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麗敏
摘 要:現今的建筑大都使用現澆混凝土進行施工,取代了原有的磚混結構,從而使建筑在堅固、耐久、防火性能等方面相較于原來的建筑有著巨大的進步。文章通過對現澆混凝土施工質量出現的問題以及如何對這些質量問題進行防治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現澆混凝土;施工質量;預防措施
前言
現澆混凝土以其結構簡單、施工方便、工程結構堅固等原因現在廣泛應用于高層建筑施工、堤壩等對強度、耐久等方面有要求的建筑,現在,通過大型的混凝土攪拌站能夠對各種標號的混凝土進行攪拌,而后通過水泥罐車運輸到工地上,通過水泥泵車或者是各式升降井架、卷揚機或將混凝土裝入吊斗,用起重機吊運至灌筑部位。但是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常常由于各種原因造成混凝土施工質量產生問題,文章將會對影響現澆混凝土施工質量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1 現澆混凝土建筑
現澆混凝土就是在施工現場支模澆注的混凝土。與之對應的是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現有混凝土結構多為現澆混凝土結構。工序:現場綁扎鋼筋籠,現場制作構件模板,然后澆搗混凝土。其優點是結構的整體性能與剛度較好,適合于抗震設防及整體性要求較高的建筑。建造有管道穿過樓板的房間(如廚房、衛生間等)、形狀不規則或房間尺度不符合模數要求的房間也宜使用現澆混凝土結構。現澆混凝土結構在今天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大體積,整體性要求高工程,往往采用現澆混凝土結構。缺點是缺點主要有必須在現場施工、工序繁多、需要養護、施工工期長,大量使用模板等。現澆混凝土還有一個顯著缺點就是易開裂,尤其在混凝土體積大、養護情況不佳的情況下,易導致大面積開裂。
2 現澆混凝土施工質量通病簡介
現今,現澆混凝土技術應用于各個房地產項目中,隨著房地產行業的發展,關于房屋施工質量問題的投訴不斷,在這些投訴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當時現澆混凝土時的質量問題而引起的。下面對這些現澆混凝土的質量的通病進行介紹。
2.1 現澆混凝土產生蜂窩
現澆混凝土發生蜂窩現象是指:現澆混凝土的結構的局部出現酥爛、砂漿少、石子多等形成空隙類似蜂窩狀的窟窿,這種問題是在很多現澆混凝土建筑中都會出現的現象,屬于一般問題。現澆混凝土產生蜂窩問題的原因一般是:(1)在進行現澆混凝土時需要綁扎鋼筋和搭建模板,而后才能澆筑混凝土,當模板表面清潔度不夠且還有原先凝固的混凝土時或者是在澆筑混凝土前沒有對模板進行足夠的濕潤從而使與模板接觸的混凝土失水過多從而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許多的小凹點。(2)混凝土的配比不當或者是計量不夠準確,從而形成砂漿少、石子多。從而形成蜂窩。(3)混凝土澆筑時需要使用振動工具進行振搗,從而使混凝土澆筑的更均勻,但是當振搗不實、漏振、振搗時間不足時很容易形成蜂窩。(4)在進行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在根部沒有稍加停歇就繼續澆筑上層的混凝土從而形成下料不當,造成混凝土離析,因而出現蜂窩麻面。
預防蜂窩的措施如下:(1)在進行混凝土澆筑前,需要對所需的水泥進行認真設計,對多需的用料嚴格控制配比,并攪均勻。(2)同時應對搭建的模板進行相應的清理工作,去除表面多樣的雜質,并用水進行充分的濕潤,同時檢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縫隙是否堵好,避免出現蜂窩。(3)對澆筑的混凝土需要進行充分的振搗,排除混凝土中的氣泡,合適的振搗時間可由下列現象來判斷:混凝土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氣泡,混凝土表面出漿且呈水平狀態,混凝土將模板邊角部分填滿充實。(4)在下部澆筑完成后需要停歇一到一個半小時后,等混凝土沉實后再澆筑上部混凝土。
當出現蜂窩后可以采用以下措施進行消除:(1)使用工具將發生小蜂窩的區域洗刷干凈后,使用1:2的水泥砂漿抹平壓實即可。(2)當出現較大的蜂窩時,需要將發生蜂窩處的區域鑿除,而后進行洗刷,并使用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仔細填塞搗實。
2.2 現澆混凝土出現麻面
現澆混凝土出現麻面是屬于輕微的問題,是指現澆混凝土表面出現許多的小凹坑、麻點,表面粗糙,但是并無鋼筋外漏,主要是影響美觀。
現澆混凝土產生麻面的原因如下:(1)搭建的模板表面為清潔干凈上面粘附有水泥砂漿等雜物。(2)模板搭建的不嚴,從而產生泄漏。(3)在對澆筑的混凝土進行振搗的過程中,振搗不實,混凝土中含有氣泡,使之停在模板的表面形成麻點。
對現澆混凝土出現麻面的預防措施如下:(1)在模板使用前需要將模板表面處理干凈,表面不得含有雜物等。(2)對模板拼接處需要使用油氈紙等材料堵嚴。(3)當在模板表面涂刷表面隔離劑時需要涂刷均勻、不得留有盲區。
當出現麻面后,當構件的表面以后需要進行粉刷的,可以不進行處理,如果后期不進行粉刷,需要在麻面區域被水充分濕潤后,用原來的混凝土配比進行抹平即可。
2.3 現澆混凝土孔洞
現澆混凝土孔洞的表現主要是:混凝土機構內部有較大的空隙,鋼筋未被混凝土覆蓋從而裸露在外。產生孔洞的原因如下:(1)由于混凝土配比后具有一定的粘度,當進行混凝土澆灌時,某些區域的鋼筋較為密集或者是某些區域有雜質等從而使澆筑的混凝土上下料被隔住,并且未使用振動進行搗實就繼續澆筑上層的混凝土。(2)進行澆筑時,一次性的倒入太多的混凝土,振動器振搗不到位。從而產生了孔洞。
現澆混凝土孔洞的預防措施:(1)對澆筑混凝土的速度進行控制,并在澆筑后認真進行振搗。(2)預留孔洞,應兩側同時下料,側面加開澆灌門,嚴防漏振。(3)砂石中混有粘土塊等雜物掉入混疑土內,應及時清除干凈。
2.4 現澆混凝土產生露筋
現澆混凝土產生露筋這種屬于較為嚴重的問題。
現澆混凝土產生露筋的原因如下:(1)鋼筋保護層墊塊位移或墊塊太少或漏放,致使鋼筋緊貼模板;(2)結構構件截面小,鋼筋過密,石子卡在鋼筋上,使水泥砂漿不能充滿鋼筋周圍,造成露筋;(3)混凝土配合比不當,產生離折,靠模板部位缺漿或模板漏漿;(4)混凝土保護層太小或保護層處混凝土振搗不實;(5)振搗棒撞擊鋼筋或人為踩踏鋼筋使鋼筋位移;(6)模扳表面涂刷隔離劑不均勻,脫模過早,拆模時缺棱、掉角。
現澆混凝土產生露筋的預防措施如下:(1)保證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厚度正確,并加強檢驗查;(2)鋼筋密集時,應選用適當粒徑的石子,保證良好的和易性;(3)澆灌高度超過2m,應用串筒或溜槽進行下料,以防止離析;(4)模板應均勻涂刷隔離劑并認真堵好縫隙;(5)混凝土振搗嚴禁撞擊鋼筋,操作時避免踩踏鋼筋;(6)正確掌握脫模時間,防止過早拆模,碰壞棱角。
現澆混凝土產生露筋時的補救措施如下:(1)當鋼筋裸露在表面的,可以在把裸露區域沖刷干凈后,在表面涂抹1:2的水泥砂漿。(2)當漏筋較深的,應當將所在區域的混凝土和突出顆粒鑿除,并在沖刷干凈后使用高一的細石混凝土進行填塞壓實。
2.5 現澆混凝土出現縫隙、夾層等
現澆混凝土出現縫隙、夾層等屬于較為嚴重的問題,需要注意并及時處理。
現澆混凝土出現縫隙、夾層等的原因分析:混凝土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溫度、濕度變化,混凝土徐變的影響,地基不均勻沉降,或拆模過早,早期受振動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縫發生。
預防措施:(1)加強對于混凝土的養護工作。(2)加強施工管理。
3 結束語
文章對現澆混凝土存在的質量通病進行了介紹并提出了相應的預防和解決措施。
參考文獻
[1]潘志華,陳國瑞,李東旭,等.現澆泡沫混凝土常見質量問題分析及對策[J].新型建筑材料,2004,10.
[2]韓銀澤.基于現澆混凝土的模板安裝質量問題分析與研究[J].中國房地產業,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