沖鋒陷陣,讓非善飲爛醉,成為階下囚,最終溺死在酒池肉林的戰場中。而勝出的善飲者以此方法掌握了酒國的種種大權,叱咤風云,為所欲為,肆意縱容著自己的欲望,將人性野蠻之內核暴露無遺。
而對于善飲者的思考,書中表現得非常深刻。金剛鉆本是酒國的一個普通煤礦子弟小學教師,而如今,卻平步青云,成為了酒國人人敬仰的大明星。他唯一的秘密武器,就是海量!“過去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顏如玉,過去的黃歷不靈了,應該把‘書改成‘酒!”⑧的確,在官場之中,縱然平庸無能,只要海量善飲,就一定能夠喝出官銜,喝出一個人人趨之若鶩的未來。這荒誕的官場腐敗之現象,發人深省。
三、對酒文化未來發展的思考
1.過猶不及的反思
莫言對于酒傾注了如此豐富的情感后,將酒文化與吃文化相結合,對于其未來發展的去向做出了認真的思考。酒國中的官員們,不僅是海量善飲,并且無一例外的都食欲健碩。飲酒與貪吃象征著人性貪婪的兩個方面,在書中幾乎發揮到了極致。因此在本書中可以將吃文化看成是酒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
莫言對于吃文化的過度發展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一直以來,中國的飲食文化都世界聞名,但是任何一種事物都存在兩面性,因此在吃文化無限發展的背后也衍生出了一些可怕的元素。
在《酒國》中,莫言將這種原本隱藏在我們民族劣根性深處的一種扭曲的欲望放大出來,變成了一種具象化的東西。酒國的官員均為善飲海量,且食欲健碩的人,專吃刁鉆古怪之物。酒國中亦真亦幻的驢街,“龍鳳呈祥”的名菜,金碧輝煌的特食部,一幕幕都觸目驚心地挑戰著人們心里的底線。最終這些官員們把觸角伸向了肥嫩多汁的嬰兒。這與《狂人日記》何其相似!
而酒,本來是一種美妙的飲品。由于帶有著一種社交的功能,酒文化迅速地發展起來,已經從單純的曲水流觴的美好意境演變為了一種社交手段。無數宴席上借著喝酒的名義進行著暗箱操作。酒文化的國度發展已經全然將酒變成了腐化與墮落的標志,中國官場千年累積下來的腌■都隱藏其中。
吃嬰兒“可以理解為欲望的過度,更可以作為文化或者文明的過度。如果說文明的發展只是過度的或毫無節制的文明,那么野蠻殘暴則同時被體現為對文明的消費和戲仿”⑨。莫言正是深刻地體會到了這種過度,在畸形欲望的驅動下,酒文化的發展正在走入一個漸行漸遠的深淵。如果這種過度的膨脹不得到控制,最終就會跌入酒國的套路,走向毀滅。
2.難以企及的白日夢
“對于那些努力為市場經濟時代的中國尋求定義,或是尋求某種具有一致性描述的人來說,莫言的《酒國》提供了一種想象中的解決方案,一種審美快感,甚至一種道德凈化。”⑩的確,在這本書里,我們能夠鮮明地體會到莫言對于酒文化未來發展的期望。
一方面他在用丁鉤兒的遭遇批判與控訴著中國的社會現實。“我想在中國能夠杜絕公費吃喝哪怕一年,省下來的錢能修一條三峽大壩;能夠杜絕公費吃喝三年,足可以讓那些尚未脫貧的農民脫貧。這又是白日夢。”的確,現實社會已然成為了一個酒國一般紙醉金迷、聲色犬馬的世界,要想改革,著實不易。
但是另一方面,在莫言的心中,依然有著最美好的愿望——他渴望酒還能回歸到那最本真的狀態,遠離一切世俗骯臟,只供品味,只供珍藏。在書中,他借金剛鉆之口講述了自己兒時在六叔家聽故事的經歷。在那個寒風逼人、食不果腹的冬夜里,眾人在極端的困苦與貧寒中向往一壺美酒而不得。最終六書靈機一動,拿獸用酒精兌水,大家一人一口地喝了起來。這樣的自制酒如此低劣、粗糙,現在看來簡直難以下咽。但是在莫言兒時的記憶里,卻是那么的溫存、美好,幾乎是絕望生活中的唯一念想與希望。
莫言渴望,還能迎來一個單純的飲酒的年代,迎來那種“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激情和灑脫。那時的酒,還是純粹的香,是愛,是夢,是歌頌,是高密鄉的生命與靈魂。只是不知這夢,何時才能實現。
①② 莫言:《紅高粱家族》,《高粱酒》,作家出版社2012年11月版,第77頁,第14頁。
③{4}{5}{6}{8} 莫言:《酒國》,上海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第222頁,第42頁,第76頁,第31頁,第287頁。
{7} 胡蓓、王夢潔:《試論〈酒國〉的敘事藝術》,《文學教育》2013年第7期。
{9} 楊小濱、愚人:《盛大的衰頹重論莫言的〈酒國〉》,《上海文化》2009年第3期。
{10} 張旭東、陳丹丹:《“魔幻現實主義”的政治文化語境構
造——莫言〈酒國〉中的語言游戲、自然史與社會寓言》,《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2年第11期。
作 者:鄭希萌,吉林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
編 輯: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