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華
摘 要:教師教學要聯系生活領域,要結合學生、家庭與學校,自我不斷地創設問題。那么,如何在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呢?
關鍵詞:情境導入;多媒體;互動活動
學生作為學習和發展的主人,教師要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角色,產生情感體驗,達到動情中明理、明理中促行,就要恰當地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達到“動情中明理”的效果。學生明理后,情感就會升華,心里的閘門就會打開,在情感體驗中受到教育,心靈的思想火花就會迸發出來,從而達到育人教書的最佳效果。下面就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實踐來談談我在實踐教學中是如何創設情境的。
一、講故事,用語言的魅力導入,創設情境
教師利用優美、動聽的語言描述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對學生的認知活動有著指導作用,并且帶有情感色彩的語言,不但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同時能給學生一種美的享受,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之中。
二、用多媒體中的視聽效果展現情境
對于小學生來說,直觀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有助于學生感性知識的形成,使學生身臨其境,從形象感知達到抽象理性的頓悟。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能夠直接刺激學生的大腦興奮,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身臨其境,提高學習熱情,在情感中獲得共鳴。
三、用互動活動體驗情境
在課堂上,教師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教材內容,適當地開展活動,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活動中促情。道德情感一經形成,就成為一種穩定的力量,積極影響人們的道德行為。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讓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表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由于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角色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迅速形成表象,同時還能很快地深入理解。
四、利用資源創設情境
創設情境時結合學生身邊的資源,如課內外的一些活動,并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他們的認知能力,創設一個貼近學生的情境。
總之,學生生活的現實性,決定了品德與社會教學應該關注和反映學生生活的真實性。學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們生活在現實社會里,他們的生活天天在進行,時時在進行,這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實在在的東西。想方設法去創造符合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發現,培養生活能力,提高道德水準,做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好少年。
(作者單位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安圖縣松江鎮中心小學校)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