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蕓
摘 要 高校師生關系不僅是社會熱點,也是學術界研究的重要課題。探究當前關于高校教師對師生關系影響的研究情況,能為未來深入研究提供文獻依據。筆者分別從三大部分展開論述,即國內研究概況,研究內容總結,文獻分析。
關鍵詞 高校教師 師生關系 影響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Summary of College Teachers' Influence on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ZHOU Yu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Center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not only the social hot spot,but also an important topic of academic research.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college teachers on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may be abl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in-depth study. The author respectively discusses from three parts, namely, recent research at home, summary of research contents, literature analysis.
Key words college teacher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fluence
1 國內研究概況
1.1 關于師生關系的研究
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的計劃經濟時代,我國高校師生關系延續了傳統的師道模式,“尊師重道”、“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生動地體現了教師的權威性地位。50年代末學者們以教師是否應該起主導作用及教師能否起主導作用為論點在《文匯報》上掀起了一場熱烈討論。70年代末學者們圍繞誰是教學的主客體以及教學主客體的規定性進行了一場大討論。90年代中期以后,社會發生了重大變革,對師生關系的研究熱度升溫,研究角度從單一的師生地位研究轉向多角度多學科研究。筆者利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進行檢索發現,自1979年起至1994年止,以“師生關系”為主題的文獻僅有900篇,自1995年起至2014年4月30日止,以“師生關系”為主題的文獻劇增到59491篇。僅2000年以來的文獻就達到了57114篇。總的來看,社會變革以來學者們對師生關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師生關系的內涵、作用、特征和影響因子等方面。
1.2 關于高校師生關系研究
國內師生關系研究大多集中于整體性研究,涉及高等教育階段的研究比較少見。雖然師生關系的研究一直是熱點話題,但筆者通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檢索發現,自1979年至2014年4月30日止以“高校師生關系”為主題的文獻只有576篇。2000年以后,我國高校大規模擴招,師生比例失調,高校教師教學科研任務繁重,師生間的矛盾逐加大,有關高校師生關系的文獻數量明顯增多。自2005年政府倡導和諧社會以來,以“高校和諧師生關系”為主題的研究也變得多了起來。總體來看,新時期以來對高校師生關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師生關系的定義、現狀、影響因子及解決途徑等方面。
2 研究內容總結
2.1 高校師生關系的概念界定
2.1.1 師生關系
大多數學者是從以下3個角度進行定義的。第一,人際關系說。杜威(1981)認為,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相互影響和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來的一種特殊人際關系。”①第二,社會關系說。萊斯利·P·斯特弗(2002)認為,師生關系是“在教育過程中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務,師生雙方以‘傳道、授業、解惑為中介,促進學生身心發展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②第三,心理關系說。王耘,王曉華(2002)認為師生關系是“學校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以情感、認知和行為交往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心理關系。”③
另外,還有一些研究者對師生關系界定為多種人際關系的綜合,如陳桂生(1997)認為“師生之間實際上存在三重關系,即社會關系、教與學的工作關系、以及自然的人際關系。”④李瑾瑜(1998)則提出“師生關系體系由教學關系、心理關系、個人關系和道德關系四個層面的關系構成。”⑤
2.1.2 高校師生關系
目前對高校師生關系的專門定義比較少見。“高校”泛指從事高等教育的學校,從學校類型上分,高校包括普通高等學校、成人高等學校、民辦高等學校;從學生的層次上分,高校學生包括自考生、成教生、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高校教師包括高校的授課教師、教育行政人員和后勤管理人員。
綜上,高校師生關系是全體高校教師和學生為了完成高等教育階段的特定目標,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形成的人際關系、社會關系、心理關系等多種關系的總和。
2.2 高校師生關系面臨的問題
有少數學者肯定了現今高校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徐鋒華(2011)認為,在學分制教育模式下,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教師,這有利于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⑥但大多數學者的關注點在高校師生關系的突出矛盾上。
2.2.1 師生關系功利化
在市場經濟成為社會主導力量的今天,高校師生關系也越來越功利化。趙昆艷(2006)認為,過去神圣的象牙塔如今已經沾染上了銅臭味,在入黨、考試、違紀處理等問題上,學生送禮,教師則高抬貴手的現象比比皆是。⑦這種骯臟的交易行為嚴重扭曲了師生間的純潔關系。趙偉(2010)認為,當今研究生流行稱導師為老板,這種稱呼的變化實際上已經反映出高校師生關系的功利化。⑧
2.2.2 師生感情淡漠化
當前高校師生間感情淡漠已成為十分普遍的現象。師生交流僅限于課堂之上,課后師生雙方便各行其是。李曉明,魯武霞,黃成洲(2009)的研究發現,現實中師生間不平等的主客關系消減了師生交往應有的“教育意義”。⑨唐國戰(2010)從學生的角度調查發現,很多學生對待老師冷漠,沒禮貌,即使是與老師在校園里相遇,也不會主動打招呼。⑩
2.2.3 師生間互信度降低
師生雙方的期望落差導致了師生間互信度的降低,致使師生間的矛盾更容易激化。學生對高校教師理想化的期待與高校教師的實際狀況形成反差,產生心理缺失;而另一方面,高校教師對學生的高期望與學生現實水平之間的落差,致使其教學情緒低落,教學積極性不高,師生間的互信關系難以建立。
2.3 高校教師對師生關系的影響
2.3.1 職業責任弱化
部分高校教師為盡快完成教學任務,有更多精力投入科研或行政工作,而將職業責任弱化。其表現有三種,一是照本宣科,滿足于單向度知識傳播,不管學生是否能夠吸收;二是備課不充分,上課信馬由韁,侃侃而談,與應傳授的知識點背離;三是對學生課堂表現不作為,只管自己講課。
2.3.2 專業知識儲備不足
部分高校教師由于自身的知識儲備不足,理論深度不夠,沒法得到學生的信服,其在知識上的權威性受到嚴重挑戰。學生對高校教師的信任程度下降,最常見的表現便是寧愿自學也不愿意聽教師的講授等,這些行為進一步激化了師生間的矛盾。
2.3.3 教育方式不當
部分教師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方式單一,只管自己的講授,缺少與學生的互動,這不僅影響到教學的效果,還會導致師生關系的不和諧。另外,雷偉(2008)認為,教師對待違紀的學生缺乏愛心與耐心,忽視了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人性化教育不足,造成學生產生心理上的抵觸和行動上的抗拒。豘
2.4 對策研究
身為一名高校教師,首先應該確立教書育人的基本理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第二,應該不斷更新知識,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在學生面前樹立威信。第三,要勇于創新,改進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多與學生互動,在課外多與學生交流,處理好科研與教學和行政的關系。
3 文獻分析
3.1 研究的不足
師生關系一直是研究的熱點問題,但從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還有諸多方面有待深入。第一,國內有關師生關系的研究涉及高校領域的比較少見。單一研究高校教師對師生關系影響的就更少了。例如在研究高校師生關系的影響因素與對策上,多數研究者是從國家政策、學校管理、教師素質、學生素質這4個方面著手,且重點分析在前兩個因素,而將高校教師這一群體單獨分析的較少,對學生個體素質的追因分析也相對較少。第二,多數學者采用的是定性式的理論研究,缺乏對實踐問題的可操作性指導。或有少量的實證分析,例如,張蕾(2010)通過對廣州市21所本科高校在校大學生的抽樣調查,進行了高校師生關系滿意度研究。豙盡管如此,定量研究數量還是有限的。第三,研究或帶有主觀色彩,多是對目前高校師生關系所出現的不良問題的斥責,而對目前高校師生關系正面的肯定較少。
3.2 研究的展望
以高校教師對師生關系的影響為課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特別是在目前專門研究這一課題的文獻較少的情況下,更顯現出此項研究的價值。對于未來關于此課題的研究應該多做一些源自現實情境的實證性分析,而研究者應該盡可能拋棄一切主觀上的因素,更加客觀、全面地進行歸因分析,特別是要增加學生因素上的歸因分析。
注釋
① 杜威.杜威教育論著選[M].趙祥麟,王承緒編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
② 萊斯利·P·斯特弗.教育中的建構主義[M].高文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③ 王耘,王曉華.小學生的師生關系特點與學生因素的關系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2(3).
④ 陳桂生.“教育學視界”辨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⑤ 李瑾瑜.關于師生關系本質的認識[J].教育評論,1998(4).
⑥ 徐鋒華.論學分制下高校師生關系構建[J].江蘇高教,2011(1).
⑦ 趙昆艷.高校擴招后的師生關系新探[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4).
⑧ 趙偉.我國高校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J].現代教育管理,2010(5).
⑨ 李曉明,魯武霞,黃成洲.主體間性理論對重建高校師生關系的啟示[J].社會科學家,2011(11).
⑩ 唐國戰.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高校師生關系的特點及走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11).
豘 雷偉.高校師生關系中的問題及其成因分析[J].教育探索,2008(10).
豙 張蕾.沖突抑或和諧?——高校師生關系滿意度研究[J].當代青年研究,2010(6).
參考文獻
[1] 朱鈺玨.我國高校師生關系的現狀與改善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2011(4).
[2] 趙波.高校師生相互關系中的沖突及其溝通管理[J].江蘇社會科學,2010(4).
[3] 沈新坤.賦魅、去魅與復魅:我國高校師生關系的嬗變[J].高教探索,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