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交通運輸行業也在不斷的進步之中。各項橋路的施工技術作為保障交通運輸行業進步的主要動力之一,其具有著重要的作用。在交通運輸行業中,特殊地基橋梁的基礎處理是一項不可或缺的環節,只有將其得到妥善的處理,才能更好的促進交通運輸業的進步,以及經濟的發展。在此,本文主要以特殊地基橋梁基礎處理技術的重要性為基礎,對特殊地基的處理所存在的問題以及常見特殊地基橋梁基礎處理技術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特殊地基;橋梁基礎處理;技術
引 言
在交通運輸行業之中,路基橋梁建設作為發展其重要的途徑之一,其技術的發展具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進行公路或者橋梁的修建過程中,會遇到一些較為復雜的處理過程,特別是在遇到一些特殊地基的時候,一般都需要應用一些特殊的技術才能順利將整個工程的施工完善。因此,相關的技術人員必須掌握好特殊的地基橋梁處理技術,以保障交通運輸發展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1 特殊地基橋梁基礎處理技術的重要性
通常情況下,在橋梁的建設當中,地基作為基礎的建設環節,其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若在一樣橋梁的施工當中,沒有對地基進行妥善的處理,那么不僅將會深深地影響到后期的施工效果,甚至還會為橋梁的建設埋下極大的安全隱患。相關的工作人員只有良好的掌握好施工的技術,才能更加完善的進行橋梁的建設工作。
針對特殊地基橋梁基礎處理技術而言,其和“因材施教”的原理是相同的。例如,基坑涌水和巖溶地基兩者的處理方法是完全不一致的。若將基坑涌水的地基處理實施巖溶地基處理中的擴大基礎技術,那么則會出現嚴重的涌水地基的漏水的現象,嚴重的,甚至會造成坍塌等不良后果。
因此,在我國整個橋梁的施工建設當中,對于特殊地基橋梁基礎處理技術進行重點的研究室十分有必要的。相關的技術人員應該掌握好橋梁施工建設中的一些特殊問題,技術的對施工方面的問題進行總結,并針對性的提出一些關于特殊地基橋梁基礎處理技術,來改善特殊地基橋梁中存在的問題,以最終促進橋梁建設的發展。
2 特殊地基的處理所存在的問題
2.1 忽視的實際施工的情況
不論是古代的橋梁設計和施工技術,還是現代的特殊地基橋梁處理,往往大家都注重于資料或書本上的東西,而忽視的實際進行工作時的一些現象。
2.2 缺乏先進的橋梁設備
當前,我國和其他發達的國家相比,在施工設備的運用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樣產生的結果就是,當在發現了特殊地基需要進行處理的時候,會由于缺乏一些硬件設施,而使得施工不得不放棄,這樣會使得工期延誤。同時,若選擇一些退而求其次的方法,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問題。
2.3 技術人員思想陳舊
在進行特殊地基的處理方式的時候,我國多數的技術人員的思想認識還比較落后,所以在進行施工時候運用的技術方法也較為陳舊。部分技術人員可能會因為排斥國外先進技術的應用,而使得國家和人民的財產飽受損失。
3 常見特殊地基橋梁基礎處理技術
當前,我國對于一些特殊地基橋梁基礎處理技術的投資正在不斷的加大之中,這樣也就相對地體現出了這項技術的重要性。作為一名橋梁工作人員,不論是進行橋梁的設計還是施工,都應該掌握好基本的特殊地基橋梁處理技術,只有這樣才能科學的處理好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總體來說,我們可以就以下幾種常見的特殊地基橋梁基礎處理技術著手:
3.1 巖溶地基的處理
在橋梁的基礎施工中,遇到巖溶的發育規模都不是很大,其基本有溶槽、溶溝。只有個別墩坑才有溶蝕空洞。這種情況通常都是在樁基樁孔施工或者擴大基礎的基坑開挖的過程中遇見的,在處理這類問題的時候,首先應該對地質進行勘察,將巖溶發育情況進行了解。其次在獲得準確信息的基礎之上,進行相關的設計變更。常規處理有以下幾種:
3.1.1 擴大基礎
進行擴大基礎時候,一方面若溶蝕裂縫貫通性好、裂縫較寬,并且產狀垂直,那么則說明產狀垂直。雖然不能使用清除充填物的方法來進行處理,但因為裂縫兩側的基巖是較為完整的,相關人員可以先運用c15片石混凝土換填二到三米,其次在基礎底部設置平鋪鋼軌跨過裂隙或鋼筋網,必要的時候進行鋼筋混凝土地基梁跨過的設置。圖1即為這種方法的簡單示意圖。另一方面,若巖溶蝕高度差較小,溶槽、溶溝的深度在三四米,且寬度在一到兩米左右。這樣對于地基的穩定性和承載力的影響情況就不大。相關人員運用的方法也就比較簡單,只要將溶溝溶槽內的軟弱填充物清楚之后,用c15片石混凝土或者漿砌片石進行填塞處理就可以了。
3.1.2 樁基礎
在實施挖孔樁基礎樁孔開挖的時候,若在設計樁底標高之上的地方出現溶蝕空洞,那么部分的樁身將會失去樁側土抗力,從而惡化基樁受力。針對這種情況,相關人員在進行處理的時候,通常運用的是樁身進行圬工包護,這里要注意的是,包護最小厚度不能低于一米。圖2可以比較形象地表達這個部分。
3.2 基坑涌水的地基處理
進行基坑涌水的地基處理的時候,其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①排水工作量大或難于將水排干;②在擴大基礎開挖時坑壁滲漏水嚴重坑內積水多;③樁基礎樁孔施工時,容易坍孔,使得鉆頭出現卡鉆或偏移的現象。在處理這類問題的時候雖然比較復雜,但只要進行科學的操作技術進行處理即可。通常,當透水層不厚、水深不大的時候,要將一般的土石圍堰更換為雙壁鋼圍堰或者鋼筋混凝土圍堰,同時,將沉井基礎替代下沉穿過透水層。進行施工的時候,在無通航要求的河道內時,應當將高樁承臺設為基礎,以降低水下進行施工的次數。另外,當樁基礎樁孔施工時,容易坍孔,使得鉆頭出現卡鉆或偏移的現象的時候,通常運用加長鋼護筒穿過透水層的方法,這樣做效果會比較顯著。
3.3 軟硬不均的地基處理
通常我們可以看到由于一些橋梁墩臺的擴大基礎,基底設計標高處出現風化不均、半軟半硬的情況,這時我們應首先現場檢查基坑開挖時是否及時進行了基坑截排水,像是是否設排水溝、豎井集水抽排等處理方式,如果沒有,則應要求現場先完善截排水后孵結合情況進行處理,在該線橋基有三種情況:
(1)當相對軟弱部分占基底面積不大而且厚度較小時,我們可以采取在基底設置墊塊的辦法,將基礎置于較好的巖層上,避免施工中危險情況的發生。
(2)當墩高小于20m,跨度不大,相對軟弱部份占基底面積較大、風化界面產狀陡傾或垂直軟硬部份基巖承載力差別不大時,可按相對較軟巖層的容許承載力進行基礎檢算設計,切忌千萬不要超出承載力的范圍。如圖3即為擴大基礎改樁基示意圖。
3.4 基坑涌砂的地基處理
在進行基坑涌砂的地基處理的時候,運用的基本是噴混凝土護壁的辦法。其步驟如下:
(1)先控制基坑中每一個開挖深度,不能大于1m。
(2)進行開挖的時候,應當先挖中間的部分,這樣能夠有著集水的作用,之后再逐步的向四周擴挖。
(3)在涌沙的坑壁附近,從外部向內部打入木樁,以片石或者草袋進行填塞,再噴射10~20cm的混凝土封閉,必要時于噴層后壓注水泥、水玻璃漿液止水,完成整個基坑涌砂的地基處理。
很多的情況下,使用的方法都不是單一的,相關的工作人員必須依據施工的實際狀況來選用比較合適的方法。上述的只是一些常見的處理技術,而在進行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工作人員不能只一味地進行方法的套用,要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才能科學合理地促進橋梁的施工進步。
4 結 語
總而言之,在進行橋梁施工的環節上,特殊地基出現的可能性是較大的,在遇到這些特殊問題的時候必須要進行特殊的對待。相關的人員應該要從不同的特殊地基橋梁基礎處理技術著手進行施工,以保障好橋梁施工技術的安全運行。
參考文獻
[1]高世航.淺談橋梁基礎施工技術[J].技術與市場.2011(07:11~13.
[2]袁新利,黃松雄.橋梁工程地基加固方法探討[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0(07):15~16.
[3]鄒世勇.鉆孔鋼管灌注樁在橋梁基礎加固處理中的應用[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08(10):22~23.
作者簡介:劉功茂(1980-),男,漢族,廣西博白人,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路橋設計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