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欣
【摘要】戲曲是中國優秀的傳統藝術,數千年來活躍在中國的城鎮鄉村遼闊大地。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極具觀賞性的藝術形式。戲曲舞臺上除了演員之外還有就是戲曲道具,道具包括成型道具、裝飾道具、大道具、小道具、隨身道具等。是戲曲演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戲曲道具;戲曲舞臺;京劇藝術
戲曲舞臺上的道具與演員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需要緊密的配合及熟練的運用才能做到準確無誤,一點細微的差錯就會影響整場演出的效果,甚至有可能會把整場演出的劇情變化搞亂,讓觀眾不理解是劇情變化的所在。所以說,從事道具工作的人員要比其他舞美同志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劇情和熟悉場次的切換。要具備專業知識,熟悉演員所需的道具種類,并且一定要有無限的工作熱情和耐心細致的工作精神才能做好這項看起來簡單的工作。
戲曲道具發展到今天,它在京劇的每一個劇目中都發揮著顯赫的作用就如戰爭中的槍炮。戰場上沒有槍炮,何談勝敗,又如文壇上的筆墨紙硯,農民耕種用的農具,醫生的藥品,茶館的桌椅茶具一樣不可缺少。道具作為一種表演媒介,演員在舞臺上表演時采用道具來串聯劇情,烘托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直觀形態,劇情的變化上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在戲曲不斷發展的今天,道具在戲劇中的作用和出力方式也隨之發生不斷的創新。相應的,在未來戲劇舞臺上,表現元素會越來越豐富,導演創作方式也會越來越多,一些原本僅僅在新創作的歷史題材的劇目中出現關于道具處理的方法也會大量地出現在傳統戲曲中,我們將要面對的是一個更加豐富,并且充滿變革、創新、多元化的戲曲舞臺。
在二百多年的漫長發展歷史過程中,京劇逐步形成了其自身特有的審美價值、形象功能和程式,同時它既有相對的穩定性,又有不斷發展的變異性。傳統京劇舞臺上所用的道具,不論兵器、杖器、儀杖,還是生活用品、隨身配飾等,大多數經過了藝術加工,包括變形、夸張、美化、裝飾等等。京劇表演注重的是虛實結合、以虛代實、形神兼備,從而達到一種意境之美。京劇的道具具有極強的暗示作用,并形成了具有規律可循的形式特征,京劇舞臺上的道具,是一種以表演的需要為存在的前提和基礎,有利于表演的就讓它存在,而且要發揮它的作用,來輔助表演,這個規律就是它的具象物,常常取決于演員的具體動作和需求。道具的目的就是為了參與表演,向觀眾表達一種感受,這才能使其產生生命力、震撼力和沖擊力。在武戲里,道具的設計上除了體現上述意圖外,還充分考慮了京劇武打、舞蹈程式化表演的特殊性。例如,在融入少數民族特色的京劇表演中,將少數民族的砍刀演化成了大刀的形式,長刀演化成了單刀,戶撒刀演化成了佩劍,吞口演化成了盾牌。讓每一件道具都能在舞臺上發揮作用,幫助演員完成身段、武打、舞蹈技巧,而不是成為演員的負擔和累贅。沒有表演意圖的道具,就沒有在舞臺上存在的理由。
京劇舞臺上很早就注意到了道具使用的重要性,越是常見的道具,其使用面就越廣。它們不單純是裝飾,有的還和戲里的情節有關,對演員的表演和動作也能起到一定輔助的作用,能夠很好地表達劇中人物的性格和喜怒哀樂的情緒。比如說,京劇中扇子的使用就比較多,不少戲還都直接與扇子有關。除了羽扇、折扇外,還有宮廷戲里的皇后、妃子出場時宮女執掌的龍鳳扇、日月扇等等。小生戲中拿扇子的人物一般都是扮相知書達理、文質彬彬的儒雅書生。比如說《鐵弓緣》中的匡中、《紅娘》中的張生、《拾玉鐲》中的傅鵬等,一扇在手,便風度翩翩。《三堂會審》中王金龍手中的折扇,運用展、遮、揚、翻、合等手法,來表達情感和豐富劇情。
在浩如煙海的京劇藝術寶庫里,直接以某器物而冠名的經典劇目中就有好多,如《紅燈記》《拾玉鐲》《對花槍》《鎖麟囊》《鐵弓緣》等等。此中所顯現出的劇作家對道具運用的高度自覺意識,是不言自明的。道具在京劇藝術上是常用而且相當重要的一個概括術語,專指在舞臺上表演所用的器物。一件極其平常而普通的小物件到了高明的表演藝術家手上,每每都能出神入化,妙用無窮,演繹出千古不朽的經典劇目,所以說道具是京劇舞臺上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只有和演員緊密的配合才會呈現出更精彩更吸引觀眾眼球的經典劇目。
隨著我國的京劇藝術的不斷傳承和發展,為了振興京劇藝術服務,研究舞臺道具的特征,為演員的表演服務好,為振興京劇藝術奮斗,為弘揚民族文化做貢獻,這將是一個長期的課題。因此,我們必須把握住京劇藝術審美的變化趨向,沿著前輩們的奮斗軌跡,堅持不懈地追求、創新、突破,繼承和發揚我國的京劇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