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雙
那是一節練習跳高的體育課。
老師首先講解了跳高的要領,如何助跑、起跳、跨腿,并做了示范。然后,同學們開始練習。在后半節課,老師對同學們進行了測試,很快,同學們一個個地通過了測試,跳過了規定的高度。最后,只剩下全班個子最矮的同學——丁小小。
當丁小小第五次失敗時,一屁股坐在了地上,那個規定的高度在他心里成了一個無法逾越的障礙。
“再來一次!”體育老師鼓勵道。
“老師,能不能降低一格讓我跳?”丁小小要求。
“好吧!”體育老師沉思了一會兒,說。然后,他取下標桿,旋轉了一下,又把標桿卡了上去,說:“跳吧!”
重新站在起跑線上,吸氣、助跑、起跳、跨躍,在熱烈的掌聲中,丁小小終于跳了過去。
這時,體育老師招呼丁小小到了卡尺那里,讓他自己看跳過的高度。丁小小呆住了——原來,體育老師重新卡上去的,仍是原來規定的高度。
許多時候,一個人對自身的能力常常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了解。那么,作為擔負育人責任的教師,是否能夠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將固有的潛力挖掘出來呢?
事實上,許多教師非但沒有想方設法挖掘學生的潛力,相反,對于那些學習能力差、道德品質存在欠缺的孩子,想當然地認為他(她)們是沒有前途的,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態度,主動放棄,不聞不問,甚至諷刺挖苦,唯獨缺少鼓勵和關愛。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精彩的世界,都是一個可能蘊藏著巨大能量的核彈。我們為人師者,必須用智慧的頭腦、恰當的方法、高度的責任感打開學生心頭上的那把鎖,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和生活中的一道道障礙,克服自身的局限,使他們的人生達到一個個新的高度,從而也成就我們自己的教育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