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敏敏



【摘要】黃安倫先生是當代著名的作曲家,他的鋼琴作品多具有民族特色,其創作深受民歌旋律的影響,也有對民族樂器的音色“模仿”。文章主要對作曲家黃安倫先生《前奏曲二首》的和聲技法進行分析,從他的樂曲的旋律與和聲對五聲調式的應用方面,能夠體會到作曲家對中國風味的初期嘗試。
【關鍵詞】黃安倫;《前奏曲二首》;和聲技法
黃安倫先生于1949年出生在北京一個充滿藝術氛圍的音樂家庭,1980年赴北美留學,1983年獲英國圣三一音樂學院院士稱號。1986年以“最優秀獎”獲耶魯大學音樂碩士學位,同年定居加拿大。《前奏曲二首》是《黃安倫鋼琴作品新編》開頭收入的兩首樂曲,這是作曲家在1971年創作的,第一首作品的創作是獻給摯友崔世光,第二首作品是獻給他的妻子。本文分別從調式及其拓展、和弦的結構特點、和聲的進行、調性及其關系這四個方面來分析作曲家黃安倫《前奏曲二首》的和聲技法。
一.調式及其拓展
調式及其拓展,此處指的是旋律的橫向進行。《前奏曲二首》中旋律調式具有民族五聲性的特點,并加入便音組合而成。
(一)《C大調前奏曲》旋律調式特點
《c大調前奏曲》的曲式結構為再現四部曲式結構,具有起承轉合的性質。實際也可以看作是單三部曲式,B、C可以都作為中段,C段在B段的基礎上進行擴展。
1.呈示段是由兩個樂句構成,兩個樂句是派生關系。
第一個樂句旋律為同宮調式,宮音為C,音列保持不變,主音不同,由A羽到D商,是四度上行的模進。如圖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