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建華 李慶軍
實施高效課堂改革以來,小學數學課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實施有效備課與有效教學的實踐中,許多老師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案例。這兩天我參加了有關有效課堂的培訓,我覺得可以從以下方面作嘗試。
一、課上練習設計要有對比性
小學生學習數學,往往會產生思維定勢,如今天李老師教學的“圍棋中的數學問題”,就設計了這樣的對比練習,一個在三角形的三邊上擺花,另一個在禮堂的三邊擺花,各自至少需要多少盆花?讓學生解答。在比較、分析中揭示它們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加深認識,使知識達到內化的程度。
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語言優先
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同桌合作、獨立嘗試、自己體驗、小組競賽等形式交替進行,在多次實踐活動中自覺地尋找規律,通過合作交流,彼此互相啟發,發現方法。準確生動的教學語言能始終抓緊學生的注意,吸引他們主動投入到學習中來。接下來,我從課堂中主要的三類教學語言來說一說。(1)交代語言,交代語言要求教師講得清晰,更要讓學生聽得清晰。(2)過渡語言,如果說課堂的一個個精心設計的環節猶如一顆顆美麗的珠子,那過渡語言就是串聯珠子的那條線。(3)評價語言,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練習設計要有坡度,為學生提供思維及想象的階梯
學生認識事物總是從簡單到復習,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如可先設計一些模仿性的練習,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設計一些富有變化和發展的練習,這樣就可面向全體,各有所得,讓優生能永不滿足地探索研究,讓學困生也能感受成功的快樂,使全班同學的智能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和諧發展,收到較好的效果。
四、鼓勵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
讓學生獲取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設置開放性題目,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參與的樂趣。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總之,只要我們從新課程的理念出發,按照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構建適合我們自己的高效課堂,那我們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數學也會隨之成為一門學生樂學、去學的好課程。
(作者單位 山東省肥城市王瓜店街道辦事處王西小學)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