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菲菲
【摘要】音樂作品是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過聽神經的感受給們以高度的精神享受。各種不同的音樂作品集中了大千世界林林種種的韻律,通過筆者心靈的感受以音樂的語言表達出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音樂多樣化的方式開始接受,尤其以組合形式來演唱的形式。流行音樂中的組合演唱形式以多人多聲部的表現方式能夠更加豐富人們的聽覺和視覺。
【關鍵詞】音樂語言;組合形式;表現方式
組合形式是一些歌通常由一組人一起演唱,各唱出高低不同的音以構成優美的和聲,并使舞臺豐富化的形式。當今流行音樂的創作發展為之火爆。將來也會成為流行樂中不可缺的形式之一。
一.組合演唱形式的特點
相較獨唱,組合演唱則要求歌者間的共性升華。歌唱模塊的設置從教學上來看,我們主要是鍛煉聲音的穩定性、和諧性,使其能完美地表現歌曲。作為一種群體性藝術,追求的最終目的是一種集音色、表情、速度、氣息、感情等方面的高度統一的藝術,達到這種統一,要求隊員之間相互配合、聆聽、默契,更需要擁有細膩的內心情感和較強的自控力。長期的合唱訓練,可以使隊員潛移默化地理解合作的重要性,進而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
組合演唱在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來,組合團體不斷涌現,特別是組合演唱賽事促生了眾多的大學生組合,在一定的程度上呈現了組合演唱藝術面上的繁榮。但冷靜地思考后,在農林院校中由于種種因素合唱藝術并不像想象那樣擁有令人欣喜的局面,在普及效果和手段上都有很多不足,筆者認為普及合唱,意義還需明確,對象還需分析,手段更需創新。
我們學習各種歌唱技巧,力圖從技巧上掌握聲音,但也不僅僅沉溺于對技巧的追求,他們還注重從情感、歌曲處理、節奏等各個方面去處理聲音。這時候對歌唱美的追求顯然比起閹人歌手時代更理}生得多,大家追求的是技術和藝術的完美統一。
二、組合演唱形式的構成與表現方式
(一)組合演唱形式的構成
1.組合成員的選擇
確定要組成幾人組合后。在身高、體形、外貌、性別多方面進行篩選。隊員形象風格要統一,要重視人員外在的協調性。組合人員聲線的選擇。要求每個隊員要有一定的演唱基礎,還要達到多人聲音的融合。
其次組合隊員的性格融洽度也是至關重要的,它是決定一個組合能否長久的重要方面。隊員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和敢于面對困難的精神,要有堅持的心態。很多優秀的組合不長遠的原因就是隊員性格的不容和。
每個成員要對組合充滿激情和希望。要全身心地投入,不間斷地溝通專業,總結比賽或是觀眾提出的不足進而改正創新。
2.聲部劃分
組合演唱的形式一般分為高、中、低音聲部,四人組合來講要有一個人唱高音區,一個唱中音區,一個低音區和一個唱曲劃彩部分。四人要達到聲音統一和諧。組合人員的聲音不要求某一個隊員音色有超強優越性,而是需要多人的聲音以及唱功均勻,既要有聲部之間的對比又要有各聲部之間的融合度。組合演唱的形式既能豐富了舞臺的視覺又能豐富人們的聽覺。
(二)組合人員服裝的搭配
1.組合服裝搭配要凸顯個性化
組合服裝搭配的個性化是指能體現這個團體的特點和所表現的意義。大多數人對歌手的欣賞性不只是唱功,形象在觀眾看來也是至關重要。在圍繞主題不變的情況下選擇適合自己并有代表性的著裝。這就是組合服裝統一搭配的魅力。
2.服裝搭配對舞臺表現的重要性
首先要根據選歌來選擇衣服,歌曲是抒情類的該選擇一些平和而脫俗的服裝。如果是快歌而選擇瘦長的裙子來搭配就不太適合了。所以重視舞臺服裝搭配是一個音樂人非常重要的因素。
(三)組合演唱的形式種類
1.黑人合唱音樂
美國黑人音樂文化傳統多種多樣,一種以世俗民間音樂為主要傾向,形成拉格泰姆、布魯斯、爵士等音樂體裁;另一種是以教堂為中心的宗教音樂。世俗化和宗教化的美國黑人音樂呈現一種強有力的共生關系,互相影響、互相滲透,突出體現在表演家的藝術生涯中。因而宗教性的黑人音樂也融入了民間世俗因素。
2.R&B音樂組合演唱
R&B的全名是Rhythm&Blues,一般譯作“節奏怨曲”或“節奏布魯斯”。廣義上,R&B可視為“黑人的流行音樂”,是現今西行流行樂和搖滾樂的基礎。
節奏布魯斯(R&B)的誕生可以追溯到20世紀40年代中期,早期的R&B被稱為跳躍布魯斯(Jumpblues)。JumpBlues吸收了爵士樂的吹奏樂器(Horn-drivenlineup)演奏和搖擺樂(Swing)的節奏,也結合了藍凋音樂(Blues)基本重疊唱法(Rift)和弦樂演奏,成為了一種,嶄新的音樂形式。也可以說JumpBlues是節奏爵士(RhythmJazz)和布魯斯(Blues)的結合品。
3.無伴奏組合演唱
(1)人聲敲擊(Vocal mimicry)。即演唱者利用聲線模仿樂器的聲音,其中以模仿敲擊樂器最為常見(vocal percussion)。除為樂曲奏出節奏外,“人聲敲擊”也能為樂曲增加音色上的變化。有些歌者也擅于模仿管樂器、電吉他甚至其他樂器的音色,這些由人聲模仿出來的聲音往往可亂真!
(2)非實義音節(nonsensical syllable)。即沒有實際意義的音節,如“fa-la-la”。傳統合唱有時也會包含非實義音節,如英式牧歌(English madfigM)的就常有“fa-la-la”的段落,但幾乎每首當代無伴奏合唱曲目都會應用到這種另類歌詞。一般歌曲的前奏、間奏、尾聲和伴奏聲部,都以非實義音節唱出;也有一些所有聲部都唱非實義音節的“純音樂”。
(3)器樂風格旋法(instrumental voice leading)。由于歌者需要以人聲唱出原本應以樂器奏出的聲部,故歌者常要唱出較為器樂(甚至電子音樂)化的旋法(voice leading)和節奏;各聲部的音域也常挑戰歌者的極限。因此不少人認為當代無伴奏合唱的技巧性比傳統合唱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組合演唱發聲訓練
科學發聲和藝術歌唱,也是由身體肌肉力量的運動、震動來支持的。沒有身體肌肉力量的運動、震動的支持,是不能進行科學發聲和藝術歌唱活動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科學發聲和藝術歌唱活動本身也是一種“勞動”方式。但這是一種和人類進行的基本生產勞動方式不同的另一種勞動方式。由于勞動方式的不同,自然要求身體支持這種勞動方式的肌肉力量的用法也就不同。根據上述這一基本認識,并通過我們聲樂活動的實踐,應該在身體內部找到科學發聲和藝術歌唱這種勞動方式所需要的最好的支持力量是什么,也就是正確發聲過程中的身體用力方法及它的內在聯系是什么,以便更好地掌握它。
組合演唱的發生訓練是在唱流行歌曲方法的基礎之上加以多人練習。組合發生練習需要長時間的共同磨合,需要幾個人一起集中精力。按不同聲部、不同程度練習。一般練習主旋唱一個標準音,其他聲部以配合聲的方式陸續發聲,使得多人多聲部聲音能夠融合統一。組合演唱主要以唱和聲為主,想要很容易地為歌曲配和聲和練習就需要分析流行音樂中和弦的使用及規律。傳統和聲學把所有的和弦都歸為三度關系來解釋,并且力求和聲進行得完美和規范。但是現代流行音樂特別是爵士音樂的和聲已經高度復雜化和自由化,三度疊置雖然仍是和弦構成的基本原則,但已不是重要的解釋手段。這年頭可以這樣說:把幾個音合在一起發音就構成和弦。和聲的進行是否規范屬于次要問題,平行五,八度的錯誤基本上不予考慮。唯一的準則是:聽起來是否舒服,到位。爵士音樂中復雜的加音和弦幾乎使你分不清和弦的功能性,布魯斯和弦同名大小調攪和在一起,莫名其妙地模進進行很難用經典的和聲理論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