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中國傳統觀念中,家庭是青少年社會化的過程中不可或缺起決定性作用部分。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城市寄宿制學校的興起,家庭作為一個初級群體在青少年社會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在發生改變,家庭的撫育功能正在逐步外化,而學校這一次級群體在青少年社會化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卻越來越重要。在此背景下,這一變化對青少年社會化產生了新的挑戰,不僅需要青少年群體自身的改變與適應,更需要全社會所有力量的共同協作。
【關鍵詞】
寄宿制學校;社會化;家庭功能外化
1研究的背景和研究路徑
城市寄宿制學校,在《中國百科大辭典》中指坐落于城市中的,相對于一般的僅僅提供學習教育的普通學校而言的,可以為學生提供食宿條件并且可以提供系統正規教育的一種新型辦學模式。
2001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最早提倡興辦寄宿制學校,從此,寄宿制作為新的辦學模式,很快得到推廣,辦學優勢逐漸顯現。隨著城市寄宿制學校的快速發展家庭的影響逐漸減弱的問題開始突顯。城市寄宿制學校此刻不僅要承擔起學校教育功能而且承擔起家庭撫育功能和社會教育等其他功能。
本文將運用社會化理論中的生命歷程理論視角來闡明城市寄宿制學校對青少年社會化的重要影響,以期為城市寄宿制學校健康發展提供理論指導。
2城市寄宿制學校中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
通過對生命歷程理論的研究發現,城市寄宿制學校作為青少年社會化階段一個重要的生命事件,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以及研究價值。
(一)城市寄宿制學校對青少年成長的有利影響
第一、寄宿制學校中青少年可以受到比家庭更正面的教導與影響。
第二、城市寄宿制學校的教師等教職工領導都會用“家長般”的情懷去愛學生。
第三、寄宿制學校中學生長時間的與家庭成員之外的人員接觸,可以培養其較強的交往及適應能力。
第四、學生在寄宿制學校普遍比非寄宿制學校中的學生學習時間長,同時又由于寄宿制學校中學習氛圍一般較濃,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第五、寄宿制學校利于增強青少年自控能力。任性自私成了當今青少年的一大通病,而大部分青少年不會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欲望以及不滿情緒的宣泄。
第六、城市寄宿制學校中青少年生活規律性、自理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等能力不斷增強。寄宿學校都有嚴格的作息時間表科學安排,這樣有利于學生規律性生活。
(二)城市寄宿制學校對青少年成長的不利影響
在看到優勢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目前發展的不足,主要體現在:
第一、城市寄宿制學校對青少年社會適應能力以及自制力等都提出一大挑戰。
第二、部分城市寄宿制學校中教師對學生關懷不夠,使青少年缺少安全感,進而導致一系列不可預知的連鎖問題。
第三、城市寄宿制學校中青少年人身安全與飲食健康方面缺少必要的保證。
第四、教育資源不足而且分配不均,各個學校辦學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城市寄宿制學校教師整體素質欠缺。
第五、同學間關系的處理,尤其是宿舍關系的處理對青少年影響較大。
第六、寄宿制學校極易導致家庭撫育功能外化,導致親子間溝通問題凸顯。
第七、城市寄宿制學校對學生自控能力要求更高,使得一些自控能力薄弱的青少年不能很好的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
3城市寄宿制學校今后發展的改進措施
完整的青少年成長環境應該包括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個方面,三者結合才能更好的為實現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條件。
(一)針對城市寄宿制學校方面的建議
第一、有意識的培養青少年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第二、班主任、任課教師、生活教師等學校教職工多方面協調努力,共同關心學生的生活學習等多方面成長發展,保證家庭功能外化的今天,青少年社會化的任務并不落空。
第三、學校認真斟酌,向在校學生提供可以操作化規范要求,為青少年社會化提供參照標準。
(二)針對家庭父母方面的建議
第一、多和孩子進行感情交流。父母應該能敏感地洞察孩子發生的變化,并及時地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第二、要注意家長與教師的溝通,家長及時從教師那里獲取有關自己孩子的信息是很重要的。我們應該強化家長的撫育責任,讓撫育功能回歸家庭。
(三)針對政府、社會方面的建議
第一、國家應該完善勞動立法與教育立法,讓家長有更多的時間回歸家庭,并且明確學校與家庭的教育責任,確保家庭負擔起必須負擔的撫育責任。
第二、社工方面可以通過發揮自身優勢多接觸青少年,解決其成長過程中的疑難困惑,進而組織與青少年成長相關的各種課外活動。
第三、應該規范對城市寄宿制學校的監督管理,使得寄宿制學校依法發展,使學生食住等各種校園生活有所保證,保證學生的健康安全發展。同時還應該加強對寄宿制學校的檢查評估,制定出一個比較統一的標準。
(四)針對青少年自身方面的建議
首先青少年們首先應該有意識的鍛煉自己的獨立自主能力;其次應該注意培養自身開朗活潑的性格,充分利用寄宿制學校提供的有利條件多與同學教師們接觸,從多方面鍛煉自己。
總之,城市寄宿制學校作為一個特殊的辦學模式,其發展壯大是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發展的必然選擇,然而,如何揚長避短發揮寄宿制學校的優勢就成了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共同努力目標。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有利的環境成為目前城市寄宿制學校發展過程中不容忽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務院.國發[2001]21號
[2]鄭杭生主編:《社會學概論新修(第三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3]李更生.王燕.論爾曼影響因素在民辦寄宿制學校中的表現形式與作用—以浙江省余姚實驗學校為例[J].比較教育研究, 2002(5):47—49
[4]秦智美.馬德峰.論家庭撫育功能外化對青少年社會化的挑戰——基于對蘇州市托教機構的實地研究[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2.4(25):7—10
【作者簡介】
蔡芳馨(1990—),女,漢族,山西省太原市人,碩士生,單位: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研究方向:社會學。