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華
摘 要:江蘇現行的高考模式之下,高一高二學年段,生物學科是必修科目,也就是說屬于學業水平測試的必考科目之一。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對于相當一部分的學生而言,似乎小高考只要過關就可以了。高考指揮棒使相當多的學生從內心里對這門學科的關注程度徹底的弱化了。產生的連帶反應就是,生物老師要想占領自己的陣地,就必須把課上得精彩紛呈,這樣才有可能在有限的時間里把學生抓住,又不至于占用學生的課余時間。這是一個值得所有同仁深入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教學模式;課堂狀態;課堂節奏
一、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
新課程向所有的教師提出了以實施素質教育為目標的新要求。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必須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學會學習,以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并形成終身學習的技能。因此,作為生物教師在新的課程背景之下務必要對自己的教育觀念、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審視自己的角色,清楚地認識到什么樣的課是好課,怎樣才能上好每一堂課,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單元時間內的學習效率。
反思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積極反思自身的教學觀念,在思想深處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進一步改善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不斷分析自身的優點和短板,學會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決策及由此產生的后果,進行自我反省,從中尋找優勢,在明析自身優勢的同時,明確學生的發展方向,要在教學實踐中放大自身優勢,不斷完善,形成教學風格,同時充分尊重與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盡顯主角的風采。
不過,尊重不是放縱。新課程決定了教師傳授者角色的終結,要積極主動地轉變為參與者,不要把自己裝扮成“知識的化身”,把幾乎被邊緣化的一門實用性學科轉化成一門學生樂于接受的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實踐課。這樣,學生的積極參與和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才有可能。學會和學生一道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分享探究問題過程中的快樂。
二、積極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在實際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主動參與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中去,創設情境,巧妙地提出問題,比如,新授“食物鏈”,教師可以選取很經典的“動物世界”的視頻,可以是海洋,可以是草原,可以是森林,來導入新課,輔以充滿激情的導入語:“人類生活在一個相當巨大的和極其復雜的組織結構當中。在人們最初建立的王國里,原來的部落首領成為國王,于他的臣民有著至高無上、生殺予奪的權力。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演變,人類不斷調整和更新自己的組織結構,國王的稱謂被以后的皇帝、總統、元首、主席、總書記等代替,雖然他們手中的權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但是作為執政者,他們的決策仍然在一定的時空內對其所屬臣民的命運產生著強而有力的影響。”
這樣很自然地讓學生在欣賞視頻的過程中,放飛思緒,徜徉于春意盎然的美景中,進而關注自然萬物的關聯性,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在這春光爛漫、百花盛開的大森林中存在著吃與被吃的現象……”然后再一步步講解食物鏈的相關內容。學生可以在不知不覺中體會到一種說教難以達到的效果,正確地理解諸如“海洋食物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從自營性細菌或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機物開始,經浮游生物、草食性動物至各級肉食性的動物,依次形成捕食者與被食者的需求關系也就是一種金字塔似的狀態,每上一級就比前一級縮小,形成了多種復雜的食物鏈的網絡結構。
三、始終關注所有學生在課堂中的狀態
學生在課堂的學習狀態主要表現為關注狀態、參與狀態、思維狀態和情緒狀態。
如果說良好的課堂導入是貫穿課堂教學始終的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一堂課的良好開端,那么優化教學情境,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則是保證學生主體參與不可或缺的環節,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全身心參與學習活動,實現學生思想狀態的建構與發展的必經之路。
那么,如何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呢?生物課程本身是需要學生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兼備的一門學科。比如,“遺傳和變異”一章的教學,可預設這樣的問題:“核酸和DNA有什么區別?DNA和染色體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因為這是這個教學環節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不如先行拋出來,讓學生自己合作學習去索求答案。而教師此時應該適當地采用掛圖、錄像、模型等幫助學生構建概念,并輔以習題訓練,在這個動態的過程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當然,高效的課堂離不開創設和諧、愉快、民主的課堂氣氛,建立新型師生關系觀,運用“親其師,信其道”的心理效能,營造一種民主愉悅的氛圍,才能使課堂上的教與學活動產生最佳效益。
四、教師始終掌控合理適度的課堂節奏
以“消化系統中消化道和消化腺的組成,唾液的作用”為例,第一個教學環節可依次這樣安排:
1.膽汁對脂肪的乳化作用。
2.唾液、胃液與膽汁的不同作用,說明口腔、胃、腸道都具有一定的消化功能。
輔助問題:
1.“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是否都如唾液那樣,能使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
2.消化道內具有消化液的器官不止一個,你認為哪個器官是消化的主要場所?
學生活動要求:用所供的紙張模擬這個器官的形態做一個(簡易)模型,制作時可裁剪、折疊,但整張紙都要利用上,不能有廢棄的碎紙片。
這樣,學生老師始終處于一種親密互動的狀態,整個課堂張弛有度,學生自始至終都在老師的引領之下完成指定的學習任務。
新的高考體制向我們的生物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需要主動地適應,而不是消極地等待被淘汰。以上只是一點粗淺的想法,與各位同仁探討。
(作者單位 江蘇省寶應縣安宜高級中學)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