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芳
【摘??要】隨著大學的擴招,多數大學存在著逃課現象。教育學界的研究者主要以量化的方法來研究大學生逃課的原因,筆者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礎,采用教育人種志研究方法,對典型性的對象進行研究,從被調查者的角度來探討逃課的原因。
【關鍵詞】大學生??逃課??原因??個案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4-0043-01
一?問題的提出
逃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逃課指顯性逃課。廣義的逃課包括顯性逃課和隱性逃課。蘇聯心理學家季亞欽科將顯性逃課定義為:“逃課是指學生在未請假的情況下,沒有按照既定時間和地點上課的一種曠課行為。”隱性逃課是指學生按時來上課,似乎也在認真聽課,但實質則“形在而神不在”,從不聽教師講課,只顧自學其他知識。此次研究使用的是顯性逃課,沒有將隱形逃課考慮在內。
二?研究背景
在中國社會發展進入21世紀的今天,經濟、教育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與之極不相適應的是:無論重點大學還是一般院校,學生逃學曠課現象都普遍存在,關于大學生為什么要逃課的研究目前在中國教育界尚不多見。因此我認為對逃課原因進行更為細致的個案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三?研究方法
1.抽樣
我采用目的性抽樣,即:根據研究目的選擇有可能為研究問題提供最大信息量的樣本。選取H高校某普通班級的一個逃課學生作為樣本。此班級是該校的一個普通班級,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該班學生人數適中,且逃課的人數基本穩定。
2.收集資料
收集資料的方法采用的是非結構式訪談、現場觀察。訪談的時間每次大約半個小時,地點由我和被訪談人商定。因為逃課的原因有很多,并且對被訪談者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不了解,所以關于為什么逃課的原因無法準確地預測,因此采取非結構式訪談。
四?研究結果
此個案的主角王××是H高校一名普通的學生,和很多學生一樣,過著簡單的大學生活。他在得知我要以他作為教育學人種志的研究對象時,有點不好意思,但是在我多次請求下,他最終還是答應了。在我和他的朋友接觸中了解到,王××平時愛幫同學,如果班上有哪個同學需要他幫忙,只要和他說一聲就答應了。除了經常逃課外,他還算得上是一個好學生。平時的作業不會不交,只會推遲交,一般都是前一個晚上熬夜寫完的,不過有的作業也不全是自己寫的,存在太多借鑒的內容。所以說,王××除了逃課外,在其他的方面的表現良好。
一天我準備約王××出來談,我問他什么時候有時間。他說:“我一般上午沒時間,我上午的時候要睡覺,中午或下午吧。”說這句話的時候,他把目光轉移到其他地方,可以看出,這時他心里覺得有點不好意思。我又問他:“那你一般中午和下午在哪里呢?”我準備約他去圖書館,因為那里有隔間,比較安靜,談話比較方便。他說:“我一般都是待在寢室,玩玩游戲、看看新聞、看看電影,也沒什么其他的事情要做。”“你白天睡覺,晚上一般不睡覺嗎?”我好奇地問。他說:“我一般晚上都會玩游戲,有時候在寢室玩,有時候和幾個好哥們去網吧。”可以看出說王××逃課和他的生活作息有關系。學校的作息時間和他的生活作息時間不同,一般上午的課,特別是早上一二節課,他是不會去的。
我和王××從大一開始就一直在一個學生組織做學生工作,平時接觸也很多。大一剛剛開始的時候,他各個方面都比較積極,專業課也不逃,學習也很上進。記得有一次專業課上,教師還表揚了他的論文。我問:“你什么時候開始逃課的?”他說:“我大一時就開始逃課了,那個時候一般都逃公共選修課,如思想政治與修養、近代史綱要等。”那個時候剛從高中進入大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人把學習看得很重要,希望在大學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同時,進大學以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業,每個人都希望能把專業學好,為將來打好基礎。
“你第一次逃課以后,心里是什么感受?有愧疚感嗎?”我本以為他會覺得自己逃課是不對的,會責怪自己,但是他說:“逃了就逃了唄!再說了,又不是專業課,沒什么感覺。”當時從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自責和愧疚。他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同時也為他逃課找借口,所以才這樣違心地說。從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逃課都被家長、教師和學生認為是不對的,所以王××從小就知道逃課是不對的,但是自己在大學卻逃課了,他從內心里是感到愧疚的。
“我記得你大一時各個方面都比較積極,那為什么現在逃課的次數越來越多呢?”我這樣表揚他,他顯得很高興。他說:“自從我不打算考研后,我就不怎么重視專業課的學習了,學習這些專業知識對我以后就業沒有什么用。”
綜上所述,王××逃課的原因有三個:對專業不感興趣、不打算考研、學習對未來的發展沒有幫助,這三點從他本人和同學處得到了證實。盡管對王××逃課情況的了解還不是很深入,盡管我的分析還存在漏洞,但他所代表的大學生逃課群體無所事事的現狀是我們看到的一個令人擔憂的事實。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