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娟
【摘??要】本文通過對藝術設計現狀進行了研究,探討了當前陶瓷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提升措施。
【關鍵詞】陶瓷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4-0072-01
一?藝術設計國內外研究現狀
1.國外研究現狀
現代藝術設計教育起源于歐洲,德國包豪斯學院(Bauhaus?1919~1933)被公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所為發展設計藝術教育而建立的學院。它提出了“藝術與技術相統一”的觀點,建立起了現代設計教育的基本體系,尤其是開創了理性設計教育之先河,“第一次把不可靠的感覺經驗變成科學的理性的視覺法則”。包豪斯的課程觀念和課程原則已經突破了某些傳統手工藝的狹隘觀念和師徒傳承的作坊式教學模式,將基礎課程視做大規模生產之前設計流程的準備階段進行的教學,奠定了現代設計教育的基礎課程模式。從現代抽象繪畫和雕塑發展而來的平面構成、立體構成和色彩構成等基礎課程是包豪斯對現代設計教育做的最大貢獻。
包豪斯所開創的基礎課程是藝術設計教育界反復爭論、探索的內容,是藝術設計學科專業基礎課程研究無可回避的重要課題。國外當代設計學院專業的確立,被普遍認為是包豪斯體系的某種延續與拓展,它們以包豪斯為起跑線,向不同方向演化。
2.國內研究現狀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才開始引入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思維,廣州美術學院尹定邦教授從1978年率先引入了日本和香港的構成教育體系,并在全國推廣。1987年,朝倉直己的《新構成學》被翻譯成中文后,成了最早中國設計基礎教材。之后,國內關于設計基礎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課程基礎理論研究,對基礎、邊緣和交叉學科的拓展研究;二是教材、課程實驗報告及學生作業。而藝術設計學科專業基礎課程設置的實踐探索方面的研究很少。
二?陶瓷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1.陶瓷藝術設計課程偏離現代設計理念與實踐
根據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培養適應企業要求的具有創新性和實踐性的人才應是陶瓷藝術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從現有多數高職院校的陶瓷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來看,存在重陶瓷設計基礎、輕陶瓷產品設計的問題,以專業基礎課為主,導致學生對陶瓷產品設計只有比較膚淺的認識,缺乏符合市場要求的產品設計能力。因而陶瓷藝術設計專業從課程設置上偏離了現代設計理念與實踐。
2.陶瓷藝術設計課程開設缺乏整體性與系統性
陶瓷藝術設計課程的教學要遵循設計課程特有的規律,學生先學什么,后學什么有其特有的開課順序,如設計概論課程一定要安排在第一學期。許多現有高職院校陶瓷藝術設計課程開課順序比較混亂,課程的開設缺乏整體性與系統性。
3.陶瓷藝術設計課程的開設缺乏實踐性與市場性
陶瓷藝術設計專業主要是培養適合現有陶瓷企業需求的創新型人才,高職陶瓷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要能不斷開發設計適應市場上消費者需求的產品。而現有高職院校陶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缺少學生與企業的互動,導致學生對市場的敏感度不強,缺乏產品設計實踐。
三?陶瓷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提升措施
1.以陶瓷藝術設計實踐為主設置課程
由于陶瓷藝術設計專業有其特殊性,學生必須通過很強的動手實踐操作才能掌握專業的基本要領,因此在陶瓷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時,需要具有創新性和實踐性,基礎課程的學時不能太多,所占比例一般為30%,應大幅度增加“日用陶瓷產品設計”“建筑陶瓷產品設計”和“衛浴陶瓷產品設計”課程,使學生對陶瓷藝術設計具有較深的理解。
2.提升陶瓷藝術設計課程的整體性與系統性
課程設置要遵循設計規律,基礎課在前,實踐課在后,循序漸進,在開設陶瓷藝術設計實踐課程前使學生真正理解什么是設計、為何而設計、需要學習設計的程序與方法,掌握設計的觀念與思想,才能開闊學生的設計思維和設計理念,使學生設計出反映市場需求的具有創新性的產品。
3.建設校內高水準的生產性實訓基地,加強校企合作
大多數高職院校在開設陶瓷藝術設計專業后,都投資建設了生產性實訓基地,但由于種種原因,基地投資不足。高職院校應加大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保證學生有條件把在課堂上學的理論思想和實際動手能力練習結合起來。另一方面學校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學校的老師雖然有較高的理論研究水平,但缺少實踐經驗,企業生產一線的工人師傅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在指導學生實踐方面占有優勢。
陶瓷藝術設計專業是一個與市場聯系非常緊密的專業,企業的工作人員最了解市場,學生的設計必須與市場接軌才具有真正的價值,因此學生要到企業中去實踐才能設計出符合市場上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