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與經濟的不斷發展帶動了建筑業的進步。在建筑工程中,其施工質量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也是最受人們注重的問題。只有保證工程的施工質量,才能夠為工程項目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提高其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建筑工程質量的提高該有利于維護國家的安全與社會的穩定,因此,我們必須要加強對其的監督與管理,從而保障工程的質量。本文將從政府的角度出發,分析與探討如何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監督工作。
關鍵詞:強化;建筑工程;質量監督
引 言
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安全性與可靠性,人們對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中,質量監督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的工作,政府與各級部門要不斷提升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的水平和管理水平,才能促進建筑工程質量的不斷提高。所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建筑工程的質量監督與技術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有關部門急需思考的問題。
1 質量監督與技術管理現狀問題
目前,我國在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方面相比于以前已經有了顯著成效與傲人成績,但是政府與相關部門在對其進行質量監督時,仍然存在方方面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提高。
1.1 監管力度不足
就目前而言,我國政府對于建筑工程質量監督與管理仍然處于被動位置,較為松散,導致有些施工企業在運營中漠視建筑行業的法律程序,在不具備建筑資格的情況下隨意承攬相關業務;有些建設機構沒有經過施工單位的資質進行嚴格審核,就不負責任地將工程承包給這些施工單位;有的工程圖紙沒經細致審核就投入施工中盲目使用;有的企業盲目追求施工進度,片面苛求降低成本,對重要的施工工藝潦草施工,為項目質量造成很大不利影響。以上這些問題,都是因為政府與相關部門缺乏對建筑行業的監督而導致的。
1.2 建筑行業秩序混亂
目前,市場上建筑行業的秩序相對比較混亂,其根本原因是缺乏較為完善的建筑法規制度。其混亂秩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建筑項目沒有依據建筑條例進行規范設計與施工;施工單位以包代管,將項目隨意轉包,建筑部門在招標時有意壓低造價,甚至故意將整個項目拆分成多個小項目承包給數個施工企業,以減少繁雜的管理,造成項目質量普遍不高;很多施工單位不具備施工資質或者資質過低,但通過掛靠的等不正當手段承攬工程。
1.3 監督形式過于單一
我國的建筑工程質量監督大多依靠質量監督機構,甚至把監督機構看成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的責任方,這就顛覆了常態中工程的建設者對項目直接負責的做法。其實,建筑工程質量監督部門的監督權是政府賦予的,質量監管工作是政府職能的延伸,政府部門應該也是項目質量的監督者。這就造成了從微觀管理轉為宏觀管理、從直接監管轉為間接監管的政府管理職能與當前的質量監管方式之間的矛盾。過度單一的建筑質量監督方式,不易實現監督部門對建筑項目各個參建方行為的全面監督與控制。
2 加強質量監督與技術管理的措施
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建筑企業要想立足與市場,就要提高自身的建筑工程質量,另外,政府與相關部門也要不斷加強對建筑工程進行質量監督與管理工作。本人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就建筑工程質量管理與技術監督方面,提出幾點自己的看法。
2.1 對質量監督體系進行完善
對建筑工程質量監督體系進行完善,是加強質量監督與管理的基礎與前提,也是工程施工中技術應用的指揮棒。因此,應對建筑工程中各個主體進行強制性的技術標準培訓,加深其對技術標準的了解程度,提高其按標準施工的能力。對建設中違背強制性原則的做法,發現一個,嚴懲一個,尤其是對相關責任人,應嚴格依照相關處罰條例對其嚴厲處罰。應將完善各主體工程的保障體系作為施工技術管理的重點,積極建立質量技術監管制度,促使施工機構依據自身特點,建立科學、合理的內控制度、操作規范、施工工藝標準等,確保工程質量的程序化、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建筑企業應全面梳理“精品工程”目標,借助有效的監督機制,不斷提升建筑工程質量監督與技術管理能力,應嚴格遵守項目質量監督與技術管理章程。針對監督工作中的薄弱之處,應積極完善相應的監管制度;善于采用新技術提高質量水平。
2.2 對建筑行業的市場秩序進行
政府以及建筑行業的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于建筑單位的資質審查,規范建筑行業的入行準則。但凡不具備建筑資質或者資質不達標的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管理部門應拒絕對其立項,規劃機構也不可為其發放經營許可證,安全管理機構也不應尾氣發放施工許可證。建筑行業應全面實施質量管理制度,請國家質檢部門對建筑材料廠家、監理、施工、設計企業進行全面的、系統的檢查與檢驗,考核達標后,為其發放建筑標志及質量證書,以證明這些企業的產品及服務到了規定標準,可以在建筑行業從事建筑各類活動。對于尚未認證或者認證不達標的建設材料常見、建立、施工、設計,不可以任何形式參與建筑業務。針對當前建筑行業秩序混亂的現狀,應嚴格查處超區域、超級別承接監理、設計、施工等業務的行為;違規承包、轉包、掛靠承包等行為;建設、監理同體行為;嚴格審核建立、施工、設計單位的資質,對于出現嚴重事故的單位應果斷吊銷或降低其等級與資質。
2.3 使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
政府相關部門應該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以網絡作為支撐,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各級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內設立計算機系統,并相互聯網,建立電子政務平臺,形成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信息傳遞網絡系統。利用管理系統,能夠及時查閱工程監管情況和實現動態管理,實現工程質量監督全過程在線作業,上級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能夠隨時調閱有關信息,及時了解下級監督機構工程質量監管工作開展情況。能夠實現上令下達和日常辦公,這對提高工作效率和發揮監管實效將起到重要作用。
2.4 制定與完善激勵機制
到目前為止,國家尚未出臺過鼓勵提高工程質量的具體政策和措施。無論從推動行業發展的必要性,還是從系統管理的嚴密性來講,建筑行業都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工程質量的創優激勵機制。例如:將價格與質量掛鉤、將現場與市場掛鉤等等,通過制定與完善激勵機制,鼓勵參建人員重視質量、提高質量、積極創優、主動創優。只有這樣,行業才能健康、持續、有序地發展,才能實現質量管理的最高境界——主動管理。
2.5 實施動態監督管理
在對建筑工程質量進行監督與管理時,質量監督機構應該負責宏觀控制管理工作,使用巡查或者抽查的方式來對轄區內的工程質量實施動態監督與管理,從而掌握轄區內工程質量的基本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且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對參建方的質量行為進行引導與規范。針對較為突出的質量方面的問題,可以開展專項的整治,預防參建方偏離基本的工程建設程序的錯誤行為。將質量控制點的驗收工作全部交給監理,既然設定監理,就要相信監理,使監理的職責和權利對等,充分調動監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通過動態抽查來督促監理人員忠實履職。通過違規查處,鞭策監理人員提高質量責任意識。
3 結 語
綜上所述,對建筑工程質量進行監督與管理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政府應該從各個方面加強對建筑工程質量的監督與管理工作。建筑工程的質量監督及技術管理部門,應積極健全各種管理與控制體系,嚴格依照相關制度辦事,充分調動各個建筑參與主體的主導作用,有效發動用戶參與監督工作,借助先進的質量監督與技術管理技術,以增強監督與管理能力,進而提高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黃明陽.淺議建筑施工質量管理優化[J].法制與經濟(下旬刊),2009(11).12~13.
[2]李晨,董保勝,蘇列英,潘社鋒.淺析建筑工程項目質量管理[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09).8~10.
[3]黎明天.加強建筑施工機械的質量管理[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0(09).22~23.
[4]王振江.淺談現代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04).35~36.
作者簡介:徐偉(1979-),男,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