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江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
《沁園春·長沙》選編在趙大鵬主編的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語文基礎模塊下冊第五單元《中國現代詩三首》中的第一首,屬課內講讀課文。全詞分上下兩闋,通過對湘江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戰斗生活的回憶,頌揚了當時工農運動的蓬勃發展,提出了革命的領導權問題,藝術地表現了毛澤東同志關于無產階級掌握領導權的光輝思想。本單元教學要求培養學生具有“感知詩歌內容,體悟作者情感的能力”。為此,本課教學同樣也應擔負起培養學生鑒賞新詩能力的重任。
2.教學目標
《沁園春·長沙》采用的是用古典詞格式寫新時代內容的“舊瓶裝新酒”的形式,語言富有表現力、韻律優美、抒情強烈是其主要特點。結合教材單元要求及學生實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宏闊的深秋意境,了解詩歌借景抒情的特點,發展形象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誦讀和情境還原,學會閱讀和鑒賞其他現代詩歌的一般方法,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和人民的思想感情,養成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并樹立遠大抱負。
3.教學重難點
詩歌是通過形象來反映生活、表現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詩歌的本質,“重組意象,體悟意境,把握情感”是鑒賞詩歌的關鍵。于是我確定了以下重難點:
重點:反復誦讀,準確理解詩歌意象,體會深秋意境,體悟情感。
難點:對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進行分析,學習詩歌意象的象征義。
二、說學情
對于我校絕大多數高一的中職學生來說,語文基礎差,學習興趣不高是普遍現象。對詩歌進行鑒賞,學生還沒有形成借助意象通過聯想、想象來體會詩歌意境的思維習慣,對內容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加之學生對本首詞創作背景不熟悉,這些都給本課的教學帶來了一定難度。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好的教學方法是開啟學生心靈智慧的鑰匙。本課教學將充分踐行“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以電化教育輔助實施以下教法:
(1)朗誦法
營造形象的藝術氛圍,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情境教學法
運用電化教育優化演示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幫助學生進入和理解意境。出色的朗讀,和諧的音樂伴奏,展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畫,這些做法都強調了情境的作用。
(3)圖表歸納法
圖表歸納法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和整體性三大優點。抓住關鍵字詞,用線條簡單勾勒,能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教學過程清晰,重點突出,提高教學效率。
(4)討論法
養成合作學習的意識。
2.學法
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在弘揚人格精神,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方面還有明顯不足。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我讓學生采用以下學法:
(1)課前預習法
課前我要求學生根據想象繪制“萬類霜天競自由”和“浪遏飛舟”圖,借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同時要求學生多渠道搜集一些描寫秋天的詩句及圖片,為課堂教學中開展比照活動做好準備。
(2)勾畫圈點法
誦讀過程中,勾畫圈點法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3)課后比照閱讀拓展法
課后比照閱讀任務的布置更是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關注學生知識的拓展及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
本課教學擬用1課時。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2分鐘)
人們常說:“心有多寬,天有多高。”縱觀古今偉人,無一不具備寬廣的胸懷,能見人所不能見,想人所不敢想。就連一只小小的青蛙,在他們眼中也足以用來抒豪情、顯壯志。現在我們就來看一首《詠蛙詩》。(教師點擊展示該詩)想不想知道他是誰?他就是我們敬愛的毛澤東主席,初中時我們曾學過他的一首詞《沁園春·雪》。(教師引導明確“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題目。)那么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毛澤東的另一首相同詞牌名的詞《沁園春·長沙》(出示幻燈片,板書課題)。
2.整體感知課文
(1)積累字詞(3分鐘):自讀文本,要求學生將注釋中生字讀音拼注在原文中。(要求學生以后都應這樣做,養成習慣。)
(2)播放課文朗讀錄音(3分鐘):營造形象的藝術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一邊聽,一邊圈出不理解的詞句。
3.精品細讀
(1)背景介紹(2分鐘):讓學生看課文中的年代,然后讓學生回憶1925年毛澤東的情況,老師適當提示,讓學生了解其背景。(出示幻燈片)
(2)學生自由朗讀,結合注釋和背景理解詩詞。(3分鐘)
(3)師生同解。(13分鐘)
①先讓學生齊讀前三句,思考正確的語序,并解釋。
②品味第四到第十句,這是教學的一個重點,要讓學生先讀,再理解,借助聯想、想象進行意境還原,在此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③分析上闋中的最后三句,解決“悵”的根由。
④小結上闋。提出了一個問題“誰主沉浮”,讓學生在文中找內容回答,然后轉入下闋內容的分析。
⑤分析下闋內容,回答“誰主沉浮”的問題,突出本文主旨。
(4)分析本詞相關意象的象征義及藝術特色(5分鐘)。
4.歸納小結(2分鐘)
詩詞鑒賞的方法淺述。(抓住意象,依托經驗,進行想象和聯想,重組意象,體悟意境,把握情感。)
5.練習拓展(5分鐘)
描繪詞的意境: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詞的意境生動地描繪出來。
教師示例。(根據時間及具體情況而定。)
6.布置作業(1分鐘)
(1)背誦全詞
(2)比照《沁園春·雪》,討論評議,找出兩首詞的異同,總結規律
(3)修改并謄寫意境描述,進行交流
7.全班再次朗讀整首詞,結束本課(2分鐘)
五、說板書設計
精心設計板書是實現課堂教學最優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隨著目標教學的發展,板書設計也應突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概括更豐富的知識類項,精練醒目,才能有利于學生知識框架的構建。
六、說教學反思
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達到了革命的政治內容和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學習這首詞要運用形象思維,遵循“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審美規律。利用情境再現具有直觀性、生動性和具體性三大優點,在教學中“把文字、聲音和形象三者結合起來”。圖表歸納以揭示詞的構思為重點,分別以“看”“問”“憶”“記”提領,通過宏闊的深秋意境襯托毛澤東同志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讓學生理解本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點,既突出了主題,又反映了寫法。
通過輕松愉悅的教學活動的開展,充分尊重學生主體,豐富學生知識,發展學生能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四川省德昌縣職業高級中學文綜組)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