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宇
【摘要】文章簡要分析了《劇院魅影》經典唱段中魅影的人物刻畫、美聲唱法及搖滾式的演唱風格。
【關鍵詞】《劇院魅影》;人物刻畫;演唱風格
一.《劇院魅影》經典唱段中魅影的人物刻畫
“魅影”是音樂劇《劇院魅影》中的男主角,也是這部作品的靈魂人物。他原出身于貴族家庭,擁有令人驚艷的音樂才華,卻僅僅因為容貌丑陋不堪,被家人無情拋棄,并遭受世人的嘲笑和排斥。落魄的魅影曾被江湖馬戲團鎖在鐵籠中,成為人們獵奇和尋求開心的怪物,他在嘲諷和利用的多重打擊下形成了殘忍暴虐的性格。同時,他對女主角克里斯汀的愛,又體現出其性格中渴望美好的一面,即便這種愛在后期轉化為強烈的占有欲,也絲毫沒有削弱他對愛情的真誠與專注。
魅影在該劇中留下了許多令人回味的經典唱段。其中,同名主題曲《劇院魅影》由男女主角共同演唱,其間魅影不停地以說白“歌唱吧”引誘克里斯汀進入地下迷宮。在舞臺視覺效果上,魅影身披黑色斗篷,并以白色面具遮擋起半張臉孔,表情冷峻嚴肅。黑與白的格調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尤其在舞臺燈光的配合下,使服裝顏色的反差更顯鬼魅氣息。隨后在《夜的音樂》中,魅影又以輕柔飄渺的歌聲將其對克里斯汀的愛意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一幕終場時,當魅影看到克里斯汀和男配角拉烏爾深情的對唱《正是我所盼》后,深深地觸動了他內心的自卑與失去愛情的恐懼,在獨唱《正是我所盼》時運用“哭腔”、“氣聲”等技巧深刻地表現出他的痛苦和絕望。魅影這一人物企圖在自卑和自尊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而這兩方面的心理斗爭永無止境,最終激發魅影瘋狂的報復行動。
魅影內心的自卑和對愛人的愛意這一戲劇矛盾從未停止過,“象面人”的命運在他出生之時就已經注定,甚至對于他和克里斯汀無緣的結局,也早已埋下悲劇的種子。魅影既然無力改變眼前的現實,唯一能做的就是垂死掙扎,所以他才會在第二幕中殺死《唐璜的勝利》的男主角,偷梁換柱登上舞臺,與自己心愛的人共同演繹一幕愛情絕唱,這種“不擇手段”的行為,何嘗不是他對克里斯汀愛慕之切的體現呢?
如果說此時的魅影已走入了魔障,那么此后在克里斯汀不在意他的丑陋樣貌為他獻上一吻時,則可以看作是他自我救贖的開始。魅影需要的僅僅是世人的愛和尊重,或者說是心中愛人的愛和尊重。最終他雖萬般無奈但依然選擇放手與成全,只因見證了克里斯汀對于愛情的忠貞和堅定。
魅影的性格并非一成不變,相反,他的性格往往在矛盾沖突中折射出清晰的變化軌跡。我們無法在劇中看到人物性格的形成過程,但可以體會到其變化過程。他向往愛情,卻心存自卑;他希望成功,但難敵現實;他深陷愛河,不惜以身犯險、報復眾人;他尊重愛情,最終成全了別人。魅影有著明顯的性格弱點,如感情用事、極端偏激等,但正是這樣一個將優點和缺點集于一身的人物形象,給我們帶來對愛情最真實和最深刻的理解與詮釋。
二.(《劇院魅影》經典唱段演唱風格的多元化
(一)美聲唱法在《劇院魅影》經典唱段中的體現
音樂劇是由歐洲傳統歌劇中的“輕歌劇”和“喜歌劇”發展而來的新的音樂體裁,并不斷在音樂、戲劇、歌舞等藝術形式的吸收與融合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它在演唱方法上大量借鑒意大利美聲唱法,每一位音樂劇演員都有著深厚的美聲功底。同時,音樂劇的演唱又打破了固有傳統,在保留美聲唱法其科學方法和精髓的基礎上,增強了通俗性因素,強調聲音的自然表現,相較于傳統歌劇更易于被大眾所接受。
音樂劇《劇院魅影》將故事背景設置于歌劇院中,因而其歌劇元素更為鮮明。其同名經典唱段《劇院魅影》中的音域從低聲區到高聲區跨度極大,女主角演唱的最高音竟然達到了high E,這要求演員具有扎實的美聲功底及高超的演唱技巧。同時由于該唱段前半部分的鋪墊大多在中低聲區,可以運用流行音樂的自然唱法,至后半部分高聲區的演唱時,則可采用意大利美聲唱法。在聲音的處理上,音樂劇并不像傳統意大利歌劇對美聲唱法的要求那樣嚴格,不會過多地追求高低音區演唱的統一,因此低音的演唱要自然,高音也無需刻意強調位置,音樂劇更注重演員“以情帶聲”地完成人物形象的刻畫,使聲音的流露輕松自然。《劇院魅影》在保留意大利美聲唱法的基礎上,結合流行音樂的自然唱法,更貼切地用聲音表達人物的內心情感,也更易于與觀眾產生情感上的互動和交流。
(二)搖滾式的演唱風格在《劇院魅影》經典唱段中的體現
音樂劇《劇院魅影》的音樂時而美輪美奐,時而慷慨激昂,甚至加入大量搖滾元素,用以幫助氣氛的渲染和情緒的宣泄,唱段《劇院魅影》中也同樣體現著搖滾式風格。
在音樂方面,低聲部鼓點首先以連續有力的十六分音符進入,烘托出一種神秘詭異的氣氛。緊接著,伴隨突然亮起的燈光打向出場演員,正式掀起這一激動澎湃的音樂篇章,在抒情動人的詠嘆調旋律下暗藏著緊張急促的搖滾式節奏。最后,當音樂推向高潮時,男女聲部的合唱交相輝映,將音樂的內在情感闡釋得淋漓盡致。
在演唱方面,該曲將竭斯底里的咆哮與嘶喊式的搖滾風格與意大利美聲唱法結合,打破了傳統美聲唱法和流行唱法的演唱模式。在聲音效果上不僅沒有生硬不合之感,反而使音樂劇的演唱更具沖突性和戲劇性。這種演唱風格能夠更加全面且細膩地展現人物的內心情感,增添了音樂劇的時代感與表現力。
該劇隱含著作曲家對于音樂文化的理解,是其在現實生活的真切體會中所形成的音樂觀的真實寫照。大多數音樂劇在采用美聲唱法的同時都融人了流行音樂元素,他們在音樂風格上較為自由化和個性化,往往是古典、流行、民族、ROCK、JAZZ和R&B等多種音樂風格共存,特別是《劇院魅影》在配器上還使用了現代風格的電子琴。另外,舞蹈也是音樂劇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劇中的踢踏舞、爵士舞是其明顯的創新之處。這些現代元素的融人,一方面使得音樂劇的表現手段更加多元化,擴展了音樂劇的發展空間,增添了音樂劇的表現途徑;另一方面也使得現代元素更好地與古典元素相結合,以吸引更多觀眾。
表演演唱對于音樂劇的表現極為重要,音樂劇與歌劇的不同之處就在于歌劇的演唱更加講求聲音的完美和技巧的展現,比如對男高音或男中音、女高音或女中音的層次劃分。而音樂劇對演員的聲音要求并非是第一位的,其首要原則是借助音樂來表現演員的性格和促進劇情的發展,所以對于音樂劇演員而言,善于表演、善于舞蹈、善于歌唱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的,善于演出則是第一要務。
音樂劇是音樂、舞蹈和舞臺表演等藝術形式的綜合體,因此音樂劇人才的一項重要指導思想是要求“三項全能”,即在音樂、舞蹈和表演方面皆要達到較高的藝術水平。然而,目前我國這種全能型的音樂劇人才依然較為缺乏,音樂劇畢竟是西方的藝術形式,兼之國內音樂劇起步較晚,還處于成熟過程中,種種原因間接地延緩了我國音樂劇的發展。隨著當今音樂劇市場的不斷繁榮,國內音樂劇學者與學子不斷增多,我們更應該思考如何培養全能型的音樂劇人才,使我國的音樂劇蓬勃發展,有朝一日創作出我們自己的風靡全球的音樂劇作品。希望通過本文對音樂劇《歌劇魅影》表演演唱的分析,給予熱愛音樂劇和從事音樂劇演唱的專業人士起到一定的指導和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