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娟
【摘??要】教育是培養人才的一種社會化活動,其根本任務是培養人的全面發展,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形成自主人格。這就需要教師多措并舉,充分發揮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體作用。
【關鍵詞】主體作用??語文課堂??教育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4-0105-01
隨著當前社會對新型人才的需求,教育觀念也發生了重大變革,新標準要求教學活動要讓學生“學進去,講出來”。也就是要求學生活學活用,具有自主創新意識。傳統教育理念下培養的學生只會被動地接受,所學的知識只是為了應付考試。這種“應試教育”與當前的“素質教育”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然而由于長期深受應試教育和成績至上的影響,有些教師還未能轉變傳統的講述、分析型的教育方式,這對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非常不利。
一?找準位置,創建新型師生關系
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往往給學生非常嚴厲的印象,學生對教師也是言聽計從,既敬又畏。有時教師講錯了也不敢說出來。這種師道尊嚴的意識,導致大多數孩子形成了被動接受、一味服從、懶于思考和因循守舊的心理。這樣的師生關系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思維僵化、動手能力差、依賴性強、心理素質差,也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不能滿足社會環境的需求。因此,我們要對傳統師生關系進行一次變革,“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新型師生關系要求教師走下講臺,走進學生,放下架子,充滿親和力,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平等、和諧的自由空間。教師要敢于且必須放下架子,給學生營造一種敢說、敢想、敢做的氛圍,學生只有在多說、多寫、多做的鍛煉中,允許學生在說錯、寫錯、思錯的寬松訓練中,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我在幾年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努力創造此種情景,如與學生建立坦誠、平等的兄長、朋友式的師生關系,營造無話不談、激烈爭辯的課堂氛圍,培養敢于說“不”、敢于提出尖銳問題的思維習慣等,這樣,能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同樣也贏得了同學們的信任、尊敬和親近,也迎合了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發揮了學生的潛在主體作用,促使學生不但學得輕松,也學得愉快、學得主動。
二?賞識教育,鼓勵“學進去”
賞識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是充滿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賞識、尊重、理解和愛。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都是為得到賞識而來到人世間,賞識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孩子的優點和長處,發現并表揚,使其逐步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格,體現孩子自己當家做主的品格。在課堂上我從不吝嗇表揚的話,時刻謹記“多表揚,巧批評”。如我會在課堂上經常鼓勵孩子:回答問題時不要怕出錯,課堂就是出錯再改正的地方,沒有出錯的課堂不是一節好的課堂;誰出的錯越多,誰的進步就越大。這樣一來,就給予了他們思考的動力和發言的勇氣。接下來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對一些語文基礎不好不喜歡表現的孩子,提一些較為淺顯的問題,如讀一段課文,學生很容易做到,然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對其給予肯定。可以夸獎孩子的勇氣可嘉、讀音較標準、語境把握很到位等,其他同學配合以掌聲鼓勵。這樣一來孩子的自信心增強了,學習勁頭也足了,易于形成自主思考的好習慣。對于偏科的孩子,如作文寫得不錯,文言文部分是弱項。評講試卷時,筆者會特別指出:“某某作文寫得生動具體,情感豐富實在是難得的一篇佳作”,表揚之后再說:“某某美中不足之處就是文言文部分失分過多,如果今后在這方面加強練習,就非常好了。”這樣一來,這位學生也樂于接受老師指出的不足,同時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期望,在今后的學習中變得更有動力,能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三?注重參與,敢于“講出來”
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單純的自主學習的興趣還遠遠不夠,還要更加注重參與,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學生如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需要老師的引導。筆者常用的有兩種方法。首先是分組法: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給出一定的任務,并委派一個組長負責安排每個組員要做的事情。如學習《雷雨》一課時,我把班級分成了四組,每組分別表演課文內容。當某一組表演時,其他三組就是評委。由組長安排分配角色、道具管理、場景布置等。這樣一來,能有效激發學生為小組爭得榮譽的欲望,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學生間的溝通與合作。二是師生角色互換:課堂中筆者經常鼓勵學生上臺嘗試當“小老師”,讓學生體驗站在講臺上講出來的感覺。這樣做可以檢測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學習的知識如果能講出來才是真正地掌握吸收了,也可以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寡人之于國也》的習題課上,筆者把講課的權利放給學生,自己坐在下面聽講。學生得知這個消息后異常興奮,但也表現出有些緊張。經過一番鼓勵并劃定了講解的重點后,學生緊張的情緒緩解了很多。最后一名學生給大家講解時由于準備得充分,重難點均已概括,效果還不錯,這節課學生的反應也非常好。課后再讓其他學生提一些意見,大家共同交流、共同進步。以后的課堂中經常采取這種模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這種方式給了學生不同的體驗,激發了學習興趣,更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綜合來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已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在未來的教學生涯中,筆者依然會不懈努力積極探索,尋求更加有效、可操作性更強的方法,促進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自主性的高效發揮,形成更加和諧、一致、科學、高效的課堂氛圍,培養獨立自主、勇于創新的新型人才。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