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愛玲
摘 要:新課標下的高中數學教學要求教師在高中數學的教學活動中不能僅限于教會學生記憶、接受和簡單的模仿,高中數學的教學目的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的能力,通過組織學習的方式進行合作和交流以及綜合動手實踐能力的提高。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因為受到傳統高中教條式教學思想的影響,使得學生在高中數學課堂上的參與度較低,整個課堂始終是以教師為主導,課堂氣氛死板,師生之間缺少在教學理論上的交流和互動,而與之相對的也有很多數學課堂雖然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但是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思維方面卻十分欠缺,缺乏實質的高中數學教學內容。
關鍵詞:教學策略;課堂教學;再創造性
高中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將意味著學生不再僅僅會學習課本上的知識,更是學生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將知識應用于生活的重要標志。因此,本文根據筆者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談一談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策略。
一、在教學過程中提高非智力因素的重視程度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只是根據教材進行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忽略了學習動機、興趣等其他因素。在新課標的高中數學教學要求中要求教師將傳統教學中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統一地結合到教學活動中,在制定智力教學目標的同時設定合理的非智力教學目標。如果通過創建有效的數學教學情境,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深深地被數學知識所吸引,同時通過提問教學的方式提高學生對數學關鍵點的感知能力。
舉例來說,在進行等比數列前n項和的教學過程中,首先通過國際象棋和小麥粒的典故激發學生對數列求和的學習興趣,接著將這個具象的問題抽象化,從而引出本堂課的課題,在教學過程中穿插著引入其他數列求和的案例和同學們共同討論。之后再提出各種創新的求和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不同的求和問題,在這一系列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最后通過各種變式數列聯系鞏固學生學到的求和公式,提高學生的數學發散思維能力。
二、提高數學教學中的再創造性
著名數學教育學家弗蘭登塔爾曾提出過數學的再創造教學理論,這種教學理論提倡讓學生體會數學學習中對數學理論的再創造,反對傳統數學教學中將教學者設計好的數學教學體系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數學作為一門創造性學科,實際上是將人們日常的生活常識進行數字化和標準化的過程,數學從誕生起就是從對生活的觀察到提出假設,再到證明假設或者反駁提出已有的觀點,最后得到一個階段性成果。提高數學教學中的再創造性就必須將學生作為整個高中數學的教學主體,并且在這個基礎上將數學作為一種可以進行創新的活動一樣進行引導,就像藝術和音樂領域方面的學習一樣,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的創造空間,讓學生始終保持強烈的創造欲望。教師在實踐過程中可以從課堂開始就提出一些真實可感的數學現實作為教學起點,讓學生經歷數學理論和公式的創造過程,通過對身邊各種數學規律的提出并進行驗證,以這樣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建立一種類似于教科書的數學學習體系,這種具有較強互動性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三、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數學觀念的教學
要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突破傳統教學中僅限于對書本知識和相關內容的教學,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創新數學學習思想和觀念,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逐步養成對數學本質的學習觀念,從而產生更加深遠的教學效果。
將陌生、抽象的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從而為人所用,離不開創新能力和對于數學研究的興趣。只有學生熱愛數學,才能真正地發自內心地進行研究和學習,才能認真思考其中的問題,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因此,首先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應該豐富教學內容,比如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比賽或者通過實物展示、圖片展示、多媒體教學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次,要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因材施教,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學習數學知識,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在教師的教育指導下不斷提高。學生只有具備獨立思考鉆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在不斷創新的過程中找到更多能為人們所用的方法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摒棄傳統的陳舊教學模式,創新數學教學的思路,提高學生數學問題的理解能力。一堂高效的高中數學課程就像一種美好的思維體驗。高中數學教學作為教師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通常也會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上述教學策略只是對于大眾數學教學的普遍內容。只有在數學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加強數學教學研究和學術交流,才能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促進高中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整體提高。
參考文獻:
[1]格根娜.淺析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華章,2014(12).
[2]楊丹丹.淺談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J].現代交際,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