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華
陜西省神木縣喬岔灘獸醫站 陜西榆林 719300
摘要:本文從扶持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生豬大縣獎勵政策,畜牧良種補貼政策,畜牧標準化規模養殖支持政策,動物防疫補助政策,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以及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等這幾方面來分析了國家畜牧業的扶持政策。
關鍵詞:國家;畜牧業;扶持政策
1、扶持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政策
國家將加大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實行新增補貼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傾斜政策。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家庭農場登記制度,明確認定標準、登記辦法、扶持政策。探索開展家庭農場統計和家庭農場經營者培訓工作。推動相關部門采取獎勵補助等多種辦法,扶持家庭農場健康發展。
2、生豬大縣獎勵政策
2012年中央財政安排獎勵資金35億元,專項用于發展生豬生產,具體包括規模化生豬養殖戶(場)豬舍改造、良種引進、糞污處理的支出,生豬養殖大戶購買公豬、母豬、仔豬和飼料等的貸款貼息和保險保費補助支出,生豬流通和加工方面的貸款貼息支出,生豬防疫服務費用支出等。獎勵資金按照“引導生產、多調多獎、直撥到縣、專項使用”的原則,依據生豬調出量、出欄量和存欄量權重分別為50%、25%、25%進行測算。至今中央財政繼續實施生豬調出大縣獎勵。
3、畜牧良種補貼政策
為推動家畜品種改良,提高家畜生產水平,帶動養殖戶增收,從2005年開始,國家實施畜牧良種補貼政策,2012年畜牧良種補貼資金12億元,主要用于對項目省養殖場(戶)購買優質種豬(牛)精液或者種公羊、牦牛種公牛給予價格補貼。生豬良種補貼標準為每頭能繁母豬40元;奶牛良種補貼標準為荷斯坦牛、娟姍牛、奶水牛每頭能繁母牛30元,其他品種每頭能繁母牛20元;肉牛良種補貼標準為每頭能繁母牛10元;羊良種補貼標準為每只種公羊800元;牦牛種公牛補貼標準為每頭種公牛2000元。至今國家將繼續實施畜牧良種補貼政策。
4、畜牧標準化規模養殖支持政策
發展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是加快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建設現代畜牧業的重要抓手。從2007年開始,中央財政每年安排25億元在全國范圍內支持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2008年中央財政安排2億元資金支持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場)建設,2009年開始中央資金增加到5億元;2012年中央財政新增1億元支持內蒙古、四川、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肉牛肉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開展改擴建。支持資金主要用于養殖場(小區)水電路改造、糞污處理、防疫、擠奶、質量檢測等配套設施建設等。至今國家將繼續支持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
5、動物防疫補助政策
當前,我國動物防疫補助政策主要包括: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補助政策,國家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反芻獸疫(限、新疆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重大動物疫病實行強制免疫政策;強制免疫疫苗由省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會同省級財政部門進行政府招標采購,獸醫部門逐級免費發放給養殖場(戶);疫苗經費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按比例分擔,養殖場(戶)無須支付強制免疫疫苗費用。畜禽疫病撲殺補助政策,國家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小反芻獸疫發病動物及同群動物和布病、結核病陽性奶牛實施強制撲殺;對因重大動物疫病撲殺畜禽給養殖者造成的損失予以補助,補助經費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基層動物防疫工作補助政策,補助經費用于對村級防疫員承擔的為畜禽實施強制免疫等基層動物防疫工作經費的勞務補助,2012年中央財政投入7.8億元補助經費。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國家對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上,對養殖環節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的生豬規模化養殖場(小區),給予每頭80元的無害化處理費用補助,補助經費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至今中央財政將繼續實施動物防疫補助政策。
6、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
為推進全國鮮活農產品市場供應,降低流通費用,全國所有收費公路(含收費的獨立橋梁、隧道)全部納入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網絡范圍,對整車合法裝載運輸鮮活農產品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納入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網絡的公路收費站點,要開辟“綠色通道”專用道口,設置“綠色通道”專用標識標志,引導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優先快速通過。鮮活農產品品種范圍:新鮮蔬菜包括11類66個品種、新鮮水果包括7類42個品種、鮮活水產品包括8個品種、活的畜禽包括3類11個品種、新鮮的肉蛋奶包括7個品種,以及馬鈴薯、甘薯(紅薯、白薯、山藥、芋頭)、鮮玉米、鮮花生。“整車合法裝載”認定標準,對《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范圍內的不同鮮活農產品混裝的車輛,認定為整車合法裝載鮮活農產品。對目錄范圍內的鮮活農產品與目錄范圍外的其他農產品混裝,且混裝的其他農產品不超過車輛核定載質量或車廂容積20%的車輛,比照整車裝載鮮活農產品車輛執行,對超限超載幅度不超過5%的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比照合法裝載車輛執行。
7、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
為加強草原生態保護,保障牛羊肉等特色畜產品供給,促進牧民增收,從2011年起,國家在內蒙古、新疆、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和云南等8個主要草原牧區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投入中央財政資金136億元,全面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內容主要包括:實施禁牧補助,對生存環境非常惡劣、草場嚴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實行禁牧封育,中央財政按照每畝每年6元的測算標準對牧民給予補助,初步確定5年為一個補助周期;實施草畜平衡獎勵,對禁牧區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在核定合理載畜量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對未超載的牧民按照每畝每年1.5元的測算標準給予草畜平衡獎勵;給予牧民生產性補貼,包括畜牧良種補貼、牧草良種補貼(每年每畝10元)和每戶牧民每年500元的生產資料綜合補貼。2012年,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資金增加到150億元,實施范圍擴大到山西、河北、黑龍江、遼寧、吉林等5省和黑龍江農墾總局的牧區半牧區縣,全國13省(區)所有牧區半牧區縣全部納入政策實施范圍內。至今國家將繼續在13個省(區)牧區半牧區縣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