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剛
中共商丘市委黨校 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重視學習、善于學習是我們黨一貫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的歷史經驗。黨的成立、成長、發展,都同加強學習緊密相聯。黨的誕生,是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學習馬克思主義,并把它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結果。黨的成長發展的過程,就是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并用以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的過程。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黨建目標,是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的一條新思路和一項新舉措。對學習型政黨概念的歷史淵源和理論價值的探討,能夠為學習型政黨的建設提供理論上的指導。
關鍵詞:學習型政黨;歷史淵源;理論價值
一、學習型政黨概念的歷史淵源
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從建黨前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到建黨后的農民運動講習所,從古田會議決議對黨員學習教育的詳盡規定到延安大規模學習運動的興起,從建國初期向一切內行的人們學習經濟到改革開放以來面向世界學習各國的先進文明成果,從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每當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中共中央都要號召全黨同志加強學習,把學習作為適應新形勢、完成新任務的起點。無論戰爭年代怎樣戎馬倥傯,無論治國理政如何事務繁忙,學習始終擺在黨的建設的重要日程上。
師夷長技以制夷。近代中國內憂外患,延續上千年的天朝圣國的美夢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擊得粉粹。正如馬克思所言:“清王朝的聲威一遇到不列顛的槍炮就掃地以盡,天朝帝國萬世長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擊,野蠻的、閉關自守的、與文明世界隔絕的狀態被打破了。”[1]兩次鴉片戰爭的慘敗極大地刺激中國士大夫階層的一些有識之士,他們“開眼看世界”,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吶喊,這是中國人民對西方挑戰的最初反應。但無論是洋務派抑或維新派,因為他們的改革不愿意觸及制度和文化問題,因而不可能成功,這一點從李鴻章“取西人器數之學,以衛吾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道”[2]和康有為“以孔學、佛學、宋明理學為體,以史學、西學為用”[3]的衛道言論中,可以一見端倪。辛亥革命的領導者在推翻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后,一方面主張“建立共和政府,效仿美國”,另一方面又主張恢復“天下為公”的傳統大同理想,這種矛盾的心態折射出民國先行者們路徑選擇的不確定性,最后終因革命的不徹底性而告失敗。盡管近代各個階層的救國方案都失敗了,但是他們善于學習,不懈探索的勇氣和信心,給即將走上歷史舞臺的中國共產黨人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歷史遺產。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共產黨是在中國的先進分子學習馬克思主義過程中誕生的。李大釗等先進知識分子最早意識到,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他們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如饑似渴地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并在中國將馬克思主義迅速傳播開來。正是在學習、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他們提出并且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黨成立以后,非常重視學習。黨的一大專門提出了宣傳學習的任務,要求黨員努力宣傳馬克思主義,使更多的人學習接受馬克思主義,投入到革命當中。1923年,黨的第三屆第一次中央執行委員會專門通過《教育宣傳問題議決案》,強調要采取多種形式,加強黨員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黨綱黨章的學習、討論。為了加強學習,黨的早期領導人在湖南、上海分別創辦了湖南自修大學、上海平民女校等干部教育學校。中國共產黨人一貫注重馬恩著作的出版與傳播。我們黨成立之前,即由具有先進思想的知識分子將馬恩著作翻譯到中國,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惲代英、周恩來等一批初步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開始組織共產主義小組,宣傳和研究馬克思主義。這期間最值得稱道的就是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的正式出版。《宣言》出版后,受到先進知識分子的熱烈歡迎,各地爭相翻印,不斷再版。
我們黨是靠總結經驗吃飯的。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在曲折中發展壯大,正是因為重視學習、善于總結經驗的結果。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和我們黨事業的蒸蒸日上,毛澤東同志敏銳地感覺到“我們隊伍里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過去學的本領只有一點點,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漸漸告罄了。好像一個鋪子,本來東西不多,一賣就完,空空如也,再開下去就不成了,再開就一定要進貨。我們干部的‘進貨就是學習本領,這是我們許多干部所迫切需要的。”[4]為了克服這種恐慌,毛澤東認為要“把全黨變成一個大學校”,然后“來一個全黨的學習競賽,看誰真正地學到了一點東西,看誰學的更多一點,更好一點。”[5]于是,我們黨由中央自上而下地發起了全黨干部學習運動。隨著工作重心的轉移,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號召全黨“我們必須學會自己不懂的東西。我們必須向一切內行的人們(不管什么人)學經濟工作。拜他們做老師,恭恭敬敬地學,老老實實地學”。[6]在完成社會主義改造之后,繁重的社會主義建設任務擺在我們面前,毛澤東同志指出,“在社會主義建設上,我們還有很大的盲目性。社會主義經濟,對于我們來說,還有許多未被認識的必然王國。……社會主義建設,從我們全黨來說,知識都非常不夠。我們應當在今后一段時間內,積累經驗,努力學習,在實踐中間逐步地加深對它的認識,弄清楚它的規律。一定要下一番苦功,要切切實實地去調查它,研究它。”[7]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了左傾思想在黨內的統治地位,做出了將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重大決策,鄧小平同志在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報告中告誡全黨“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一場深刻的偉大的革命。在這場偉大的革命中,我們是在不斷地解決新的矛盾中前進的。因此,全黨同志一定要善于學習,善于重新學習。”[8]他時常提醒全黨同志:“要把學習搞好,認真建立學習制度。”當改革開放進入新的歷史階段,江澤民同志清醒地提出“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我們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的東西很多。因此,全黨同志首先是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加強學習,而且必須有緊迫感,必須提高自覺性。我們的口號應該始終是學習,學習,再學習!”[9]在他倡導下,全國縣級以上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集中開展了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教育活動,成為我們黨為加強自身建設進行的一個新的創造性探索。進入新世紀后,以胡錦濤同志為核心的新一代領導集體,致力于完善小平同志所倡議的學習制度,大力推進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制度化。2002年12月26日,中央政治局進行了首次集體學習,至十七大召開之前,共進行了44次集體學習,密集程度世所少見,重視程度可見一斑。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明確提出了建設學習型政黨和形成學習型社會的重大任務,將全黨的學習擺在了更為突出的位置上。2002年,黨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2003年,胡錦濤同志多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全黨要加強學習,“要注重學習世界經濟知識和分析世界經濟形勢,不斷提高在對外開放條件下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規律性認識、”[10]“要更加重視學習歷史知識”。2004年,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中第一次以黨的中央全會決定的方式提出“努力建設學習型政黨”的要求,并強調“重點抓好領導干部的理論和業務學習,帶動全黨的學習。” 2007年,胡錦濤同志在中央紀委第七次全會上提出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學風建設的問題,提出要在領導干部中大力倡導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勤奮好學、學以致用”位居其首。十八大前后,習近平同志公開發表過10篇文章,論及學習型政黨,分別是《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和研究》、《領導干部要認認真真學習》、《領導干部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關于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幾點學習體會和認識》、《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是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根本要求》、《努力克服不良文風 積極倡導優良文風》、《領導干部要讀點歷史》、《深入實際 實事求是 提高調查研究的水平和成效》、《勤學善思 學以致用 提高戰略思考和政治決斷能力》和《善于學習 增強本領 努力實現“中國夢”》。這些都彰顯了新一屆領導集體對學習的極端重視。
追本溯源,在我們黨成立以來的90多年的輝煌歷史中,特別是執政60多年來和改革開放30多年來,始終在探索如何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這些探索構成了我們黨提出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深刻的歷史淵源。回溯我們黨學習的歷史淵源,對于我們深化對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認識,探究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理論價值,都有著重要而積極的意義。
二、學習型政黨概念的理論價值
一個善于學習的社會,才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社會;一個渴望學習的民族,才能成為一個不斷發展的民族,一個自覺學習的政黨,才會在不斷滿足人民物質文化需要中贏得更多尊重。學習型政黨概念的提出,能夠進一步增強黨的學習力、創新力,領導力,進而為構建學習型社會和和諧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領導力量。
以促進學習力適應時代發展。學習型政黨是在知識經濟興起和信息化、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的時代條件下,不斷促進學習,以學習力來推動創新力的政黨。按照西方流行的“知識折舊”定律的說法,“一年不學習,你所擁有的全部知識就會折舊80%。”任何人都不敢輕易斷言自己不再需要學習。現代管理學認為,學習的速度若慢于時代的變化必然被淘汰。據專家分析,農業經濟時代,只要7-14歲接受教育,就足以應付以后40年工作生活需要;工業經濟時代,求學時間延長為5-22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人類則必須把12年制的學校教育延長為“80年制”的終身學習。這就意味著學習已經成為生存和發展之道。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學習從單純的求知變為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在這種情況下,西方產生了學習型組織理論。這是一種以學習、創新、超越為追求的全新管理理論,是當今前沿的管理理論。學習型組織理論認為,人類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之后,組織的競爭優勢在于它比自己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更好。如果組織學習的速度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變化,就會遭受淘汰。根據這個理論,美國政府明確提出“把美國變成人人學習之國”,新加坡、瑞典提出創建學習型國家,歐盟提出創建學習型社會。可以說,重視和加強學習,倡導建設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社會,已經成為一股世界潮流。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無論是國家還是政黨,如果不加強學習,不提高學習能力,勢必會落伍,甚至難以在這個時代立足。一個重視學習的黨,是充滿希望、富有生命力的黨,一個善于學習的黨,是能夠與時俱進、永葆先進性的黨。正如胡錦濤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強調:“我們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所肩負任務的艱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見,在改革發展穩定中所面臨矛盾和問題的規模和復雜性世所罕見,在前進中所面對的困難和風險世所罕見。”[11]這三個“世所罕見”憂患極深,責任極大,清醒之極。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當前發展處在矛盾凸現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在世界關注中國模式、中國道路的時候,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還將面臨新的調整,諸如“三農”問題,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與社會之間發展不平衡問題,產業結構調整問題,產能過剩問題,發展方式問題,就業問題,教育、衛生事業不能滿足人民需求的問題等等,都需要求解,都是現實提出的嚴峻挑戰,我們黨既不回避矛盾也不掩飾問題。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指出全黨必須牢記我們黨的先進性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勞永逸的,過去先進不等于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于永遠先進,過去擁有不等于永遠擁有,現在擁有不等于永遠擁有。在我國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面對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一系列階段性特征,要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迫切需要我們在新的實踐中重新學習、繼續學習。
以激發創新力應對社會變革。發展創新是馬克思主義生命力的源泉。沒有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創新,就沒有馬克思主義的生機和活力,就無法保證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讀史明智,知古鑒今。從南昌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到紅軍長征勝利的回顧和思考,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回顧與思考到15世紀以來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歷史的考察,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多次安排與歷史有關的學習內容。在學習和思考中,中央領導集體進一步把握歷史的規律性,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毛澤東思想,開創了馬克思主義新領域;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鄧小平理論,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馬克思主義成功推向21世紀;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創立科學發展觀,繼續把馬克思主義推向前進。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中國夢,進一步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黨員領導干部的創新能力,是領導干部在領導活動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創造性地運用各類知識和技能,發現、分析、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它是集分析判斷能力、科學決策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應對處置能力等為一體,融觀念創新能力、思路創新能力、方法舉措創新能力于一爐的綜合能力。學習不是為學而學,更重要的是要凝聚為一種智慧,轉化為學習主體的一種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在新的學習的基礎上,全體黨員和黨的各級組織不斷發展學習力,超越自我,創造自我,形成創造未來的能量,將學習力轉化為推動事業發展的創新力和執行力,創造出新的局面。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實踐出真知,工作長才干。潛心向實踐學習,就是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帶著問題學,學用結合,學以致用,以用促學,切實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要圍繞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同時,堅持不懈地向實際學習,繼承中國文化,研究中國問題,指導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經驗,能夠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同行;持之以恒地向時代學習,把握時代脈搏,回答時代課題,反映時代精神,能夠使馬克思主義與時代同步;謙虛謹慎地向人民學習,總結人民創造,關注人民需求,解答人民困惑,能夠使馬克思主義與人民同在。
以提高執政力擔當歷史重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面臨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的兩大歷史性課題。“不學習、不堅持學習、不刻苦學習,勢必會落伍,勢必難以勝任我們所肩負的重大職責。”[12]黨的十七大召開前夕,胡錦濤總書記5年前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忠告仍然言猶在耳,振聾發聵。胡錦濤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中央要求領導干部加強學習,根本目的是要提高我們黨執政興國的本領,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提高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本領。加強學習,一定要緊密聯系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要求來進行,一定要緊密聯系認識和解決改革和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來進行,一定要緊密聯系自身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改造來進行,一定要緊密聯系更好地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來進行。這樣才能學得生動、學得深入、學得有效。正如胡錦濤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扎實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13]我認為堅持科學、民主、依法執政是提高黨的執政力的重要舉措。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重要內容。強調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反映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和對黨長期執政正反兩方面經驗的科學總結,反映了我們黨對自己所處的歷史方位和所承擔的歷史使命的清醒認識,反映了我們黨把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緊密結合的高度自覺。只有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我們黨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人民和時代賦予我們黨的莊嚴使命;只有堅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為指導,不斷探索和遵循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以科學的思想、科學的制度、科學的方式組織和帶領人民共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作出的決策特別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決策符合客觀規律和科學規律,符合人民群眾的愿望;只有堅持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理解,共同做好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只有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體制、法治的程序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我們才會贏得執政的合法性,才會使我們的執政力在法治的軌道上健康運行,才會在 “強國富民”的方向上擔當歷史的重任。
總之,建立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是一項帶有全局性的戰略任務,必須要以提高全體黨員和黨組織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活力為基礎,而不能是僅僅以提高黨內部分同志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活力為滿足。在這一點上,我們需要邁開大的步伐,必須深刻把握建立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新要求,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努力探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教育、引導黨員的新思路、新舉措,特別是要進一步擴大學習教育的覆蓋面。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丁鳳麟、王欣.薛福成選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梁啟超.飲冰室文集[Z].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
[4]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
[5]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
[8]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江澤民.論黨的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
[10]胡錦濤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講話[EB/OL].http://chn.chinamil.com.cn/zt/2010zyzzj/2010-05/24/content_4224501.htm.
[11]胡錦濤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http://news.qq.com/a/20081218/001853_5.htm.
[12]胡錦濤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的講[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5263940.html.
[13]胡錦濤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講[EB/OL].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images/2006-07/04/jfjb01b704b.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